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

“大王,齊魏韓秦四國的消息,不久前四國使者開始頻頻接觸,而且四國已經開始調兵,目前的消息,四國出兵的方向十有八九是我們楚國。”

熊槐聽到陳軫的消息,並沒有露出意外之色。

早在不久前韓國在趙國滅亡中山國後驅逐楚國使者之時,熊槐就已經有了被五國圍攻的覺悟了。

此時,熊槐想起還沒有動靜的宋國來,期待的問道:“陳卿,宋國那邊情況如何?”

“回大王,因爲之前我們已經將泗水以西宋國以南的四百里地送給宋太子貞,我楚國淮北已經與齊國不接壤,所以上次五國奪取淮北地後,所獲的土地全都淪爲飛地。是以,因爲齊宋兩國換地的矛盾無法調和,現在齊宋兩國始終無法達成一致。

故而現在齊宋兩國雖頻頻接觸,但是宋國現在還沒有動靜,不僅沒有答應齊國出兵伐楚,而且還沒有驅逐在宋國遊說的中大夫。”

熊槐聞言頓時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自從楚國滅亡越國而遭到六國的圍攻後,雖然楚國打退了六國的攻擊,但是熊槐心中很清楚,在楚國沒有被削弱之前,各國對楚國的攻勢必然會一波接着一波。

就像歐洲近代史上的反法同盟一樣,只要一國強而各國弱,那各國的反撲必然會持續不斷,直到強國被削弱或者弱國全部被吞併。

也正是做好了這樣的心理準備,所以熊槐才力排衆議,在第一次打退六國圍攻的情況下,不僅沒有順勢從驚慌失措的宋國手中收回失地,反而順勢將泗西之地兩百里送給宋國,後來又借宋夫人及太子貞的事情,再次送給宋國四百里土地。

熊槐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只是爲了交好宋國,更是爲了用宋國堵住齊國。

自從熊槐將淮北四百里地交給宋國之後,齊楚兩國便是隔淮水相望。

楚國吞併越國之後,楚國的水師已經縱橫江河無敵手,成爲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水師,即便齊國也有一隻強大的水師,但熊槐相信,一直打漁運輸爲業的齊國水師,遠遠不是連年征戰的楚國水師的對手。

如此,齊國在水師不是楚國對手,無法從淮水突破的情況下,必然從其他地方攻打楚國,要麼齊軍越過宋國攻打潁東之地,要麼齊軍越過魏國攻打陳地。

除了這兩個方向,齊國已經別無選擇。

當然,要是齊國攻打宋國的泗西之地,讓齊宋兩國翻臉,那更是楚國求之不得的事情。

果不其然,各國第二次圍攻楚國之時,正是齊國率領各國攻打陳地。

事情的結果也沒有出乎熊槐的預料,齊國因爲飛地的緣故,果然跟宋國換地了。

而宋王也如同熊槐預料的一般,並沒有從自己控制的本土拿出土地出來跟齊國交換,而是將太子貞控制的泗西之地兩百里拿了出來。

同樣,太子貞也沒有讓熊槐失望,不僅沒有同意交換土地,而且還直接讓鎮守泗西城的將軍臧信與楚國聯合,相互協防,共同抵抗前來接受土地的齊軍。

熊槐覺得若是齊國單獨與楚國在淮水開戰爭奪泗西之地,熊槐自負,以楚國的實力,應該還是可以佔據上風的。

同理,齊國那邊也應該沒有單獨與楚國大戰的意思,不僅因爲齊國不知道能否戰勝楚國,更重要是,即便齊國即便楚軍拿下泗西之地,那也是齊國輸了。

所以,自從五國退兵之後,齊宋兩國便在泗西之地上撕扯不斷。

齊國找宋王,宋王便推給太子貞,齊國找太子貞,太子貞就推給宋王與臧信,齊國找臧信···除了第一次,後面幾次齊國使者連泗西城都沒有進去過,更別說見到臧信的面了。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齊國之前在攻打陳城的時候,做爲攻城的主力可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結果齊國到頭來卻什麼都沒有撈到,大頭竟被弱小的宋國吞了。

若是齊弱宋強,這也沒什麼,齊國最多敢怒不敢言。但是現實的情況卻是齊強宋弱,這樣的矛盾就是足以撕裂齊宋兩國關係的大矛盾。

熊槐想來,宋王必然也是看出了宋國的危機,所以這才遲遲不許諾齊國,甚至連在宋國遊說的左成都沒有驅逐。一面不斷跟齊國深入接觸,另一邊跟楚國曖昧不斷,這就是宋王唯一能做的。

否則,若是宋王廢了太子貞,那宋國就會陷入內亂。若是宋王從本土拿出兩百里地來,那宋王就無法壓制住太子貞,宋國從此一分爲二。若是宋國不跟齊國換地,那齊國根本就守不住新獲得的遠在千里之外的飛地,而齊國勞而無功,做爲羽翼的宋國卻吃的滿嘴流油,這也會讓齊宋兩國矛盾重重。

所以,之前送出的四百里地,不僅壯大了太子貞的實力,拉攏了宋國,而且還避免了齊國直接兵臨楚國,從楚國身上搶奪地盤。免得齊國日漸壯大,最後楚國難以直面齊國兵鋒。

而齊國無法獲得楚國的地盤壯大自己,只要齊國出兵伐楚,那就是齊國勞而無功,就是齊國被削弱了,即便齊國打敗了楚國,打出了威風,這也無法改變齊國越打越弱即便打勝了也越打越弱的現實。

當然,這兩點都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齊宋伐楚成功之後,就會陷入難以調和的矛盾中,讓宋國始終無法徹底倒向齊國。

而楚國最終極的目標,則是用宋國釣齊國。

現在看來,雖然楚國上次在陳城大敗一陣,但齊宋兩國卻入局了。

用自己難以守住的地盤,換取一個擁兵九千乘的大國,熊槐怎麼算都覺得這筆買賣穩賺不賠。

至於宋國的壯大,熊槐表示他從來都沒有將那個夾縫中生存的宋國放在眼裡。

將宋國的情況想了一遍後,熊槐笑了笑道:“好,既然宋王騎牆觀望,那寡人也要再接再厲纔是。陳卿,傳寡人詔令,告訴壽縣縣尹惠子,再從壽縣調五千金給左大夫,繼續收買宋國大臣,支持太子貞,儘量拖延宋國出兵伐楚的時間,讓寡人多喘口氣,也讓趙國有更多的時間恢復元氣。”

“唯。”

“還有,請賢卿全力監視四國的動靜,寡人要知道這次他們的主攻方向。”

“請大王放心,臣一直都盯着五國。”

“嗯!”熊槐點了點頭,吩咐道:“賢卿去忙吧。”

“唯。”

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國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八百三十一章 謠言四起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二十九章 魏國犀首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失魂落魄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九百九十八章 中山亡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