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千鈞一髮間

《西征記》

“放!縱深射擊!”趙廣一面用長槍將一名爬上岸來的貴霜人挑回水裡,一邊大聲的指揮隊伍放箭。如蝗的羽箭迅速的覆蓋了河面,將強渡的敵人胸中最後一點鬥志消磨乾淨,在箭雨下倖存的貴霜士卒爭先恐後的往西岸退去,又被尾隨而來的利箭射死不少。河面上漂浮上千屍體,在夕陽的照射下,顯出一股詭異的美麗。

“日他奶奶的,終於又熬過一天!”張虎提着長刀從河裡走上岸來——剛纔貴霜人最後一波攻擊十分兇猛,幾乎有一整個百人隊衝上岸來,幸虧張虎率了十幾個親兵跳下河去沒命的廝殺,配合着岸上弓弩齊射,這才把敵人殺退,“貴霜崽子在西岸越聚越多,今天似乎又抵達了幾個千人隊,這河眼看是守不下去了!”

鮮于圭在一旁接口道:“我軍只有不到五千人,守着如此長的的河道,難免是百密一疏。幸虧貴霜人至今也沒有全軍殺到,且守一時算一時吧。真到了守不住時,高將軍也不會拿老本去填。”

高順統帥陷陣營掩護主力撤退,卻並沒有想過要去硬抗硬架。他設計了一個“層層阻擊,時時偷襲”的戰術,一上來就吃掉了好幾支敵人的小部隊,等到敵人大部隊推進時,也不硬拼,只是不斷利用地形、黑夜進行襲擊和騷擾。如此一來,貴霜大軍原本就不快的行軍速度更是緩慢不堪,停停走走了半個多月,才推進到于闐河西岸。高順這才擺出死守的架勢,將數萬貴霜軍擋在此處。

于闐河是一條內陸的季節性河流,寬百多丈,進入夏季後水位不高,最深處剛剛沒人胸口。貴霜人初時對此河不屑一顧,也懶得架設浮橋,只讓士卒手拉着手,以百人隊爲集團趟着過河。河中緩慢移動的貴霜士卒,頓時便成了漢軍弓弩上好的活靶,即使有少數漏網之魚,上岸後也會被以逸待勞的漢軍輕易殺死。對岸的貴霜統帥見硬攻行不通,便用起了計謀:命人在上游建壩阻流,下游趁夜偷渡,士卒一邊渡河一邊架橋……卻又被高順一一識破,走投無路之下,便仗着人多鐵了心的用笨辦法強渡。于闐河之戰,慢慢就演變成了一場消耗戰,雖然貴霜軍一連幾天毫無進展,隨着西岸敵兵越來越多,局勢對東岸的漢軍來說,也是愈發的不利。

“軍中所存的弩箭,如今已漸漸見底,這河遲早要丟!”趙能摩挲着鬍鬚,輕聲道,“失了于闐河,我軍就只有姑墨城可守。但姑墨小城,等貴霜人主力開到時,恐怕也是擋不了多久。”

“車到山前必有路,高將軍百戰名將,到時候總會有辦法。我們這些人就想法兒到時多殺幾個,賺個夠本吧!其他的多想也沒用,卻又想個鳥!”羅安大大咧咧地說道。這次臨時編入陷陣營,前鋒隊並沒有整個加入。趙廣把大部人們交給何衝、拓拔封帶領隨主力撤退,自己只帶了羅安趙能和幾十名得力的親兵助陣。

“老落說的甚是!”衆人被羅安樂觀的情緒所感染,紛紛大聲嘲笑起敵人的窩囊和敵軍將領的無能來。趙廣和大家一起笑罵,心裡卻很明白:部隊撐不了多久了——陷陣營被稱爲天下雄兵,連普通士卒都是百裡挑一的好漢,但如今大戰方歇,不少士卒倚着武器就發出了鼾聲,連衣甲都顧不得整理。

“軍力已疲!”高順一臉憂色,看着河對岸燈火通明的貴霜大帳,“此消彼漲,這河是無法守了。”

副將在一旁勸道:“將軍,我們拖了敵人近一個月,已經盡了全力,不如就此退往龜茲吧?”

高順似笑非笑道:“一個月?這不夠,我當初答應龐帥的是四十天。怎麼,莫非你怕了?”

“怕?我曹性會怕?將軍莫要小看在下!”副將動了真火,大聲喊道,“在下追隨將軍建營以來,征戰十數年,渾身受創上百處,什麼時候退縮過?但如今形勢比人強,不由得我們不退。將軍如果覺得我是在惑亂軍心,就斬我的頭立威好啦!但請將軍體恤弟兄們多年來廝殺活命不易,給陷陣營留點種子罷!”

