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標

郢都。

“大王,我們離間齊國君臣的計劃失敗了。”

“失敗了?”熊槐一怔,詫異的看着陳軫:“陳卿,怎麼會失敗呢?卿昨日不是纔跟寡人說計劃成功,蘇代已經被齊王驅逐了嗎?怎麼突然間計劃就失敗了呢?”

陳軫嘆了一口氣,有些失望的道:“大王,我們發動了不少大臣向齊王進言,齊王也的確驅逐了蘇代,臣本以爲我們可以趁着齊王驅逐蘇代的時機,讓齊國貴族紛紛向齊王進言,大規模的驅逐各國來賓,並向各國散佈齊王地不喜各國賓客的謠言,以破除各國賢士紛紛歸附齊國的局面,削弱齊國的智力來源,斬斷齊國一臂。

可是,臣萬萬沒想到,齊王地前腳驅逐了蘇代,然後孟嘗君田文後腳就拉攏了蘇代。”

說到這,陳軫臉色難看的道:“不僅如此,而且孟嘗君田文在拉攏到蘇代後,還以極高的禮遇優待蘇代,並讓自己的門客在齊國之中大肆宣揚他禮賢下士的賢名。

從齊國傳回的消息,齊人聽到孟嘗君以千鍾之粟招攬蘇代後,多有稱讚,說是蘇代爲國效力,齊王雖迫於三國的壓力驅逐了蘇代,但相國孟嘗君卻彌補了齊王的遺憾,孟嘗君不愧是齊王最重要的臂膀。

再加上以前孟嘗君就有大肆招攬賓客的賢名,以至於現在齊國士人紛紛歸附孟嘗君。

所以,我們的計劃失敗了,各國在齊的賢士雖然對齊王地有許多不好的風評,但孟嘗君田文的賢名大漲,此消彼長之下,臣擔心各國賢士不僅不會規避齊國,反而還會更加願意向齊國跑。

因爲即便不能投靠齊王,不能在齊王那裡獲得高官,他們也能從孟嘗君那些獲得厚祿。”

“孟嘗君田文!”熊槐陰沉的囔囔了一聲:“士人不歸附齊王,但卻歸附田文,齊王驅逐一個,田文拉攏一個,這麼一來一回,各國賢士就還留在齊國,用其智力爲齊國效力,這依然還是寡人心腹之患。”

熊槐沉吟了一下,看着陳軫道:“田文賢名傳天下,世人多有歸之,齊國有一個稷下學宮已經很危險,再加上一個美名傳天下的田文,這樣的齊國足以讓寡人寢食難安。

所以,寡人打算離間齊王與田文的關係,甚至讓齊王驅逐田文,賢卿可有辦法。”

陳軫聞言點了點頭,接着想了想,卻又搖了搖頭。

“賢卿這是什麼意思。”

“大王,離間齊王與田文的關係並不難,甚至讓齊王驅逐田文也不難,可難的是如何讓田文徹底跟齊王反目甚至決裂。”

熊槐聞言目光一凝,心中一片沉重。

是啊,如何讓田文徹底跟齊王決裂呢?這是一件很難辦的事情。

之前齊宣王在位的時候,跟田文他爹田嬰多有矛盾,甚至齊宣王曾強硬的驅逐了田嬰,而田嬰也不甘示弱,打算據守薛地以對抗齊宣王。

可是,這君臣二人的矛盾鬧到這種地步,卻依然說講和就講和了。

其原因不是別地,而是因爲薛地乃是齊國藩籬,西接宋國,背靠齊魯,南臨楚國,薛地雖然只有區區百里之地,但卻富饒異常。也正是因爲如此,薛地吸引了楚宋兩國的諸多目光,甚至連魯國也眼饞薛地的財富。

