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

陳芝廷是尚書令,他擁有太強大的資源了,很快各種政策就落實下去。

而且新的政策不斷的頒佈。

跟這些政策配套的政策也陸續出臺。

比如他開始鼓勵鄉村產業發展,政府可以貸款,可以傳授技術,但基礎設施馬上就成了問題,農產品要運輸出農村,需要良好的道路,珠三角一帶交通發達的水鄉不用考慮,這裡之所以富,便利的交通本來就是主因。

後世廣東的鐵路交通長期落後,珠海這樣的重要城市2000年前都沒有見過鐵路,但這些都沒有影響廣東成爲中國第一經濟大省,歸結原因就在於水運便利,遠洋船舶直接開進港口,直接將這裡帶進了世界市場,來料加工就促使這裡完成了工業化。

但不是所有農村都是珠三角,不是所有農村都有便利的水道交通,尤其是在北方地區,交通極爲落後,牛馬車道甚至都很奢侈,很多地方的狹窄土路坑窪不平,平時只能過獨輪手推車。

這樣的交通顯然很成問題,將所有的村道都硬化,不是這個時代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但是將硬質道路通到鎮子上,卻是可以做到的。

儘管這樣成本也很大,但陳芝廷採用了鄉村傳統的方式,那就是組織農民免費出工。

政府只負責採購一部分材料,石塊、水泥等等,勞動工具都是農民自備的鋤頭钁頭。

這種生產方式自然是低效率的,沒有建築公司的機械作業效率高,但問題是,週期性的農業作業,必然造成大多數農民忙閒不一,與其讓勞動力閒着,不如由公局鄉紳組織起來勞動,這是將無效率的勞動力低效率使用,其實反而是提升了效率。

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的公局系統此時起到了作用,那些鄉紳幹別的不成,組織鄉里鄉親的農民幹活卻不賴,因爲很多鄉紳都是地主,擁有相當的管理長工幹活的管理能力。

現在政府發下磚石、水泥,幫忙硬化路面,他們組織人工挖地基,填土方,大部分建築材料甚至是就地取材的,比如土方總不會要錢。

但僅僅是這點支出,也是相當驚人的,全國各地都在大搞基建,耗用的原材料以億計,政府每年又多出了一億兩的赤字,而且要持續三五年才能完成到鎮級的道路硬化。

儘管再次增加了赤字,將每年兩億赤字,提升到了五億,其中補貼農村企業一億,城鄉保險投入一億,基礎設施建設一億,加上陸海軍各一億,總計五億的財政赤字讓戶部強烈反對,但朱敬倫還是支持了這些建設。

因爲這已經節省了超過十億的成本,如果慢慢由產業積累的話,人工、土石都資本化,造價得二三十億,關鍵是時間成本,可能需要三五十年。

這些讓朱敬倫想起了後世的新農村建設,在世界經濟危機期間,中國政府開始大肆推行新農村建設,幾年間向農村投入了上萬億的資源,不但解決了大量的就業問題,讓經濟危機期間幾千萬工人失業沒有造成社會危機,更重要的是,砸向農村的資源,開啓了一個龐大的農村市場,反過來讓大批企業沒有因爲國際市場疲軟而倒閉,避免了經濟崩潰的局面。

現在世界經濟危機已經爆發了。

危機是從俄羅斯開始的,因爲經歷了本國曆史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十年,所以俄羅斯的危機也極爲嚴重,當然,能成爲世界經濟危機的策源地,本就說明了俄羅斯的經濟地位已經今非昔比,她們也站在了世界經濟的中心位置。

從年,俄國鋪設了22600公里的鐵路。頓巴斯的煤、巴庫的石油、南方的冶金業都發展起來,在法國資本的幫助下,建立冶金運輸聯合體等法式壟斷企業,經濟形態已經向壟斷過渡。俄國的生鐵和鋼產量已超過法國而居世界第四位,鐵路線的長度僅次於美國。工業實力超過意大利,僅次於英德法奧匈帝國,位居歐洲第五。

其實如果任由這種局面發展下去,已經啓動了快速工業革命的俄國,很可能在經歷兩三個工業增長週期之後,成爲歐洲最大的工業國,他們有這個基礎,人口、國土和資源都能支撐一個歐洲第一工業國。

可惜的是,俄國命運多舛,先是日俄戰爭被打擊了一次,接着就是革命,然後是一戰,接着又是革命。在革命和戰爭的泥潭中熬了十幾年後,俄國崩潰了,錯失了轉型機會。

現在由於俄國的經濟危機,很快歐洲國家就被拖了進來,因爲歐洲國家跟俄國經濟聯繫最緊密。俄國的發展主要是靠外國資本和進口機器、鐵軌進行的,外國資本在全部股份資本中佔40%以上。主要投資者依次爲法國、比利時、德國。

在外國資本和技術的驅動下,俄羅斯豐富的礦產資源,不斷的轉化爲工業實力和資本。但同時這種增長模式,隱患也極大,因爲這意味着俄羅斯經濟的殖民地化。增長的時候十分迅速,危機的時候也十分嚴重,因爲經濟發展的時候,外國資本不但會持續投入,而且連利潤都一併投入進來。可危機爆發後,他們不但抽走投入,連利潤都會抽走。增長的時候加速增長,危機的時候加劇危機。所有都被放大了。