高順拍了拍曹性的肩膀道:“老曹,對不住,我失言了。你一心爲了營裡弟兄着想,我很理解。但有一點你須明白,陷陣營,乃是爲大漢而存在。若是爲大漢死戰,即便全營殉國,營旗亦不會倒;若是臨陣退縮,即使全營而退,營旗卻已經倒了。”

一旁的衝鋒騎兵主將侯成聞言,接口道:“營里老兄弟們素知將軍志向,將軍若是一意成仁,弟兄們亦不會有二話。”

“我並沒有求死之念,也不會把陷陣營往絕路上帶!但太史公有云:‘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看輕生死,未必就是求死……老曹,你替我去召集衆將軍議吧。”曹性跺了跺腳,轉身去了,侯成對高順抱拳苦笑道:“將軍,老曹的脾氣就是這麼直,你別放心上……”

“多少年的兄弟、同袍,老曹的忠勇,我又怎麼會不知道?”

第二天一早,西岸的貴霜人驚奇地發現,抵擋了大軍七八天的東岸漢軍,竟然不翼而飛!貴霜主將沙卡一開始懷疑有詐,遲遲不肯下令過河,耽擱到第二天,終於查明東岸確無漢軍一兵一卒。沙卡氣得哇哇大叫,忙命大軍渡河追擊。

貴霜人一路追擊到姑墨城下,見城門大開,以爲漢軍又放棄此城,便大搖大擺地殺了進去,於是就中了高順的計策。待貴霜先鋒四千餘人入城後,城門上的千斤閘忽然放下,城牆上萬箭齊發,城內房屋街道瞬時涌出無數漢軍,只花了一個時辰,便將入城的貴霜人剿滅乾淨。殺完城內的敵人,高順又命人將千斤閘門打開,貴霜將領雖氣得七竅生煙,但卻硬是不敢再次入城。雙方如此對峙了三天後,敵我的力量平衡再次被打破:貴霜此次東征的主將——基菩那達將軍率主力到達,城外貴霜軍勢一時達到八萬之盛。高順見敵勢大,當機立斷於當晚在城內放起火來,一邊放火,一邊偷偷從城東門撤軍。貴霜人雖然生疑,但黑夜裡情況不明,便也沒有理睬,大火一直燒到第二天的中午方纔停息。當貴霜軍入城的時候,漢軍又一次不見蹤影,姑墨城內也已被燒成白地,寸草不留。基菩那達震怒,揚言要先剿滅這一支狡猾而可惡漢軍,再攻打龜茲。

三日後,貴霜軍主力沿着漢軍故意留下的痕跡向南搜索,終於發現了那支“狡猾而可惡”的漢軍。兩軍隨即擺開陣勢,在蔥嶺河邊展開決戰。

基菩那達在幾次用輕騎兵衝擊無果後,果斷地使用自己手中的精銳,攻擊漢軍稍嫌薄弱的左翼。

貴霜軍中的精銳,乃是手持巨大長矛、身批鐵甲、以千人爲單位的步兵方陣——這些長矛兵興起,很是受了當年希臘人在中亞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城邦的影響。貴霜人正是用這種步兵方陣配合自己的騎兵,才由大月氏所屬的一支部落崛起,打下了自中亞到印度的廣闊國土,建立起強大的帝國。

而漢軍稍嫌薄弱的左翼,正是趙廣等一千餘名“客軍”的所在。

這些自願加入陷陣營一起抗敵的“客軍”,多是由西征軍中的少壯軍官與他們的精銳親兵組成。這些勇士作戰極其勇猛,武藝也高,但是軍陣配合就遠不如陷陣營的老兵了。之前的戰事中,高順一直刻意保護這些“客軍”,每每謹慎使用,但在此決戰時刻,終於再也顧及不上。就是這麼一個疏忽,便被老辣的敵將發現。

貴霜軍六個千人長矛隊組成陣勢,以排山倒海之勢壓向了漢軍的左翼。漢軍雖然奮力抵抗,但在敵人的密集陣型下根本無法施展,很快便被敵人蠶食包圍,陷入各自爲戰的窘境。左翼主將顏霸見戰事不利,親自率兵突入敵陣,陣斬一名千夫長後陷入重圍,重傷落馬,後被部將拼死搶出;軍司馬宇文亮、牙門將張雄戰死,部衆皆力戰而亡;奮武將軍王凌奮力收攏了左翼殘部,向中軍退卻。