這樣的地盤,必須依附一個強國,否則僅憑薛地自己,是無法在天下立足的。

所以,薛地之主,無論是之前的靖郭君田嬰,還是現在孟嘗君田文,都無法脫離齊國的庇護。

而對於齊王來說,田文之父田嬰曾侍奉兩代齊王,而現在田文同樣也侍奉了兩代齊王,田嬰曾擔任過齊相,田文同樣也擔任過齊相,田文父子在齊國宗室中聲威甚高,是齊王拉攏宗室的重要力量。

故而,天下無事也就罷了,齊王自然可以連連打壓田文,甚至驅逐他。

可只要天下齊國有事,那齊王就可以立即與田文上演一場君臣相合的戲碼,然後君臣同心協力對抗外敵。

熊槐對此可是深有感觸,他之前曾強硬的打壓國中封君,但面對各國伐楚的大局,他不久前還不是大力拉攏了樂君他們,藉此拉攏國中所有的封君麼!

熊槐心裡很清楚,他可以這麼幹,齊王同樣也可以這麼幹,他會幹的,齊王同樣也會幹。

樂君他們無法拒絕他這個楚王,同樣,田文也無法拒絕齊王。

這就叫兄弟鬩於牆而禦敵於外。

所以說,離間他們的關係不難,甚至讓齊王驅逐田文也不難,難的是如何讓他們再也合不到一塊去。

想着,熊槐沉吟了許久,依舊毫無頭緒。

最後,熊槐嘆了一聲:“陳卿,現在齊國強大,齊王乃是各國盟主,率領各國壓得寡人喘不過氣來。而田文那邊剛剛接納了背齊王驅逐的蘇代,聲威大振。現在這兩個人,可謂都抵達各自的人生巔峰了。

志得則意滿,意滿則驕,依寡人看,現在的齊王地就是這種驕傲的人,他可能是不會允許一個名滿天下的孟嘗君來分薄他的榮光的。再加上之前齊王地本來就對田氏甚至田文多有打壓,現在這情況,齊王地心中一定對田文更加忌憚了。

所以,寡人意思是,咱們推齊王一把,派人去齊國散佈謠言,收買齊國大臣,股東國支持齊王用更加強硬的姿態打壓田文,最好驅逐田文。”

說到這,熊槐皺眉道:“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點一點做,現階段,我們就先離間齊王與齊國田氏的關係,並通過齊王與田文的事件,分化齊王與田氏,並告訴天下齊王地與齊宣王不同,不會任用賢士。”

“是大王,臣這就去安排。”

陳軫離去後,熊槐望着東北方向陷入沉思。

齊國內部也跟楚國一樣複雜,拋開齊王自己,剩下的田氏實力最爲強大,其他貴族次之,稷下學宮有次之,各國賓客再次。

而田氏之中,數孟嘗君的勢力最強,宗室之中則以田文匡章田甲三人職位聲望最高。

匡章垂垂老矣,只要接下來齊國繼續伐楚,那匡章依然是伐楚的不二人選。以令尹昭雎之能,即便不能戰勝匡章,也能拖住他,最好的結果,那就是用年青力壯的昭雎拖死老邁的匡章。

至於田文,他跟齊王地矛盾極大,這矛盾從齊威王之時,就在他們父輩身上埋下了,然後一直延續到他們身上,如果不出意外,志得意滿的齊王,肯定不會准許田文在身邊拿他刷聲望的。甚至,以養士出名的田文,他最大的優勢就是齊王地最痛恨他的地方,這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而田甲這個人,不過是被楚國放回的俘虜,缺陷太大,根本無法抗起田氏的大旗來。

所以,只要匡章一死,田文一走,那田氏就廢了八成。

而只要田文不與齊王講和,那齊國內部實力最強的臂膀就算廢了。

所以,寡人未來對齊國的關鍵,那就是匡章與田文!

至於其他國家······

熊槐搖了搖頭。

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國攻城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五百一十七章 佈局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四百六十章 議定婚期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國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看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親衛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九百六十七章 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