俄國經濟危機爆發後,很快在俄羅斯有大量投資的法國、德國、比利時等國最先跟進,英國尾隨其後。

此時全世界就只有兩個國家還沒有徹底進入危機狀態,一個是中國,一個是美國。

美國經濟1900年開始下降,市場信心開始失穩,1901年5月,紐約股市暴跌。但很快又上漲了起來。年,美國的固定資本投資還在繼續,生鐵、鋼和煤的產量都在增長,讓人以爲這場危機美國已經過去了。

中國則在茶葉、生絲等出口領域陷入危機狀態,但是重工業繼續投入。在鐵路、港口、橋樑,以及快速啓動的農村基建投入帶動下,重化工業市場良好,水泥行業投資和增長持續擴大。鋼鐵生產規模已經到了生鐵和鋼材雙千萬噸級別,並且以每年百分之十以上的速度在擴張。

似乎開啓了龐大的北方經濟的中國不會陷入危機一樣。

已經有經濟學家在解釋了,美國的歷次經濟危機,都會以投資擴張而瓦解,危機過後,就是向西部擴張,美國經濟學家認爲,只要有邊疆,美國就能抵禦經濟危機。現在中國的情況,也讓他們如此解釋,他們認爲中國統一之後,對北方的開發,可以讓中國繼續增長三十年,北方就類似中國的邊疆。

朱敬倫顯然沒有那些經濟學家的信心,因爲他知道一個道理,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次經濟危機,有大國能夠避免,也沒有一次經濟危機,是政策完美解決的。所以中國必然會進入經濟危機,只是遲早的問題。政策只能緩解,通過政策刺激出來的市場,往往是低效率的。遲早是要還的,但在經濟增長期來還更容易。

所以朱敬倫支持陳芝廷開啓了新農村建設,他相信後世的成功經驗,能在短期內抵擋住經濟危機的衝擊,一旦緩和了,政策的成本釋放出去也就不那麼可怕了。

1902年,美國經濟還在增長,中國經濟也在增長,歐洲已經陷入普遍的危機狀態。

各大工業國開始向中國和美國傾銷商品,紡織品倒灌,機器製品傾銷,很快就引起了激烈的貿易衝突。美國馬上宣佈放棄了30%的稅率,將稅率提升到了57%。30%稅率,是當年他們爲了拉攏歐洲國家的代價,是當時歐洲國家借款給他們支付給大明戰爭賠款的條件,其實隱含的還有政治和軍事保護,不然當年美國人自己都不信大明會輕易交還美國領土。

現在美國拒絕了承擔這些義務,歐洲國家當然要大肆抵制。

中國緊接着也更改了稅率,在工業集團的強烈要求下,政府將關稅提高到了50%。

關稅壁壘將世界經濟聯繫進一步割裂了,其實正是這種壁壘,讓1873年經濟危機之後,世界經濟危機變得不再聯動,各國爆發危機的時間不再緊密,因爲壁壘讓一個國家的危機對其他國家的衝擊力下降了。

所以中國和美國的經濟還沒有陷入危機,給人帶來了錯覺。

貿易保護主義,也讓西方各國對殖民地更爲重視,因爲自己的殖民地是沒有資格給自己關上大門的,印度市場的大門永遠會向大英帝國敞開。

5月,英國終於結束了布爾戰爭,龐大的,超過兩億英鎊的戰爭經費,是他們結束戰爭最大的動機,力主開戰的殖民大臣張伯倫感嘆“這是一個負擔”。

戰爭期間德國對英國的訛詐,暗中對布爾人的支持,在薩摩亞的擴張,經濟危機讓西方國家攫取殖民地的呼聲變高,國際局勢更加緊張。

布爾戰爭期間,所有歐洲國家都反英國,法國和俄國趁機劃分了在土耳其的勢力範圍,德國要在奧斯曼帝國修建鐵路,奧斯曼帝國靠近印度的地理位置,這些都讓英國極爲緊張。

大英帝國對這個世界局勢越發無力掌控,至少只靠本國的力量已經無力維護帝國的海外利益了,他們需要盟友,他們的孤立政策急需改變。

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七百五十一節 打造前敵基地第六十八節 援兵來了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四百零八節 宰相找事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三百一十五節 站在哪一邊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一百二十節 瑞典人的意外收穫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42節 大計劃(二)第三百二十三節 爭奪地盤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45節 逃亡(二)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39節 嫌疑人第一百八十六節 鬧餉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一百三十節 炮轟美艦第八百零九節 中國的世界政策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八十節 練兵第一百九十三節 大兵壓境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二十七節 侯進楔子第七百六十二節 朝鮮東學道起義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五百九十三節 專利法的頒佈第二十節 取信(4)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七百二十八節 赫德的財政政策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七百六十八節 海軍上刺刀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七百二十八節 赫德的財政政策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四百零六節 進錯洞房 2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楔子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六百一十九節 新的土地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七百一十八節 富商和國王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41節 大計劃(一)第十節 門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六百零四節 唯一責任政府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二十四節 跟班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十五節 行動(3)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四百零一節 遺留問題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七百三十節 商業內戰第一百零一節 金融操作第八百二十九節 籠罩歐洲的恐怖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楔子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一百七十節 誤判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四百二十一節 大魚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