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

大殿中,熊槐坐在王位上,看着殿中滿滿的大臣,不由微微點了點頭。

因爲王后葬禮的緣故,各地的封君以及公室的官員,全都回到了郢都。是故,今天的朝議,不僅有郢都的官員,也有地方的權貴。

禮畢。

熊槐輕咳了兩人,將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都吸引過來後,開口道:“之前寡人伐齊救燕期間,令尹突然病逝,這是國之不幸。然,彼時寡人尚在淮陰,是故令尹之位便空缺下來。但是,令尹乃是寡人左膀右臂,國之柱石,百官之首,不可或缺。

所以,今日朝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確認令尹。”

熊槐話音一落,殿中的氣氛頓時火熱起來。

自楚王即位以來,前後有過四任令尹,除了第一位令尹昭魚主動讓位以外,其他的三位令尹都是病死在令尹之位上。

而按照楚國的傳統,令尹人選要從公室中選出,所以下一任令尹的人選,不是昭氏之首昭雎,就是屈氏之首屈原,至於景氏···

方城守景缺功勞有些欠缺,地位也有所不足,而且之前一直都呆在方城,與楚王較爲疏遠。

而與楚王乃至太子都很親近的景陽,資歷功勳都不足。

至於昭景屈三族以外的人,所有人都認爲不可能。

故而景氏沒希望後,就只剩下兩個人選了。

而這兩人與已經老邁的景翠不同,他們年紀並不大,尤其是屈原,現在纔是四十歲。如果不出意外,他們肯定也會在令尹之位待到死亡的那一刻。

所以,今天的人選,很大程度決定了楚國未來十幾年內的走向。

不過令很多人惋惜的是,之前這半個月,昭雎閉門不出,讓許多打算提前巴結的人希望落空。

至於屈原,他倒是每日都在正常處理國事,可是,屈原他···不提也罷。

想巴結他的人早就巴結了,剩下的人,是不會去巴結他的,就算是他真的接任令尹也一樣。

此時,熊槐的目光從羣臣中掃過,見許多人都躍躍欲試,不禁微微一笑。

決定令尹的人選,要麼公之於衆,讓羣臣議論,看誰的呼聲威望更高一些。

要麼···

想到這,熊槐的目光看向昭雎,笑着道:“柱國,自寡人即位以來,卿出任諸多要職,無論是工尹、司馬,還是柱國,全都盡心盡力勤勉用事,其中多有功勞,尤其是擔任司馬柱國之時,屢建功勳。

是故,寡人想來,若是賢卿擔任令尹,也一定能一心爲國,再建功勳。”

說着,熊槐期待的問道:“賢卿,可願爲寡人分憂!”

楚王話音一落,殿中大臣頓時啞然。

之前楚王在決定令尹人選時,推遲了半月之久,他們本以爲楚王是在猶豫不決,將會在這次朝議上讓羣臣議論,結果···

他們半月來的努力,全都瞬間落空。

尤其是那些準備推舉屈原的人,頓時臉色一變,這場戰役還沒開始,他們就徹底輸了,而且還是一敗塗地,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

而那些準備推舉昭雎,想要趁機賣人情,依附昭雎的人,心中也頗爲遺憾,這麼好的機會,就這麼沒了。

與他人的感慨不同,身在漩渦中的屈原,之前就有所猜測,但是,當楚王真的捨棄他轉而昭雎的時候,一股淡淡的失落以及遺憾瞬間浮現在他心頭。

遺憾過後,接着,便皺了皺沒,此刻,他感到了一股沉重的壓力。

昭雎可不是景翠,難對付多了。

此時,在殿中所有人的注視下,昭雎雖然面色平靜,但是心中卻此起彼伏。

雖然他在淮陰的時候,就已經得到楚王的暗示了,但是,當這一刻真的來臨,他的心中依然浮現出陣陣波瀾。

以前,他的理想就是做楚國的令尹,當他熬死了昭陽景鯉景翠三人,當真正的成爲令尹,此刻,他卻感到一股遠比昭陽他們三人當時還要沉重的壓力。

這一刻,楚王的壓力,朝中大臣的壓力,地方勳貴的壓力,還有國外的壓力,現在的壓力,以及未來的壓力,全都向他涌了過來。

內憂外患,存亡之秋,這就是他所面對的局勢。

此刻,他的內心是沉甸甸的,甚至從來都沒有那一天像今天這樣沉重。

雖然心中壓力山大,但他的面上卻是絲毫不露,一臉肅然的行禮道:“謝大王信任,臣願爲大王分憂,全心全意忠於國事,忠於王事,雖萬死不辭。”

“好!”熊槐大喜的點了點頭。

接着,熊槐頓了頓,臉上露出一股悲色,開口道:“王后與令尹先後病死,這是寡人的不幸,人雖死,諡號卻不可不有。今日的第二件事,就是議定王后與令尹的諡號,以便不久後安葬。”

羣臣一聽,立即議論開來。

最後,羣臣一致決定給景翠一個美諡,至於南後,則因爲公子子蘭的緣故,只給了一箇中等諡號。

對此,熊槐雖然覺得有些對南後不公,但是,面對羣臣的一致意見,只能認了。

諡號的事情,雖然令熊槐有些不快,但是朝議還得繼續。

於是,熊槐稍稍停頓了一下,然後笑道:“之前爲救援燕國,我大軍北伐齊國,多有功勳。而且,魏國大軍襲擊陳地,陳地將士擊退魏軍,也有功勳。

有功則賞,這是寡人的準則,所以,今天朝議的第三件事,便是賞賜。”

賞賜一一賜下後,他楚王要說的事情變說完了。

接着,熊槐看着羣臣問道:“今日朝議,不知諸卿可有要事稟報?”

羣臣相互觀望了一下,然後將目光投向令尹昭雎,今天他升任令尹,有事也得他先說。

昭雎察覺到衆人的目光,面色如常,好整以暇地拱手道:“大王,臣有事要奏。”

“令尹請講。”

“謝大王!”昭雎直起身體後,開口道:“大王,自我楚國滅越以來,以將軍昭滑爲將鎮守吳地,以司馬唐昧爲將鎮守越地,至今也有兩年多了。尤其是不久前將軍昭滑被貶斥,大王便設江東郡,將整個江東全都交給了司馬唐昧鎮守。

江東之地方圓近兩千裡,共二十六縣,人口超兩百萬,吳越雜居,治理難度極大。故,臣竊以爲將江東設爲江東郡,只設一郡,同時管理吳人越人,實在有些不便。

是故,爲楚國計,爲大王計,爲千秋計,臣建議,將江東郡分爲兩郡,吳地設一郡,越地設一郡。

還有,之前大王爲了安撫吳人與越人,在吳地立吳侯,在越地立越侯,以分別統屬吳越之地,這正是英明之舉。

但是,時移事異,如今江東已設郡,那麼就應該安排郡守治理江東,否則,名不正言不順,只會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是故,還請大王察之,早定郡守,以安江東。”

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應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來投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