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二節

八月下,冀州,邯鄲。

黎明前夕,長公主率領一萬烏拉鐵騎率先趕到邯鄲大營。

大將軍李弘率行轅大吏,冀州刺史郭策率冀州大吏出營相迎。

長公主在雷子等一幫北疆將領的簇擁下,飛速趕到大臣們面前,“諸位愛卿快快免禮。天要亮了,大家不要擠在行轅門口,還是到營內說話吧。”

李弘站起來,擡頭向長公主望去,一張白皙而略帶倦色的臉龐映入他的眼簾,在佈滿灰塵的亮銀色鎧甲的映襯下,這張臉更顯得格外的美麗而英武。長公主衝着他嫣然一笑,眼內流露出百般柔情。李弘一陣窒息,心跳驟然加劇,身軀輕微地戰慄了幾下,一時間竟然不敢和長公主對視,兩眼慌亂地看向長公主身後的一幫將領。

“大將軍……”雷子興奮地大吼一聲,帶着衆將大禮參拜。

“好了,好了,都免了吧。”看到這一張張熟悉的面孔,聽到這一個個熟悉的聲音,一股親切感從李弘心裡油然而生,強大到可以摧毀一切的信心霎時噴涌而出,讓李弘揮動的手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大將軍……”雷子等諸將因爲太過激動,躬身再拜。

“都起來吧,都起來……”李弘急行兩步,一一扶起。諸將圍在他的四周,一雙雙眼晴熱切地望着他。李弘想說兩句感激的話,但那句話哽在嗓子裡,半天沒有說出來。這時一股淡淡的幽香傳來,長公主出現在他的身邊,有意無意的輕輕依偎着他高大的身軀,一雙含情脈脈的眼晴狠狠盯着他,片刻也不離開。當着諸大臣和將領們的面,李弘非常緊張,臉上的神情有些侷促不安。

突然,長公主踮起腳尖,盡力湊到李弘的耳邊,“我千里迢迢給你帶來援軍,你不但連句感謝的話都沒有,竟然連看都不看我一眼。”長公主幽怨的聲音傳入李弘的耳中,讓他心絃震顫,臉顯愧色,但他隨即意識想到長公主這個姿勢和自己顯得太過親密,慌亂中不禁急退一步。

“殿下,臣……”他剛想彌補自己的過錯,卻發現眼前那張迷人的小臉上盡是戲謔之色,那雙水靈靈眼睛裡的濃濃情意讓他腦中頓時一片空白。

“大將軍,你身體好些了嗎?”長公主溫柔而關切的聲音再度在他耳邊響起。

李弘勉強鎮定了一下心神,迅速掃了一眼四周。大臣們和將領們都在望着他們,臉上的笑容明顯就很暖昧。李弘暗暗苦笑,畢恭畢敬地躬身施禮道:“謝謝殿下,臣在陳留遇到了華陀大師,經他診治後,已經好多了。”

“接到奏報後,我很着急,立即請襄楷大師和黃達大人急赴邯鄲。”長公主寬慰地一笑,輕聲說道,“我很擔心你。你真的沒事了嗎,”

李弘感激地點點頭,伸手相請,“殿下,連日奔波行軍,太累了,還是進行轅休息吧。”

“你還知道關心我?”長公主瞥了他一眼,神情驕嗔,頓顯萬種風情。李弘心中再窒,幾乎有些喘不過氣來。長公主隨着年齡的增長容貌也愈發美麗,李弘每隔一段時間看到她,都有一種驚豔的感覺。

長公主休息了幾個時辰後,立即在行轅召集大臣們軍議。

傅幹向長公主稟奏了這段時間中原戰場和其它戰場的軍情,“目前河東方向,楊鳳大人正在和袁譚、段煨交戰。青州的臧霸大人已經在高唐城把陳登的徐州軍解決了,現在他正率軍急速南下北海,準備在中原決戰結束後,再次攻擊徐州。”

“中原戰場上,閻柔、高順兩位大人已經率步騎大軍撤離了陳留、雍丘一線,現正在濟水河兩岸的封丘、烏巢一帶阻敵。河內的彭烈大人已經率軍撤到朝歌,正在鹿腸山、牧野、淇水河一帶阻敵。官渡戰場上,袁紹在故市和烏巢兩地燒燬了我們的糧草大營後,再次停戰,依舊沒有和我們決戰的意思,爲此,張燕大人打算撤到濟水河北岸的原武、陽武城一帶,看看能不能把袁紹引出來。”

長公主黛眉微皺,轉頭望向坐在自己左側的大將軍李弘,柔聲問道:“這麼說,中原戰場還是沒有形成決戰之勢?”