趙廣隨顏霸突入敵陣後,也陷入了重重包圍。他很快悲哀地發現:大漢引以爲傲的鐵騎在貴霜人這種密集的長矛陣面前根本無法馳騁。入陣不久,他的戰馬便被幾支長矛貫穿,只能棄馬步戰。雖然高強的槍法仍讓敵人無法近身,但一人一槍畢竟遮擋不住四面八方數十條長矛的攻擊,身上很快便多處掛彩。正在拼命抵擋之時,一名貴霜武將從後面拍馬殺到,舉起戰刀就往趙廣的腦袋劈下。

趙廣只覺後腦生風,心中頓時一涼。千鈞一髮間,卻被斜刺裡一腳踢倒,堪堪躲過了致命的一刀,再擡頭看時,身後那名敵將已經被一名使巨刀的大漢連人帶馬劈成兩段。趙廣死裡逃生,坐在地上正楞神間,被那大漢大喝一聲驚醒:“楞着幹什麼,還不把剩下的弟兄收攏起來!”

趙廣把周圍殘兵收攏後,讓衆人圍成一圈迎敵。貴霜人已經穩穩的佔據了上風,便也不急於一時,一個千人隊隔着幾丈遠,對衆人形成一個包圍之勢。趙廣乘機清點人數,發現連同自己與剛纔那名大漢在內,共有三十六人。除了羅安、趙能之外,餘下的竟都是其他將領的親兵,看來漢軍的左翼已經完全被打散了。

趙廣仔細打量了下剛纔救下自己的那位大漢,只見他身長九尺,方面鳳目,威風凜凜,儀表不凡,身着青袍明光鎧,手持一杆青龍浮雕吞口巨刀,二十出頭模樣,正是傳說中勇冠三軍的猛將,偏將軍關平。

趙廣忙道:“下官多謝關將軍相救,今日雖是必死之局,但能與關將軍這等英雄人物一同赴難,也是不枉了。“

關平平靜地抹了一把臉上的血,甩在地上,含笑問道:“小子,你成家了沒有?”

“恩?這個…還…未曾。”

“呵呵,關某也是未曾。大丈夫既然尚未成家立室,又怎能輕易死在這裡!且隨關某衝殺出去!”關平說罷,仰天長嘯,舞起那口青龍巨刀,如猛虎下山一般殺入貴霜陣中,巨刀盪開如林的長矛,隨即在敵陣中劃出一片片絢麗的血花。趙廣舉槍高喊:“跟上關將軍!”率衆人跟着衝殺了上去。

貴霜人起初對這一小隊失去戰馬、傷痕累累的殘兵並不在意。圍而不攻,也不放箭,只是在等待他們投降而已——在天竺的戰場上,力盡而降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然而眼前這支殘兵卻忽然暴起,大大出乎貴霜人的意外,再想放箭壓制,卻已經被對方衝入陣中,無法分清敵我。貴霜軍的長矛陣在外圍層層疊疊,堅固無比,威力無窮,但一旦被突破到內部,三人多高的長矛便完全無法施展。於是上千人組成的大陣,一時間竟被幾十名漢軍絞得混亂不堪。

關平雖然殺得渾身如同浴血一般,心中卻仍是異常冷靜,他眼見貴霜人陣勢已亂,大聲喊道:“不要戀戰,奪馬,衝出去!”衆人本來殺得正眼紅,聞言立刻恍然大悟,紛紛將目標對準了身邊騎馬的貴霜武將,殺將奪馬後向陣外衝去。貴霜陣中失去軍官,混亂之勢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原本緊密的陣型散亂開來,對逃亡的漢軍竟然也無人阻擋。

衆人逃到二里多外的一個小土坡上才停下來,見無人追趕,紛紛鬆了口氣,點算人數,在陣中竟只折了六人。趙廣佩服地說道:“多虧關將軍指揮若定,弟兄們才能殺出重圍。”

“恁大點事,值得甚麼?關某也是多虧了你們一起拼命才衝得出來。小兄弟你怎麼稱呼?”

“下官軍司馬趙廣,字子遠。”

“呵,你就是長水營那個趙廣啊,身手果然不凡。”關平正色道,“現在我們這些人和陷陣營已經斷了聯絡,隔着敵人重重的軍陣,再要會合着實困難,還隨時白白搭上性命。我尋思着,不如就直接往東走去龜茲,你看如何?”

趙廣看了看疲累已極的衆人,點頭道;“全聽關將軍吩咐。”

“嘿,子遠見外了,關某如今也就一光桿將軍。大家一條船上求生,關某癡長几歲,討你個便宜,就叫我一聲關大哥吧。”

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八節關於漢代經學與治國的一點看法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22章 芒刺猶在背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上)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下)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九節青梅煮酒董卓進京述論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官制等級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九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九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