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夏澤無水

等羣臣的聲音落下,熊槐便知道調兵的事情就這麼定了。

雖然熊槐也知道,僅僅只是防守的話,巨陽黃城用不了那麼多人,但是,兩淮的那些封君可不會怎麼想,淮北的那些封君不僅想要守住淮北,更想要收復之前失去的封地。

而淮南的封君,想的則是如何避免自己的封地成爲前線,巨陽黃城不容有失,最好,還是將戰線往前推。

所以,他雖是楚王,但也無法強行按照自己想法去幹。

想到這,熊槐不由在心中微微一嘆,心中收回封君權力的慾望更加強烈了。

若是他指揮封君就跟指揮縣尹一樣,指哪打哪,他那裡還會爲這種事操心!

頓了頓,熊槐定下心神,開口道:“既然諸卿都是這個意思,那就按照左司馬的意思去辦吧。

不過淮北戰局本是一體,爲了統一調度兩地戰事,寡人決定認命令尹爲淮北戰事總指揮,統領巨陽黃城戰事。”

將淮北的三十萬軍隊全都交給令尹昭雎後,熊槐向司馬翦道:“左司馬,稍後向國中傳達寡人詔令,舉國動員,所有未出兵的百姓家中,只要有年滿十六的男丁在,就必須出兵一人。

具體如何調兵,左司馬與右司馬儘快拿出一個章程來,交於寡人批覆。”

“唯。”

朝議結束後,司馬翦與鄧陵光出宮後立即就拿出早已準備的徵兵調兵計劃,然後快速進宮稟報楚王。

當日,楚國時隔兩月後的第二次徵兵計劃便急急忙忙的展開了。

另一邊,巨陽城西面七十里處。

此時昭雎看着前方平地,遠遠望去,前方全是開闢的農田。

見此,昭雎皺了皺眉,然後一招手,從身側的項君慎手中接過地圖,看了看地圖明確標出的夏澤之名,然後又看了看遠處,不由奇怪問道:“此處不是夏澤嗎,夏澤雖小,但也有方圓三四十里,爲何夏澤裡面沒有水?反而全是農田?是嚮導帶錯路了?還是其中有什麼變故?”

聽到昭雎的質疑聲,跟在昭雎身後的黃君菱君對視了一眼,全都默然無語。

接着,昭雎見自己詢問後,卻沒有人回答自己,不由一愣,然後轉頭看向黃君:“黃君,黃地距離此處不遠,這裡的地形你應該熟悉的,本令尹問你,這裡可是夏澤?”

黃君見昭雎點名,扭扭捏捏了一陣後,纔在昭雎越發凌厲的目光中,忐忑不安的應道:“回令尹,這裡的確是夏澤。”

話一出口,黃君的心臟便劇烈的跳動起來,頭上的汗水,也如開槽的水流一般源源不斷向下淌。

自從五個月前傳來令尹昭雎嫡長子以及嫡孫被害死的消息後,昭雎便瘋狂的陷入對各國的報復中。

爲了報復各國,同時也是爲應對接下來的一戰,令尹昭雎決定親自走訪淮北,以期能尋找破敵之地。

而他黃君,則作爲熟知本地地形的人,一直跟在昭雎左右,一面做嚮導,一面參謀合適的作戰地點。

這五個月來,他跟着昭雎走遍整個巨陽周圍五十里的地方,雖然昭雎選定了兩個地點,但昭雎卻對那兩個地方不太滿意。

結果,就在幾天前,昭雎瞄準了夏澤這個地方,同時也是他最不願意昭雎來的地方。

因爲他很擔心,如果昭雎發現整個夏澤都變成了附近幾個封君的私田,昭雎會不會因子嗣之死而遷怒於他們,趁機對他們進行打擊報復。

雖然昭雎子嗣之死跟他沒有半點關係,但是萬一昭雎以爲他跟樂君他們是一夥的呢!

現在昭雎來了,而且一來到夏澤就發現夏澤的水全沒了,取而代之的則是片片農田。

此刻,黃君看着前方黃綠相間的粟田,內心之中沒有半點以往的喜悅,反而此刻的內心其實是崩潰的。

不過,幸好幾天前他得知昭雎要來夏澤查看,他就提前跟其他人打了招呼,讓耕種夏澤的百姓全都離開了。

就算現在昭雎發現了,只要找不到耕種的人,這也勉強能掩耳盜鈴吧。

另一邊,昭雎從黃君口中得知這裡就是夏澤後,他立即便知夏澤發生了什麼事。

畢竟,這幾百年來,江北的湖泊經常有發生逐漸乾枯的現象,就連有漢水注入的雲夢大澤都快乾枯了,更何況是這小小的夏澤呢。

湖泊漸漸乾枯,再加上有心人在河流上游改道,在湖泊中進行引流,如此,數十里的湖泊,用不了幾年就會變成良田。

而這些良田在楚國的地圖卻還是湖泊,田裡的出產也是不用交稅的。

這種事情各地封君全都很熟練,甚至這事無論在朝中還是各地,都是公開的秘密,甚至連王位上的楚王也心知肚明,只是無法宣之於口罷了。

想到這,昭雎心中略一沉吟,再次看了看地圖,然後開口問道:“黃君,這夏澤乾枯了,那流經夏澤的夏水也乾枯了嗎?”

“這···”黃君張了張乾枯的嘴脣,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嗯?”昭雎橫了一眼,冷冷的道:“事到如今,黃君還有什麼好隱瞞的。”

黃君聞言,心如死灰道:“回令尹,夏水還未乾枯。”

不久,昭雎率衆來到夏水邊,見清洌的夏水匆匆流過近五丈寬的河道,昭雎情不自禁的笑道:“好一條夏水···好一條夏水,大事成矣。”

說着,昭雎立即從身側的項君慎手中接過地圖與筆,然後快速在標註夏澤的地方畫上一個圈。

畫完之後,昭雎看着地圖上的三個圈,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三個地方便是他這五個來的心血所在,是他爲各國聯軍準備埋骨之所。

看罷,昭雎笑了笑,然後看向黃君道:“黃君,國事艱難,既然這夏澤變成了良田,爲我楚國增添一份力量,那也是上天庇護我楚國。所以,下次夏澤之地的產出,理應全部上交太府,以爲大王分憂,不知黃君以爲如何。”

黃君一聽昭雎沒有追責他們圈地一事,反而還有將夏澤轉爲田地的意思,頓時鬆了一口氣。

雖然夏澤在地圖上變成了良田,今後他們每年都要交稅,但是,比起大王的雷霆之怒,他們也算逃過了一劫不是。

此時黃君心中暗暗慶幸,辛虧這事在各國伐楚之前暴露出來,現在大王還需籠絡他們。否則,若是其他時候,大王一定那他們開刀的。

想着,黃君舔了舔乾枯的嘴脣,與菱君對視一眼,同時點了點頭。

然後,黃君露出一張笑臉,拱手應道:“令尹所言極是,夏澤轉瞬變良田,這正是上天庇護我楚國啊。”

“是啊,正是上天庇護楚國啊。”昭雎聞言呵呵一笑,然後似笑非笑的看着黃君:“黃君,本令尹有一件天大的功勳讓給你,你要不要。”

黃君一聽,猛然擡頭看向昭雎,見昭雎神色不似有假,連連點頭道:“請令尹吩咐,在下一定竭盡全力,萬死不辭。”

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一千章 出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業根基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五百六十七章 會稽城中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三百二十一章 離間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二百二十三章 麥君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八百八十二章 趙國出兵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三百二十一章 離間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