“決戰之勢早已形成,但雙方的決戰卻因爲袁紹抱定了拖延之策所以至今還沒能展開。”李弘擔憂地說道,“現在殿下已經統率大漠胡騎南下,時間久了,這個消息勢必要暴露。要想在黃河北岸隱藏七萬鐵騎,難度太大。袁紹一旦得到消息,他就更不會主動決戰了。”

“胡騎在中原參戰的時間只有一個月。”長公主的目光轉向懸掛在大帳一側的地圖,“十一月大漠就要下雪了,所以到了十月初,他們必須返回大漠。大將軍要儘快想辦法啊。”

“實在不行,只有強攻了。”李弘苦笑道,“七萬鐵騎趕到戰場,我們兵力上有優勢,可以不惜代價展開全面攻擊。只要我們能在官渡上取得突破,這場決戰我們還是贏了。只不過因爲我們未能重創叛軍兵力,因此明年的中原戰事估計很頻繁,這對河北財賦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

長公主輕輕嘆了一口氣,“大將軍只管把仗打好,其它的事你就不要操心了。明年我們即使一天只吃一餐飯,也要把這個難關度過去。”

黃昏,李弘把雷子等一幫烏拉鐵騎的將領送出了大帳。

“你們沿着馳道一直南下到蕩陰城,和屯兵黑山的子龍(趙雲)、大單于劉豹會合。”李弘一邊緩步而行,一邊囑咐道,“所有南下的胡騎都將趕到黑山東麓的幾座大山谷裡駐紮。子龍已經在這些山谷裡搭建了營帳,屯積了糧草。你們趕到後,好好休整幾天。”

“的確需要幾天時間休整。”雷子說道,“進入飛狐要塞後,我們都在夜間行軍,一千多里路走下來,將士們都已疲憊不堪,這樣子無法渡河打仗。”

“大將軍,我們大概什麼時候渡河?”一個校尉問道。

“如果袁紹堅守不出,中原決戰遲遲未能按照我們預定之策展開,那麼九月上你們就要渡河參戰了。”李弘說道,“有件事我要警告你們,屯兵黑山期間,要嚴加約束你們的部下,嚴禁任何人私自下山。如有士卒違律下山騷擾百姓,殺無赦。”

諸將轟然應諾。

第二天黎明前夕,燕無畏、鐵鉞、弧鼎、棄城帶着大軍趕到了邯鄲。

大將軍和一幫老部下親熱地閒聊了一會,待他們告辭休息後,這才匆匆走進了自己的軍帳。

風雪躺在胡牀上,已經沉沉睡去。她隨燕無畏的大軍南下,到了行轅後便被傅幹接到了大將軍的軍帳休息。連日行軍讓她精疲力竭,躺到舒適的胡牀上便睡着了。

李弘蹲在她身邊,撫摸着她柔軟的金色長髮,擁着她嬌嫩的身軀,身心漸漸平靜下來,溫馨而歡悅的感覺慢慢瀰漫了全身。

李弘湊到她光滑的臉頰上,輕輕吻了一下。突然,他看到一滴晶瑩的淚珠,正沿着風雪的臉頰悄然滾落。

第三天黎明前夕,左衛將軍鮮于輔、烏丸大單于踏頓率軍趕到了邯鄲。

對於官渡戰場上的僵局,鮮于輔也是憂心如焚。但此刻胡騎已經陸續到達黃河北岸,北疆軍的兵力劣勢正在一步步扭轉,即使戰場形勢並沒有按預計的那樣發展,中原大戰也是勝券在握了。

李弘則更關心遼東和烏侯秦水兩岸的鮮卑部落,一再問到柯比熊的事。鮮于輔笑着問道:“夫人是不是很擔心他們的安全?”

