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成敗轉頭空

《西征記》

長安城西三十里,扶風郡茂陵,茂鄉侯府。

“四弟,劉大人真的這麼說?”董氏掩嘴輕笑,問對面的馬岱道。

馬岱今年二十六歲,身材高大,虎背蜂腰,劍眉入鬢,生得英氣勃勃。他本是馬超族弟,年幼時父母雙亡後被馬騰收養,如今在馬家兄弟裡行四。聽了大嫂的問話,馬岱難掩興奮地答道:“可不是嘛,據說光祿勳大人(光祿勳劉冥)當時氣得怒髮衝冠,若不是在朝堂之上,恐怕當時就要拔刀砍了辛、華二位大人。孝直先生,你說是也不是?”

“呵呵,怎麼會真砍,劉大人上卿之尊,這點輕重如何會分不清?”鎮北軍長史法正喝了口茶湯,嘆道,“好茶啊。。。。。。光祿勳劉大人歷來與大將軍趙大人同氣連枝,劉大人這麼一說,朝中軍方支持增兵的態度就很明晰了。丞相今天雖然沒有表態,但西征之事本就是他一力支持皇上而成,如此一來,朝中的反對聲音已經微不足道。結合前日面聖時皇上對夫人所言來看,命鎮西軍西進的聖旨恐怕在近日就會下來,我等當有所準備纔是。”

董氏沉吟片刻,舉手向法正行了一禮;“如此一切就依仗孝直先生調度了。妾馬上吩咐府中準備,就由季嶽(馬岱字)陪先生一起去金城吧。”

法正與馬岱辭了董氏出來,走到前庭花園,看見馬飄絮正在園子裡指導姜維與馬承練武——說是指導,其實就是飄絮拿兩個小菜鳥練槍而已:只見場中馬承早被挑飛了木棍,蹲在一旁看熱鬧,而姜維雖然力弱不敵,但仍苦苦支撐着。

馬飄絮戰的興起,把一條木棍舞得如出水蛟龍一般,將馬家槍中壓、打、砸、滑、挑、崩、扎等各項絕技使了個全,一步步把姜維逼到牆角,一邊得意地說:“小維,我跟你說過多少次,平時要多打熬力氣,你都當耳邊風麼?怎麼手上力氣比上個月都不如了?竟敢不尊師命,今日爲師就要好好教訓教訓你。”姜維也不答話,咬緊牙關,努力抵擋着馬飄絮的攻擊,但渾身已經遮掩不住,雙臂雙腿不時地捱上幾下。

馬岱看得連連點頭,說道:“飄絮浸淫馬家槍六年,招式上業已大成,所缺者只不過是氣力和對敵經驗而已。小維資質雖好,但纔剛剛入門,怎麼會是對手。我得去拉着點,不然飄絮等會兒下手沒輕沒重,打壞了就不好。”

法正拈鬚道:“呵呵,我看倒未必,此子心志堅定,謀略不凡,今日如此硬抗硬架,想必已有定計。”

這邊話音剛落,場中形勢已變:飄絮對姜維如此糾纏不休頗不耐煩,踏前一步中宮直入,一槍刺出勢如雷霆。姜維見來勢洶洶,卻並不抵擋,提棍抽身向旁邊一閃,飄絮暗道:你跟本姑娘耍這種小聰明,真是可笑。正要使個“滑”字決,改變棍勢抽擊姜維的軟肋,卻感到一股大力從棍上傳來,震的虎口幾乎拿捏不住。原來刺出的剛纔一棍,竟正好搗在了牆上!姜維在一邊侯個正好,順勢一挑,將飄絮的木棍挑上了天,收棍站定,自得地拱手道;“飄絮姐,承讓了。”

“你你你你。。。你卑鄙。”馬飄絮氣得杏目圓睜,用手顫抖着指着姜維。自己好心教導馬家槍法,這小子不好好努力不說,還用這種上不得檯面的手段落自己的面子!想着想着,眼圈一紅,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好象馬上要掉下來似的。

“好,好,好一個倚牆而戰,引敵入斛的計策。飄絮,兩軍對陣,爲將最首要者不是武功高強,而是胸中兵法的運用。在對作戰地形的掌握這一點上,這仗你已經輸給姜維了,你還不服氣麼?”法正撫掌喝彩,與馬岱一起走了過來。

“先生!”飄絮不依道,扯住了法正的袖口左右晃動,“我們又不是在打仗,這是在練武嘛。這小滑頭老想這麼投機取巧,武藝怎麼能練的好,將來怎麼能當將軍?”

