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

昭雎話音一落,殿中頓時寂靜無聲,所有人全都驚異的看着昭雎。其中大部分人爲昭雎的大膽感到詫異,也爲昭雎的勇敢感到佩服。還有不少人看着昭雎的目光,充滿着不信與憤怒。

殿中的羣臣,甚至楚國的人都知道,自從楚王滅越之後,便將整個江東這塊肥肉就全都控制在楚王手中,並沒有讓其他人插手其中。

即便是有大功的景翠昭雎等人,也都是封在淮南,江東之地沒有任何楚國封君。

尤其是不久前,楚王唐昧在江東變法後,更是讓大家恐懼不已,唯恐楚王將江東的事情推廣到整個楚國。

但,現在,昭雎一上任,提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江東郡分成兩郡,並安排郡守治理吳越之地。

如此,他們就有了插手江東的機會,只要能擔任吳越郡守,不僅可以獲取江東的利益,甚至,還可以在江東對抗司馬唐昧,破壞江東的變法,以阻止楚王。

想到這,不少人不由熾熱的看着昭雎。

這纔是他們心目中的令尹,之前那個面對屈原全無招架之力的景翠,實在差的太遠。

楚王選昭雎做令尹,真是選對了。

此時,殿中羣臣的呼吸變得越來越急促,越來越興奮。

與此同時,熊槐聽到昭雎的話,先是愣了愣,接着大吸一口冷氣,然後用平靜的目光看了一眼昭雎,見他一副忠心爲國的樣子,不僅微微一皺眉,然後低下頭陷入沉思,並且久久不語。

之前江東變法的時候,昭雎可是一直都呆在江東的,親身經歷了江東的變法。

而且,這些年來,昭雎一直都是他身邊的近臣,對他這個楚王的心思,不可能不清楚。

同樣,現在的江東對楚國的重要性,昭雎更不可能不清楚。

若是江東郡分成兩個郡,毫無疑問,此刻統領江東的唐昧,對江東的控制力必然會下降。

若是新任的郡守反對變法,如此不僅會導致唐昧在小心開展變法同時,還要隨時與郡守鬥智鬥力,這肯定會牽制唐昧極大的心力,甚至,一不留神,江東的變法,甚至楚國未來將展開的變法,都會就此中斷。

對此,熊槐絕不能忍。

不過,昭雎的話也佔據着大義。

江東二十六縣,二百萬人口,也確實是太大了些,若是有人獲得吳人越人的支持後據地而守,完全有對抗中央的實力,甚至是裂土建國的可能。

正如昭雎所說,將江東一分爲二,的確是爲楚國計,爲千秋計。

不過他說是爲楚王計,那就是扯淡,這不是爲楚王計,而是在算計。

所以,昭雎的建議合情合理,而且還是他擔任令尹後第一個建議,也不好直接開口拒絕。

否則,剛剛熊槐直接任命昭雎爲令尹的事情,那就是在打自己的臉,而且還是打腫了的那種。

可是不拒絕,開口讓羣臣議論?

熊槐一看大部分大臣那已經發綠的眼睛,哪能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這一刻,熊槐頓時陷入了左右爲難,拒絕不是,不拒絕更不是。

頓了頓,熊槐再次擡起頭來,用遲疑的目光看向昭雎。

昭雎在上任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給了他一個左右爲難的事情···

昭雎在想什麼,又想幹什麼。

接着,熊槐想了想,然後露出一絲笑容。

既然不能拒絕,也不能讓羣臣開口,那就撇開羣臣,自己這個楚王親自跟昭雎這個令尹對話好了。

他這個楚王雖然不能輕易下場,但身爲楚王,他這個裁判也是可以下場的。

想着,熊槐目光再次從羣臣身上掃過,然後看向昭雎問道:“令尹所言的確有些道理,江東郡的確太大了。不過,江東新附,還未徹底臣服,所以,爲了以防萬一,寡人想聽令尹詳細說說。”

“是,大王。”昭雎拱手一禮,然後義正言辭的道:“耦國,這是國家動亂的根源,臣身爲令尹,得知此事,不可不向大王進言。江東郡太大,不僅是新附之地,而且距離郢都太遠,是故,臣以爲,江東郡必須分離,以免尾大難治。”

說到這,昭雎再次拱手道:“大王,非是臣不信任司馬,實則是臣不能將國家大事全部寄託在司馬的忠誠之上,在不會與不能之間,臣願選擇後者。”

熊槐聽到這,不由點了點頭,如果可以,他同樣也會選擇使江東不能背叛,而不是不會背叛。

“是故,臣的意思是,將江東一分爲二,在吳地設吳郡,以激發吳人的認同感,使吳人脫離越人,使越人無法挾持吳人。同時,在越地設會稽郡,以弱化越人對越國的歸屬感,同時會稽一詞,也可使越人容易認同。”

熊槐再次點了點頭,僅僅從吳郡與會稽郡這兩個郡名,就可以看出昭雎是用了一翻心思的,而不是爲了某些原因置楚國的利益而不顧。

只要他在大方向上還是顧及楚國的利益的,對此,熊槐可以容忍。

畢竟,對於未來的預測,對國家未來的走向,誰也不敢肯定自己就是對的。對於與自己不同的觀點看法策略,熊槐雖然不一定會採納,卻可以包容甚至容忍。

但是,像之前上官大夫一樣,置楚國利益而不顧,那就是萬萬不能忍的。

這就是底線,誰也不能踩的底線。

想着,熊槐看昭雎的目光柔和了不少,設吳郡以及會稽郡,他原則上可以同意,但關鍵是郡守的人選。

這次昭雎的私心有多種重,就看他在郡守上的選擇了。

選擇變法派,選擇反對派,亦或者將皮球踢出來,讓大家議一議?

三個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

熊槐注視着昭雎,笑着問道:“若是江東分成兩郡,不知令尹以爲,那兩位可以做這兩郡之長。”

楚王話音一落,殿中羣臣紛紛屏住呼吸,然後目不轉睛的看向昭雎。

來了,最關鍵的問題來了。

此刻,甚至已經有許多大臣準備在昭雎推脫後,自告奮勇或者推薦自己的好友了。

既然令尹昭雎已經創造了機會,接下來就看他們自己的了。

江東這塊肥肉,是不會放棄的。

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應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趙雍求教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襲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五百三十三章 調將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