“柯比熊、闕昆、熊霸、裂狂風都是她的親人,她當然很掛念了。”李弘嘆道,“我一直想讓中部鮮卑諸部過上穩定的日子,但柯比熊桀驁不馴,屢屢和大漢爲敵,實在沒有辦法達成心願。小雪活得太累了。”

“夫人心情不好嗎?”

“換了是你,你孤身一人遠在異鄉它土,兄弟姐妹都成了仇人,性命旦夕不保,你心情能好嗎?”李弘搖搖頭,“我欠她太多了。”

鮮于輔苦笑,伸手拍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長公主何時回晉陽?”

“大概要等到大戰結束後。”李弘說道,“昨天她要求渡河到中原戰場督戰,被我拒絕了。”

“她沒有堅持嗎?”鮮于輔好奇地問道。

“想說服她很難,但最後她還是同意留在邯鄲。”

“現在朝廷上下也只有你的話她還能聽得進去,將來……”鮮于輔想想把後面的話又吞了回去,“大戰結束後,你回晉陽嗎?”

李弘搖搖頭,非常堅決地說道:“不把洛陽打下來,我絕不回晉陽。”

鮮于輔盯着李弘看了一會兒,欲言又止,“算了,隨你吧。我們這一代人別無所求,只求能平定天下,讓百姓安居樂業,也就算沒有白活了。你看我……”鮮于輔以手托起長髯,“白鬚越來越多了。過了五十,也就算着日子過,過一天是一天了。”

李弘笑了起來,“過幾年,等你五十歲的時候,我們在洛陽給你做壽。”

“算了,算了。”鮮于輔笑道,“你不要折我壽了,讓我多活幾天吧。再過幾年,子烈(徐榮)、雲天(麴義)、飛燕(張燕)、子善(顏良),還有很多當年跟你一起從幽州出來的人,都要到五十了。希望在我們死之前,能看到社稷安寧的一天。”

李弘笑笑,“你要象趙岐老大人一樣,要活到九十多歲。這樣你就能看到大漢的中興了。”

“活到九十歲?這世上有幾個人能活到九十歲?”鮮于輔搖手笑道,“不要說活到九十歲,就是活到六十歲也是高壽啊。大漢中興的那一天,我們是肯定看不到了,下一代還差不多。”接着他手指李弘,“說點正經的,這幾年你要留在中原,那就把小雪夫人留在身邊吧。她的確太孤單了,而且她身體也不是很好,一旦出點什麼事,你會後悔一輩子的。”

李弘點點頭,“看到她眼睛裡的悲傷,我也很心痛。你說的不錯,我聽你的,把她留在身邊,讓她過得高興一點。”

第四天黎明前夕,鮮于銀、李溯、公孫續、樓麓、射纓彤、射虎、鹿歡洋等率軍趕到。至此,南下七萬胡騎全部到達。

當天晚上,李弘辭別長公主,率軍南下黑山。

傅幹奉命趕到黎陽,在黎陽渡口到長壽津之間幾十里長的河面上架設十座船橋。

八月二十六,浚儀城。

劉表和曹操緊急召集荊州軍、兗州軍、徐州軍各路統軍大將於浚儀城軍議。

蒯越在軍議上詳細分析了當前戰局,嚴厲抨擊了袁紹遲延不戰之策,要求諸將以社稷爲重,齊心協力,乘着北疆軍正在撤離戰場之際,奮勇殺敵。

諸將情緒激昂,士氣極爲高漲。

蒯越接着做了攻擊部署。除了劉表、劉磐、文聘率軍堅守在曲遇聚和浚儀一線外,其餘大軍即刻北上,以將近八萬多人的兵力攻擊封丘一線,意圖殺過濟水河,奪取延津和酸棗,把北疆軍團團包圍在原武和陽武城一帶,逼迫袁紹揮軍渡過鴻溝水進行決戰。