法正笑了笑,轉頭又對姜維說:“小維,這計謀好是好,可是你想想,若是在戰場之上,飄絮手中持的是長槍,你還能使出這個計策麼?之前捱了那麼多下,恐怕早就流血力竭了吧?你現在若不好好磨礪槍法,即使智計再高,將來上陣之後被人一槍捅穿,還不是枉然?所以飄絮雖然輸了,你卻也沒有贏。”

姜維聽了冷汗直冒,忙向飄絮賠不是。他口才便給,又服了軟,三句兩句便哄得女孩破涕爲笑,大度地一揮手道:“輸了就是輸了,本小姐輸不起麼?但是你基本功沒練好,等一下給我扎半個時辰的馬步,揮槍千次!”轉頭看見馬承在一旁幸災樂禍,向弟弟一瞪眼,“你更差勁,練了幾年連剛入門的小姜都不如,給我一起扎着去!”

“飄絮還真是嚴厲啊!象個做師傅的樣子。”馬岱摸摸飄絮地頭,憐愛地說。

“四叔,跟他們打好沒意思,你來跟我對練吧?”

馬岱把地上的木棍撿起來,塞回飄絮手中說:“呵呵,改日吧,四叔馬上要陪孝直先生去金城一趟,等四叔回來後,好好陪你練練,把那式迴旋槍也傳了你。”

飄絮的眼睛亮了起來,拉着馬岱的手雀躍道;“四叔,是到爹爹的大營去麼?人家有半年多沒看到爹爹了,讓人家一起去好不好嘛!”

馬岱卻知道此去是要準備真正的大戰,怎麼能帶一個女孩子家去冒險?於是連連搖頭,無論如何也不同意。飄絮見四叔軟硬不吃,便去求法正,卻也是同樣的結果,她抽了抽鼻子,正要施展開“眼淚攻勢”,卻被一旁的馬承姜維架了起來往外就走。兩個男孩子的力氣加在一塊,女孩一時竟掙扎不開。馬岱、法正見此情形,相視一笑,都是鬆了一口氣。

飄絮被兩個弟弟架到花園外方纔脫身,心裡老大不滿,敲着馬承的頭說:“出息了呀你,竟敢和小維勾結在一起對付我。你那麼不想姐姐去見爹爹嗎?”

馬承捱了打,抱着腦袋叫起撞天屈來:“姐姐我怎麼敢,都是姜哥的主意。”

飄絮把不滿的目光投向姜維,姜維一笑:“你還看不出來麼?四叔和法先生這次去金城,顯然是去助陣的。這些天長安城裡流言滿天飛,依我看來,皇上十有八九是要派馬家的鎮西軍增兵西域了。你說那裡都要打仗了,他們還會答應帶你去嗎?多說又有什麼用?”

“我哪有你那麼聰明!”飄絮悻悻地嘟起了嘴,“聰明人,既然啥都瞞不過你,你有什麼辦法讓我這次跟着去麼?”

姜維湊近飄絮耳語道:“嘿嘿,這有什麼難的,只須如此這般。”“哦哦,果然是好計。”

馬承見二人竊竊私語,在旁邊委屈地說;“姐姐,我也要去!”

“你去能做什麼?”飄絮又敲了馬承一下,叉着腰數落他,“你武功又沒我好,腦袋瓜又不如小維靈活,跟着去想當累贅麼?好好給我扎馬練槍去!”

西域,疏勒城西二百里。

遠在幾千裡之外的長安所發生的事情,身在疏勒的趙廣自然全不知曉。雖然這些天來疏勒城中的局面穩定,戒嚴已經取消,但他卻更忙碌了——安息人阿爾達帶來的貴霜大軍消息,讓西征大軍兩名統帥頭疼不已,爲了辯明真假,便命趙廣帶着他一起去城西索敵。一連幾天,先鋒隊輕騎深入二百里,貴霜大軍仍是連影都不見。趙廣索性讓隊伍在一個小湖邊駐紮下來,輪流派偵騎出去在蔥嶺一帶搜索。

小湖並不大,但是清澈如鏡的湖水,映襯着遠處的皚皚羣山和湖四周的蔥蔥樹林,顯得極爲美麗。趙廣坐在湖邊,感覺到這些天因爲不斷征戰廝殺而煩躁不已的內心,也在這一片湖光山色之中逐漸平靜下來。一直繃緊的鉉鬆了下來後,心中竟起了一些旖ni:若是能與海雅一起在這湖上泛舟,那是多麼美好的景象啊。。。。。。正胡思亂想之間,心緒被一句語調有些古怪的話所打斷。

