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 出兵

不久,齊宋魏韓秦五國之君會於大梁。

消息傳到郢都,熊槐沉默了許久,這纔對向他稟報此事的陳軫感慨道:“寡人這輩子算計了很多事,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但即便算計失敗,也沒有敗的很難看。尤其是這後面的二十年,寡人的算計基本上都沒遇到過大的失誤。

但唯獨對於宋王,寡人在宋國哪裡謀劃的十幾年,直到今天,卻一點也沒有看到成功的希望,甚至還有一敗塗地的可能。”

說着,熊槐感慨萬千的搖頭道:“十幾年前,宋王六十歲的時候,寡人以爲宋王沒幾年可活的,所以開始在宋太子貞身上下注。十幾年過去了,現在宋王都快是八十的老耄了,卻依舊活蹦亂跳的,甚至還有本錢去大梁會盟。

現在寡人是真的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話,而且,對於宋王···寡人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說到這,熊槐見陳軫臉色同樣也露出一臉的無奈,不由嘆了一口氣,而後又突然皺起眉頭,遲疑的看着陳軫:“陳卿,太子貞今年多大了。”

陳軫一聽便知道楚王的擔心所在,但此時不僅楚王擔心,他同意也很擔心,於是,心中沉甸甸的應道:“大王,太子貞近年五十有二了。”

“五十有二!”熊槐聞言目光微微一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不想,一晃那太子貞也到了知天命之年了。當今天下,三十多歲便可自稱老夫,四十多歲便死了這算是正常死亡,五十歲不死算得上是高壽了。”

說着,熊槐有些擔心的看着陳軫:“陳卿,你說太子貞會不會先於宋王歸天,而寡人在太子貞身上的所有投資都會打了水漂,然後白白便宜了宋王,最後連一個泡泡都看不見。”

陳軫聞言,心中雖然也有此擔憂,但壽命這東西,也只有鬼神才知道,故而他只能安慰道:“大王不必擔心,大王有天命的眷顧,所以臣以爲,太子貞一定會順利繼承宋王之位的。”

熊槐搖了搖頭,天命這東西,誰能說得準呢!

看宋王活蹦亂跳的樣子,好像再活一兩年也沒有問題,或許再活三五年也是有可能的,熊槐最擔心的是,宋王如果還能堅挺十年···他對太子貞能否再活十年完全沒信心。

須知,太子可是天下間最難做的高危職業,魏韓兩國就是前車之鑑,這兩國的太子可是纔剛剛病死沒幾年。

所以,他是不會將希望寄託在天命上的。

“陳卿,宋國那邊···未來不僅要拉攏太子貞,同時也要拉攏太子貞長子公子服,以防不測。”

陳軫一怔,隨後點了點頭。

另一邊,五國之君在大梁會盟十日後,才結束會盟,五國之君各自回國。

郢都。

“大王,從大梁傳回的消息,齊宋兩國之君在大梁會談七日之後,已經達成共識,決定暫時放下泗西的爭執,先行對付我楚國。是以,不久前五國之君已經在大梁盟誓,宣佈再次結爲一體,一同一出兵攻打我楚國。”

熊槐聞言,立即問道:“可曾探查清楚,五國將會主攻哪裡。”

陳軫露出一絲難色:“五國會盟只有五國之君以及五國重臣參與,而且還排斥了各國的親楚派大臣,是以···”

熊槐點了點頭,這些年各國對楚國的提防越加嚴密了。

“陳卿,多派探子打探各國動靜,不要給了各國可乘之機。”

“唯。”

···

不久,隨着五國之君返回國中,五國迅速行動起來。

“大王,宋國傳回消息。探子來報,宋王一回到商丘,便立即驅逐在宋的中大夫左成,然後又罷黜了一批親楚派大臣。如今,宋王已經在商丘徵召大軍,開始整軍作戰了。”

“大王,齊秦魏韓宋五國的消息,五國同日宣佈以齊王爲盟主,昭告天下將要展開第三次伐楚。”

“大王,五國的消息,齊國此次出兵二十萬,正由匡章往宋國而去。宋國已經商丘聚集十萬大軍,以等候齊軍到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齊宋聯軍的目標不是令尹防守的巨陽城,就是惠子防守的壽縣。

韓魏兩國的消息,魏將公孫喜率十五萬大軍屯兵陳城,韓將韓憂率五萬大軍駐守上蔡。

至於秦國那邊,秦相甘茂親率二十大軍駐紮武關,窺視我漢北之地。”

熊槐聽着陳軫的稟報,面無表情的看了看殿中的羣臣,開口道:“諸卿,如今五國已經出兵,卿等何以教寡人。”

羣臣聞言,不由相互看了看,然後又見目光投向人羣中的左司馬司馬翦。如今令尹柱國司馬全都領兵在外,在朝的大將就只有左右司馬兩人,而司馬翦軍職最高,國中兵事理應由司馬翦率先發言。

司馬翦見羣臣看過來,沉吟了一下,立即開口道:“大王,這次的局勢很明顯,五國不會再集中攻打一處地方,而是分兵。而五國分兵之後,臣以爲五國的主力將會是齊秦兩國。”

說到這,司馬翦頓了頓,轉而說起其他國家來:“剩下的三國中,其中以韓國實力最爲弱小,三年前韓國遭到各國圍攻,實力大損,而後五國伐我,大戰持續近兩年,韓國曾一度缺糧。

而五國奪取我穎汝之地後,因爲我率先搬空了各地府庫,所以韓國雖然得到了土地,卻沒有得到我楚國的物資。所以韓國大勝我楚國後,實力不僅沒有恢復,反而還因爲連年的大戰而遭到極大的削弱。

而且,這次韓國奪取我汝水大片土地後,還需要留下兵力駐守,以鎮壓當地的楚人。是以,臣以爲這次五國伐我,韓國只是象徵性的出兵相助,而不會全力進攻。

所以韓國這一路軍隊,只能算是疑兵,而不會是主力。”

司馬翦一口氣將韓國這一路軍隊說完,停頓了一下才接着道:“同樣的道理還有宋國,宋國舉國動員不過三十萬兵力,去除太子貞手中的軍隊,宋國還能動員二十多萬軍隊。而這二十萬大軍,不僅需要防備我楚國,還需要防備齊魏兩國,甚至還需要防備太子貞兵變。

所以,臣以爲宋國最多隻會出兵十萬,若是宋王保守一點,這一次宋國出兵的數量恐怕也在五萬左右。”

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三百三十章 獻策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與得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六百章 心傷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機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百一十四章 齊國戰敗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來投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協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