曹操、劉表同時書告河內劉備,盡起所部大軍,從延津渡方向渡河攻擊,以牽制駐守於燕城和延津一線的北疆鐵騎,策應大軍奪取延津和酸棗。

同日,北疆軍顏良部撤到濟水河北岸,並迅速向封丘、烏巢和延津、酸棗兩地移動。

八月二十七,中牟。

北疆軍後撤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中牟袁紹處。袁紹隨即書告劉表、曹操,北疆軍正在分批後撤,但尚不能確定北疆軍是否已經決心撤出中原,所以請各部暫時不要盲目攻擊,以防遭到北疆軍的重擊。

這份書信剛剛送出去,劉表的書信就到了。劉表在書信中直言不諱地說道,北疆軍糧草被燒,軍心渙散,正是重創其主力的最佳時機,但大人爲了保存實力,遲遲不願下達攻擊的命令。此等絕佳時機一旦錯過,讓北疆軍順利撤回河北,社稷將要遭受更多殺戮。我等本爲大漢社稷而戰,雖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今大人既然不願戰,那我只好命令荊州將士獨自殺敵了。

袁紹勃然大怒。聯軍本是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損俱損,劉表竟在這個關鍵時刻擅自違抗軍令,獨自下令所部出戰,簡直不可思議。袁紹急告劉表,勸他冷靜一點,再耐心觀察幾天。聯軍糧草還能支撐半月,即使北疆軍確實糧盡而撤,我們依舊還有追擊滅敵的機會。

袁紹把這份信送出去後,一個人站在地圖前思考了很久。

北疆軍如果撤過延津、酸棗一線,聯軍即使全線追擊,也來不及了。在燕城和白馬一線,都是大平原,北疆軍的鐵騎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肆意衝殺,阻擋聯軍的追擊。劉表顯然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才急於攻擊,想搶在北疆軍撤離延津、酸棗之前切斷北疆軍的退路,把北疆軍包圍在原武和陽武一帶,以便數路大軍同時展開圍攻。雖然這樣的決戰會給聯軍帶來巨大的損失,但對北疆軍來說,卻極有可能是全軍覆沒的命運。

如今劉表的軍隊已經殺了出去,曹操必定也是追隨者,聯軍將近一半的軍隊已經出戰,如果自己依舊按兵不動,那麼劉表要麼擊敗北疆軍獨佔蓋世功勳,要麼被北疆軍擊敗,徹底斷送中原大戰。當然了,劉表主動出兵攻擊,絕不是隻想着要重創北疆軍這麼簡單,他的主要目的還是要脅逼自己出兵決戰,以消耗自己的實力,阻止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霸佔中原,取得王霸之業的根基。

袁紹思前想後,知道自己這份信肯定無法阻擋劉表出兵,遂下令官渡戰場、河內戰場和封丘戰場各部,準備第二天展開攻擊。

八月二十八,濟水河,封丘城。

高覽看到叛軍浩浩蕩蕩地殺來,大爲興奮,一邊急告陽武的張燕,一邊指揮軍隊迎戰。但一個時辰後,他就覺得不對了,叛軍好象把攻擊的重心放在封丘、烏巢一線,而不是官渡,看看城下黑壓壓的大軍就知道,叛軍這次用於攻擊的力量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料。

“急告張燕大人,我要援軍,要援軍。”

當封丘城裡的高覽指揮軍隊浴血奮戰的時候,高順、管亥也在濟水河邊遭到了叛軍猛烈地打擊,防線一度出現危機。

徐璆、孫輔、魯肅也接到了劉表的書信,但他們沒有接到袁紹的命令,因此左右爲難。

負責攻擊封丘的蒯越看到徐璆三人按兵不動,大爲惱火,怒氣沖天地跑到徐璆的大營,把徐璆罵了個狗血噴頭。你到底是袁紹的家奴,還是大漢的臣子?你讀書唸經幾十年,什麼叫忠誠,什麼叫社稷你也不知道?難道你跪在天子面前發的誓都是假的?

