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

當天夜裡,將軍昭應來到昭雎府中。

“消息都傳出去了嗎?”

“請令尹放心,下朝之後,應就立即安排人手將這個消息傳出去了。”

“好!”昭雎微微點了點頭,然後面無表情的問道:“郢都那些大臣是何反應?”

“回令尹,下朝之後,朝中的那些大臣,本來對令尹舉薦江東人出任郡守郡丞頗有微詞。但是,當應散步的消息傳開,說用江東人做郡守只是權宜之計,是爲穩定江東,用不了多長時間,等江東人適應了郡守制後,他們肯定會被撤下,然後換上我們楚人。

其後,已經有一些大臣改口,在稱讚令尹一心爲國。”

昭雎聞言冷冷一笑:“話雖如此,但他們心中應該還在抱怨本令尹這次沒有舉薦楚人去江東吧。”

昭應訕訕一笑:“令尹目光如炬。”

“算了,清者自清,濁者自濁,這件事已經過去了。”昭雎搖了搖頭,然後看着昭應道:“這次將軍升遷陳地守,不知什麼時候離開郢都。”

“明日。”昭應輕聲應着。

“明日?”昭雎皺了皺眉。

“令尹,應本來是要在陳地即刻上任的,因爲要參加王后的葬禮,這纔回到郢都接受任命。陳地的魏軍才離去不久,有許多事情要處理,應不能在郢都久留。”

昭雎點了點頭,若不是這次國喪,昭應這些在外地任職的公室之人,也不能回到郢都。

此時,昭應見昭雎只是點頭,卻沒有多說,便拱手問道:“令尹,應這次前去陳地,不知令尹有什麼囑託嗎?”

昭雎聞言,本想搖頭,但此時突然想起淮陰所發生的事情,遲疑了一下,然後開口道:“將軍之前鎮守陳地數年,並且在這次魏國來襲之際,成功收住陳城擊退魏軍,想來將軍已經熟悉了陳地守禦,在下也沒有什麼囑託的。但是!”

說着,昭雎一臉慎重的道:“但是,本令尹還有一事相告,我楚國水師縱橫江河天下無敵,尤其是滅亡越國之後,更是沒有敵手。雎給將軍的忠告是,雖然越國滅亡,眼下水師已經沒有大的用處,但是將軍萬萬不可忽視水師。

陳地位於淮水上游,治下更有連通河水淮水的鴻溝,水師作用非同小可,還請將軍留心。”

昭應一聽,微微一愣。

陳地的情況他當然知道,水路縱橫,許多地方都需要用到船隻。

但是,對陳地威脅最大的魏國,可是沒有水師的。而水師北伐魏國,要經鴻溝北上,這也作用不大。

而運兵運糧,普通的民船就夠了···

突然,昭應想起不久前水師遠征齊國的事情,心中不由一驚,然後詫異的看着昭雎:“令尹是說···”

“誰知道呢!”昭雎見昭應反應過來,笑了笑,然後開口道:“將軍,眼下夜已深,將軍明日還要趕路,雎就不留將軍了。”

昭應聞言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然後告辭離去。

昭應離去之後,直到背影消失在夜幕中,昭雎這才長長一嘆。

心累!心很累!

沒做令尹之前,實在是不知道令尹的難處,現在,當他真正坐上令尹的位置,才感覺到令尹的艱難。

之前,他還未做令尹之時,只需要揣摩楚王的心思,然後在這基礎上,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事情便可。

但是,做了令尹之後,他卻再也不能這樣做了。

不僅他跟楚王的關係發生了極大的轉變,而且,他跟其他大臣的關係,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現在,他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利益,還要兼顧其他人的利益,甚至是那些以前他看不順眼的人的利益。

誠然,身爲令尹他無需巴結所有人,甚至其他人還需要巴結他依附他。

黨同伐異,處處爲自己考慮,肆意打擊他不滿的人,做一個輕鬆愉快的令尹,這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這種跟他祖上被諷刺爲狐假虎威的昭奚恤一樣,把持大權,排除異己,讓楚國陷入內耗之中,以致耽誤國事,淪爲一個尋常令尹,這不是他想要的。

況且,現在的楚王,跟國中大臣爭鬥了數十年,從敗多勝少到江漢封君被血洗一次,這麼陰沉狠辣楚王,也不是那麼好糊弄的。

若是他敢糊弄楚王,他肯定,用不了多久他就會被楚王罷黜。

更何況,他心中很清楚,楚王對屈原的喜愛遠遠超過了他,而且屈原能力也不差。

但,想要做尹伊太公那樣的名相,昭雎卻感到沒有機會,甚至,連做孫叔敖那樣的名相也很難。

之所以爲難,不是因爲他才智不足,而是對楚國眼下的局勢很是爲難,對內憂外患的時局而爲難。

自從十幾年前屈原變法失敗後,楚王不僅沒有打消變法的決心,反而苦心經營十幾年,以屈原爲首的變法派再次捲土重來。

這一次跟上次不同,上次是小打小鬧,這一次,變法則是步步爲營,步步推進,直到現在,變法派已經掌握了漢北三郡以及江東兩郡的大權。

並且,在江東的變法,已經全面展開,還引起了許多人的恐慌。

可是,變法派雖然實力強大,但國中反對變法的勳貴實力更強大。只是因爲楚王還沒有正式下令在全國推行變法,所以雙方這才勉強保持克制。

一旦楚王下令,推動變法,究竟鹿死誰手,誰會佔據最後的勝利?

事有楚王支持的變法派,還是國中的勳貴?

不知道!

此時昭雎眉心緊鎖,對於未來誰獲得最後的勝利,他看不清楚,也看不明白。

正因爲如此,他才遲遲沒有表態,不敢輕易站隊下注,免得輸得一無所有。

要知道,楚國內部的攻殺,那是極爲嚴重的,只要找到藉口,無需楚王下令,那些大臣就會自己帶兵滅人滿門。

上一次吳起變法,楚國的貴族先是被活着的吳起幹掉一批,然後又被死了的吳起再幹掉一大批,那種風起雲涌的時代,昭雎雖然沒有經歷過,但是隻是想想那也心驚膽戰啊。

然而很不幸,就在他坐上令尹的時候,那種時代就即將來臨。

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趙之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兩種可能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四百三十五章 離心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二百七十七章 輕取西都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