“大人,這湖,很美吧?”趙廣回頭一看,看到阿達爾、趙能和一個龜茲通譯走了過來。安息青年阿達爾是個開朗外向的人,而且全無作爲俘虜的自覺——入隊沒幾天就和幾名龜茲通譯混得很熟,通過通譯的幫助,竟然和不少先鋒隊的將士也有了交流——這一段正跟着趙能學習漢話,幾天下來不但能聽懂一些日常對話,甚至已經能用一些簡單的詞語組成句子,學習能力讓趙能讚歎不已。

阿達爾走到趙廣身邊,用雙手從湖中掬起了一捧水道:“水,是生命,我們旅行路上,也經過這裡,喝水,休息。”

“哦?這麼說你看到貴霜大軍的地方,離這裡應該不遠了?爲什麼我們到現在還沒發現呢?”趙廣盯着阿爾達的眼睛,想在裡面捕捉到一絲慌亂和遲疑,但他卻失望了,阿爾達的眼睛清澈的就和湖面一樣。搞懂了趙廣的意思後,阿爾達通過通譯說,貴霜大軍多是步兵,移動比較緩慢,他們騎馬兩三天就能趕完的路,貴霜人要走上十幾天,不過照他推算,大軍離這裡最多也只有一兩天的路程了。

這時,不遠處的宿營地傳來一陣喧鬧,何衝急匆匆地跑過來說;“大人,瘋子回來了,他似乎發現敵人的蹤跡。”趙廣等連忙跑進營地,看見拓拔封正大口喝着士卒端上來的水,旁邊的坐騎四腿已經跑得有些顫抖,喘着粗氣,汗如泉涌。

趙廣上前扶住拓拔封的肩膀,問道:“發現了麼?離這裡有多遠?”

“回大人,看到了。屬下到時,敵人大軍已經基本走出蔥嶺範圍,離這裡大概有半日路程,他奶奶的!”拓拔封罵了一聲,示意身邊的士卒再給自己盛碗水,一面比劃,“那隊伍長的見不底,黑壓壓的不知其數,恐怕真的有十萬之衆!雖然多是步兵,但隊伍後面好象有一些龐然大物,不知道是什麼怪物!”

“辛苦了,你休息一下。別光喝水,吃點東西填填肚子。”趙廣轉身對何衝說,“命人放出信號,招回其他偵騎,我們要儘快離開這裡回疏勒。”

何衝領命而去,趙廣向阿爾達投去感激的目光,卻見阿爾達對着天楞神,喃喃自語些什麼,也沒有在意,便自去準備拔營事宜。趙能長了個心眼,問通譯道;“阿爾達在說些什麼?”

通譯似也吃驚不小:“大人,他說的是‘戰象’!那是貴霜國最可怕的部隊,小的也曾聽過,難怪他們走的那麼慢!”趙能見多識廣,倒也確實聽過這種南蠻之地纔有的動物,皺了皺眉頭,心裡隱隱有些擔心。

先鋒隊集結後,以最快的速度往回趕去。來時兩天多的路程,在一天半內就跑完,第二天傍晚時分,隊伍便看到了疏勒城土色的城牆。

城內的景象卻讓衆人吃了一驚,城門和城內主要街道都列滿了全副武裝的西征軍士卒,氣氛森嚴緊張。縱馬跑近西征軍大營,卻發現裡面的情況混亂不已:只見士卒們端着武器、盔甲、糧食包、水罐跑來跑去,忙着自己的事情,衆人進入營門後,竟然無一人上來幫忙通報。

趙廣心急火燎,忙拉住跑過身邊的一個親兵模樣的士卒問道:“大營了究竟出了什麼事情,怎麼亂成這樣?龐帥在哪裡?”

那個士卒抱歉地一拱手,說道;“司馬大帥今日當街遇刺,現在生死不知。凌、王、顏、郭(司馬懿帳下四將,越騎校尉淩統、奮武將軍王凌、武衛中郎將顏霸、監軍郭淮)四位大人剛纔集合隊伍說要去屠城報仇,龐帥領親兵堵住南路軍營門,又宣佈全城戒嚴,現在正在對峙。”

“啊?!”厄運連番而至,趙廣只覺得手腳冰涼、頭暈目眩,深吸了一口氣,這才冷靜下來,沉聲道;“本官是長水營司馬趙廣,快帶我去見龐帥,有重要軍情稟報!”

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下)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14章 壯士斷腕計第6章 三路平西策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二節第26章 某一個結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節第16章 神威天將軍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五節千古之謎傳國玉璽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