徐璆給蒯越罵得啞口無言,老臉掛不住了,斷然下令大軍開向前線參戰。但爲了不得罪袁紹,他還是給袁紹寫了一封急書以表明自己的兩難處境。徐璆率軍出動了,孫輔和魯肅當然不敢縮着腦袋,於是也跟在徐璆後面,急速殺向封丘。

徐璆的大軍剛剛投入戰場,袁紹的命令就到了。徐璆大喜,一面派人把自己剛剛送出去的書信追回來,一面指揮大軍展開攻城。

封丘城內的七千守軍奮力迎戰,但面對十倍於己的叛軍,他們損失太大,城池岌岌可危。

就在此時,張郃、張遼率軍殺到。他們奉命從陽武東渡陰溝水支援封丘、烏巢一線,途中接到高覽、高順的求援,隨即丟下輜重,飛速馳援。

援軍的及時趕到,大大緩解了危機。

官渡戰場。

劉磐、文聘在劉表的指揮下,從曲遇聚、浚儀一線出擊。呂布、樊籬指揮南軍將士奮力還擊。

同日下午,袁紹的大軍從圃田澤到官渡一線出擊。夏侯淵指揮七千人馬從官渡到曲遇聚一線出擊。

麴義指揮北疆各營死守鴻溝水北岸。

陽武城。

張燕接到從各戰場傳來的消息,興奮的連聲叫好。

“急告邯鄲,叛軍已經全線出擊,決戰已經開始了,請大將軍即刻率領胡騎渡河南下。”

“急告顏良大人,立即趕到延津、酸棗一線指揮阻擊,務必把劉備的大軍擋在黃河岸邊,掩護主力大軍撤離。”

“急告張郃、高覽、高順諸將,封丘、烏巢一線戰事暫由張郃大人指揮。”張燕頓了一下,轉身對伏案疾書的司馬懿繼續說道,“告訴張郃大人,要死守封丘,把叛軍擋在濟水河西岸。”

“給他一個具體的時間。”賈詡補充道,“讓他儘快調整兵力部署。”

“至少要堅守四天,也就是九月初二。在這之前,無論如何不能讓叛軍渡過濟水河,否則大軍主力將被包圍在原武和陽武一帶。你告訴他,就是把人拼光了,也要給我守住。”張燕用力一揮手,“誰敢後退一步,殺無赦。”

這時魏延匆匆走了進來,“大人,最新軍情,清水口和延津渡方向的叛軍還是沒有動靜。”

“劉備今天沒有發動攻擊,但明天一定會。”張燕笑道,“急告朝歌城的彭烈,立即出擊,給我奪回清水口。”

“我們何時退出官渡戰場?”賈詡仔細翻看了一下麴義和呂布送來的戰報,“浚儀和曲遇聚方向的叛軍都開始攻擊了,但袁紹還是沒有動。”

“袁紹真的很有耐心。”張燕連連搖頭,“叛軍的攻擊策略很明確,他們就是要突破封丘,渡過濟水河攻佔延津,然後把我們圍在原武和陽武一帶展開圍殲。這樣一來,大戰的主攻方向就移到了封丘,他只要把我們的主力牽制在官渡戰場就行了。”

“所以他不攻也可以。”賈詡讚道,“這步棋的確不錯。看樣子袁紹胸有成竹,指揮起來也是得心應手啊。”

“命令麴義、呂布連夜後撤,把袁紹的主力全部吸引到陽武城的南面,讓他和攻擊封丘的叛軍形成包圍正在合攏的假象,誘騙封丘的叛軍發力狂攻,以激起他們的鬥志,一定激起他們的鬥志。”張燕揮舞着雙手叫道,“叛軍士氣如虹,才能一往無前的奮勇追擊。”

八月二十九。

官渡戰場上的北疆軍全線後撤。

夏侯淵、劉磐、文聘毫不猶豫,三路大軍渡過鴻溝水,街尾追擊。劉表坐鎮浚儀,居中策應官渡和封丘兩個戰場。

袁紹再一次猶豫了。他沒有接到封丘方面的任何消息,不知道北疆軍的撤退是不是因爲封丘戰場上出現了重大變故。難道北疆軍頂不住,封丘、烏巢防線已經被我們突破了?

過河探查消息的斥候匆匆回稟。對岸北疆軍大營一片狼藉,北疆軍撤退得非常匆忙,大量輜重被丟棄,甚至連營寨裡的帳篷都沒有拆除。

“我們在距離北疆軍大營不遠的一處樹林裡,發現了大量牲畜的內臟和頭顱,在大營內也發現了大量的牲畜骨頭。”

“殺牲畜?”袁紹心裡一喜,急忙問道,“大營裡的火竈你們可去看了?”

