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中山亡

隨着時間的緩緩流逝,就在楚國與北方五國局勢越加緊張的時候,更北方傳來一個驚天動地的大消息。

“大王,中山國急報,中山國都城靈壽被趙軍圍困兩年後,被趙燕齊三國圍攻一年多後,城中絕糧一月之後,於十幾天前被三國聯軍攻克了。不僅如此,而且靈壽城破之後,連中山王都沒逃出去,直接被趙軍俘虜了。”

熊槐聽到這個消息微微沉默了一下,這個消息即在預料之中,又有些出乎意料。

中山國這十幾年來多次爲燕趙兩國所敗,元氣已失,而且趙主父兵圍靈壽兩年,展示出的不克靈壽誓不罷休的決心,再加上趙國有齊燕兩國軍隊相助。

所以,在熊槐心中靈壽城必定會被趙軍攻克,且中山國也會滅亡。

但是熊槐沒想到的是,中山國的都城竟然只在趙軍的圍攻堅持了兩年,而且連中山王都沒逃出去,直接被趙主父俘虜了。

他本以爲,只要中山王逃出去,即便趙國攻下中山國的都城,也需要花費不短的時間來剿滅中山國的殘餘勢力。

但現在···

“中山國完了,也亡的太快了一些。”熊槐輕輕一嘆,然後向陳軫問道:“現在中山國其他地方怎樣?”

“大王,中山王被俘後,直接向趙主父投降了,已經下令國中各處殘部向趙軍投降,想來中山國大局已定。

此刻趙主父親自坐鎮靈壽城,一面派出使者拿着中山王的詔令招降中山國殘部,一面讓偏師緊隨使者之後,以徹底平定中山。”

熊槐點了點頭,大局已定,先禮後兵,恩威並施,中山國現在沒的跑了。

想着,熊槐想起五國的動靜來,不禁皺眉道:“陳卿,可曾查清楚之前一戰趙國的損失如何?能否在不久後再次出兵他國。”

陳軫想了想,遲疑道:“大王,現在趙軍的具體損失還沒有消息,但是,從靈壽城的情況來看,趙軍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靈壽城乃是中山國的都城,城池高大,百姓衆多,趙軍攻城一直攻到城中糧盡之色才攻下城池,趙軍在城外呆了兩年,全力攻城一年,損失不可謂不小。而且,靈壽糧盡,攻城的趙軍想來也好不到哪去。更何況,趙軍攻破城池後,不僅俘虜了全城百姓,而且也俘虜了不少中山國的軍隊以及中山王並貴族。

如今中山國已定,中山國成爲趙國的地盤,這種情況下,趙國必然要拿出自己的軍糧救濟整個靈壽城,以收買人心,儘快平定整個中山國。

而趙國那個國家,國土多山,平地較少,且趙國北面多牧場而少農田,以趙國之力,常年攻打中山國,且這一次亡國之戰一打便是兩年,再加上救濟中山國的糧食···

臣以爲趙國多年積攢的糧食,恐怕將要耗盡了,短時間內已經無力征戰了。”

見楚王點了點頭,陳軫接着道:“而且,靈壽傳出的消息,三國聯軍攻破靈壽後,趙主父於第二天就讓齊燕兩國的援軍回國,這其中不僅是糧食緊缺的問題,還可以看出趙軍的虛弱,面對十萬大軍,趙軍恐怕難以控制了。”

熊槐聞言嘆了一口氣道:“如此說來,寡人原本還寄希望於趙國能出兵調停,現在看來這個希望破滅了。”

說着,熊槐又笑了笑道:“原本寡人還擔心趙國會受齊國邀請出兵伐楚,現在趙國也殘了,寡人短時間內也不必擔心趙國在背後捅寡人一刀了。”

陳軫聽着楚王即喜即憂的話,不由輕輕一嘆。

以楚趙兩國的關係和位置,趙國出面調停的機會可比趙國出兵伐楚的機會高多了。

現在趙國陷入虛弱之中,恐怕會更加鼓動各國伐楚,以爲自己提供喘息之機。

所以,以楚國目前的情況來看,趙國全勝中山國遠比趙國與中山國兩敗俱傷好。

不過,現在楚王既然已經說了,那他也只能附和道:“大王英明。”

又數日。

屈原前來稟報到:“大王,左尹傳來消息,他遊說韓國的事情失敗了。而且韓國不僅拒絕了與我楚國講和的請求,還將出使韓國的左尹給驅逐了。”

“嗯?”熊槐聞言心中微微一沉。

上次郢都謠言之後,他不僅讓陳軫派出探子前往各國散佈謠言,而且還因爲一些在背後搞事,所以他將左尹昭常與中大夫左成分別派去了韓宋兩國

一則調離一些礙眼的大臣,二則也希望能與兩國說和。

本以爲韓宋兩國弱小,實力遠不如楚國,再加上剛剛從楚國獲得大量的土地,需要大量的軍隊鎮壓地方,所以兩國再次出兵伐楚的可能很低纔是。最不濟,楚國重臣出使兩國,也會讓兩國有所顧忌。

但不想,現在韓國不僅拒絕了楚國的好意,而且連他的使者也驅逐了。

這就說明韓國已經決意出兵伐楚了。

想着,熊槐問道:“左尹是怎麼說的,還有韓國那邊是什麼情況。”

屈原臉色沉重的應道:“大王,據左尹的消息,這事似乎跟趙國有關。本來左尹到韓國之後,韓王雖然沒有答應和談,但也沒有明確的拒絕。

但是,趙國滅亡中山國後,魏國那邊突然派出使者求見韓王。結果,韓國接見魏使之後,就立即拒絕了和談,並將左尹驅逐了。”

“趙國。”熊槐點了點頭。

雖然他早就知道趙國滅亡中山的事情,必然會給周圍的國家以極大的震撼。

但是他卻沒想到這事會促成魏韓兩國加緊伐楚的步伐。

當然,對於韓魏兩國心思,他也能揣測一二。

趙國滅亡中山國後,必會實力大增。位於趙國身邊的韓魏兩國,要麼會趁機制裁趙國,要麼會拼命的壯大自己。

楚趙兩國的情況,趙國滅亡中山國後雖然暫時陷入虛弱,但是趙國的實力依然還不如楚國,而且趙國大破中山,乃是大勝之師,士氣實力猶在。

而楚國則不然,楚國剛剛被五國大敗,失去大片領土,實力被削弱,軍隊士氣低下。

二者一對比,韓魏兩國的選擇也就不那麼出乎意料了。

想着,熊槐冷笑道:“看來韓魏兩國不僅從寡人身上嚐到了甜頭,還將寡人當成了軟弱可欺之人。”

說着,熊槐又問道:“賢卿,中大夫那邊還有宋太子貞那邊可有消息傳回?”

如今負責查探消息的陳軫正在全力調動在各國探子散佈謠言,外交的事情全部轉到屈原手中,是以屈原一聽楚王詢問,立即搖頭道:“宋國遙遠,此時尚未傳來消息。”

熊槐點了點頭,然後搖頭嘆道:“宋國那邊雖有太子貞相助,但是太子貞卻不爲宋王所喜,太子貞難以起到大作用。而宋王一向滑頭,現在韓魏兩國已經決定對楚國動手,相比齊秦兩國也會動手,如此,宋王一定會趁機出兵的。

傳令下去,開始整軍備戰。”

“唯。”

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八百章 退意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殺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失魂落魄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襲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