“看了,都是冰涼的,至少三天沒有動火了。”

“北疆軍當真斷糧了?”袁紹自言自語道。

“大人,不要遲疑了,下令渡河追擊吧。”逢紀急忙勸道,“夏侯淵、劉磐、文聘已經率軍追了上去,一旦他們給北疆軍反咬一口,我們救援不及,不但劉表要找大人麻煩,我們還有可能錯過全殲北疆軍的機會。”

“全殲北疆軍?”袁紹嗤之以鼻,“你想都不要想。憑他們的實力,至少可以保證一半的軍隊成功撤到黃河北岸。”

袁紹想了一下,下令大軍分成左中右三路,齊頭並進,並要求各軍之間保持距離,一定要形成有效的保護和支援。

下午,袁紹的主力大軍在辛評、蔣奇、孟岱、韓珩、夏昭等人的統率下,渡過鴻溝水,向陽武城逼近。

延津渡。

劉備接到劉表的書信後,並沒有做出任何反應,甚至都沒有和高幹、高柔、朱靈三人說。以他現在的處境,當然還是遵從袁紹的命令好,貿然把劉表的命令拿出來,也許當場就被高幹一刀砍了。另外,他很同意袁紹的拖延不戰之策。如果能把北疆軍逼回河北當然是最好的,這樣自己可以保存一定的實力。自己實力猶存,袁紹想把自己趕出徐州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等自己回到了徐州,利用徐州的優勢迅速恢復實力,將來袁紹再想吞併徐州就難上加難了。

然而,第二天袁紹的命令就到了,這讓劉備感到了一絲不安。袁紹不願意決戰,而劉表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條件下擅自違抗軍令出擊,聯軍內部的矛盾已經公開化了。雖然袁紹爲了大局被迫下令決戰,但此刻袁紹的命令已經不可能再得到忠實地執行,這種情況下聯軍還能決戰?劉備聞到了一股死亡的氣息。

從洛陽趕來的船隻早就到了,渡河大戰隨即在延津渡展開。

有高幹和朱靈在前線指揮攻擊,劉備顯得很悠閒,他站在一隻停泊在河道中央的大船上,密切注視着戰場。時間不長,他本來就很凝重的面孔上漸漸露出了稍許的驚惶。他發現顏良的戰旗了,還有王當、徐晃和張繡的戰旗。這支本來在官渡戰場上的軍隊顯然提前撤退了,也就是說,在一百多裡外的封丘、烏巢一線,聯軍也同樣遇到了提前撤回來的北疆軍。顏良的軍隊從河內打到河南,又從河南打到官渡,極爲強悍,有這支軍隊堅守延津、酸棗一線,聯軍想在短短時間內攻佔延津和酸棗,幾乎就是一個白日夢。退一步說,就算自己佔領了渡口,劉表指揮軍隊佔據了封丘,打過了濟水河,但還有更強悍的北疆鐵騎在後面。接下來的廝殺將更加殘酷。

劉備不知道劉表爲什麼一反常態,突然擅自改變袁紹的大戰策略,不過就自己看來,劉表顯然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雖然自己從劉表的信中知道聯軍因爲許昌糧草大營被毀後,糧草已經支撐不到十月了,但這並不是主動尋求決戰的理由。或許劉表有更好的理由,他不敢寫在書信裡唯恐泄密,但以這種慘重代價來換取中原決戰的勝利的確不划算。這一仗打下來,自己還能剩下多少兵力?曹操已經完了,而自己接着也完了,除非袁紹也遭受難以想象的重創,否則這大漢天下遲早都要變成他人的囊中之物。

劉備的眉頭緊緊擰在一起,他要想個辦法,他不能就這樣白白放棄。

一艘小船飛駛而來。高幹派人來報,北疆軍的阻擊太猛了,突擊將士傷亡太大,根本衝不上去,是不是暫時退下來,想想其它的辦法,或者另尋地點渡河。這附近百里河道上有很多渡口,北疆軍兵力有限,不可能在所有渡口上都派駐重兵。

“撤。”劉備巴不得了,急忙下令,“快撤。”

曹操發了瘋,完全不計代價,指揮兗州軍、徐州軍、九江軍和江東軍向濟水河狂攻。

曹洪、史渙、于禁、樂進、李典、關羽、張飛、紀靈、孫輔、朱治、魯肅等人無不身先士卒,帶着突擊士卒一次又一次向對岸發起猛攻。

張郃、高順、張遼、吳雄、管亥、昌豨率軍死擋。統軍大將成廉、張瓚先後陣亡,項澄、孫鸞重傷,七位軍司馬陣亡。兵力上處於劣勢的北疆軍傷亡慘重。

與此同時,封丘城的戰鬥也越來越慘烈。

蒯越、鄧義、龐季、黃忠、劉虎、徐璆等人指揮各自的大軍輪番攻擊,根本不給北疆軍喘息的時間。

高覽、雷重想盡了一切辦法,死守城池。統軍大將周華陣亡,蕭恩重傷,五個校尉倒下了三個,傷亡極其慘重。

張郃面臨困境,不得不向陽武求援。叛軍集結了大約十萬人以上的兵力攻擊封丘和烏巢一線,懇求大人速速增兵援助。

八月三十。

麴義、呂布率領北疆軍主力撤到濟水河北岸,退守原武和陽武城一線。

袁紹、夏侯淵、劉磐、文聘率軍追擊到濟水河,並立即開始了渡河作戰。

這時,袁紹終於接到了封丘送來的消息。徐璆書告袁紹,封丘城、烏巢一線攻擊順利,北疆軍支撐不住,搖搖欲墜,請大人不要追得太快,太猛,要儘可能把北疆軍拖在原武和陽武一線,爲聯軍突破封丘、烏巢,攻佔延津、酸棗贏取時間。

劉表也把封丘戰場的消息送到了夏侯淵、劉磐、文聘三人手上,囑咐三人把攻擊速度放慢一點,再給封丘戰場上曹操和蒯越至少一天的攻擊時間。

另外,劉表也給袁紹寫了一封書信,一方面通告了一下封丘戰場的消息,一方面表示自己將竭盡全力配合袁紹打贏這場中原大戰。但他在書信中隻字未提把戰場指揮權交還給袁紹的事。此刻,戰場上的指揮權一分爲二,一部分掌控在袁紹手上,一部分掌控在劉表手上,兩人各自指揮自己所控制的軍隊在各戰場上展開攻擊。

袁紹拿着劉表的書信不知道是笑好,還是哭好,一股不祥的預感頓時籠罩了他的全身,讓他不寒而慄。

“告訴各部,全力攻擊,不要停下來,連夜攻擊,不惜一切代價打過濟水河,直殺陽武城。”

袁紹這時只有一個念頭,儘快把北疆軍趕到黃河北岸去。聯軍現在這種可怕的局面如果繼續維持下去,聯軍如果在延津、酸棗一線把北疆軍擋住,和北疆軍形成僵持局面,最後敗亡的一定是佔盡優勢的聯軍,這幾乎沒有絲毫的懸念。他無法理解劉表,這是打仗,是決定生死存亡的大戰,不是在朝堂上搞什麼陰謀詭計,在戰場上打仗需要一個統一的指揮,這是致勝的根本。兩年前冀州大戰的教訓難道他全部丟到腦後了?

袁紹的軍隊在猛烈攻擊,而夏侯淵、劉磐、文聘的大軍卻在一旁冷眼旁觀。他們對袁紹這種做法極爲不滿,不願意配合封丘戰場也就算了,何必故意趕跑北疆軍。既然畏懼決戰,那還跑到戰場上來幹什麼?

簡雍從徐州送來了最新的消息。陳登來書,大軍已到平原郡的高唐城,準備渡河攻擊冀州甘陵國。

袁紹大喜。按時間推算,臧霸、陳登已經打進冀州了,北疆軍應該退得更快。他一邊把這個消息送給劉表,一邊命令大軍加緊攻擊。

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五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4章 雛鷹初展翅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五節第19章 飛騎入赤谷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下)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二漢代的一些官制名詞解釋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一節正視歷史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