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

又五日,熊槐帶着大軍渡過江水,順着邗溝來到淮陰城。

一下船,就見淮陰君令尹靳尚與將軍景陽在渡口等候。

“臣等恭迎大王。”靳尚與景陽見楚王踏上渡口,立即率衆上前行禮。

“免禮。”

等靳尚等人起身後,熊槐隨意的打量一下渡口周圍的環境。

雖然渡口的土地上沒有一絲雪跡,但是不遠處的草木建築上,依舊遺留的超過一尺厚的雪層,無不在告訴熊槐,渡口的遺雪只是被清理掉了而已,淮陰城這裡,分明也遭到了大雪的襲擊。

從淮水到江水,從江水中游郢都到江水下游的堂邑,全都降下大雪,這場大雪的範圍,遠比熊槐預料的要大。

想着,熊槐指着一旁的遺雪,向來到近前的靳尚問道:“賢卿,寡人見淮陰城雪跡甚厚,不知城中百姓如何?城中木炭柴薪是否短缺?”

靳尚聞言立即應道:“承蒙大王掛念,但還請大王放心,淮陰城並不是第一次出現這麼大的雪,是以城中百姓早有準備,故而並未出現措手不及的情況。”

說着,靳尚笑着拱手道:“大王,早在一個多月前,齊國那邊出現大雪的時候,臣接到消息後就已經有所預防,加大了木炭薪柴的存儲,故,這一個月來,淮陰城雖兩降大雪,但城中木炭薪柴依舊不缺。”

熊槐聞言,喜道:“好好好,賢卿有先見之明,這是大功一件。”

靳尚一聽,心中頓時涌出一股喜悅。

只從鄭袖成爲楚王廢肉刑的犧牲品後,失去了鄭袖的在內宮的援助,他就與楚王的關係疏遠了。

直到一年前,公子子青被封淮陰君之後,楚王纔將他外放淮陰君令尹,在公子子青赴趙充當人質的情況下,他就是淮陰城的實權重臣,地位算是有了上升。

現在,楚王又當面給予肯定,頓時讓他覺得這兩年在淮陰的努力沒有白費。

如今各地封君的令尹,不隸屬於封君而是直接隸屬於楚王的情況下,靳尚覺得,有了楚王這一句話,未來他調回郢都後,或許還能更進一步。

想着,靳尚笑道:“賴大王神靈,臣不敢居功。”

熊槐聞言笑了笑,然後看向另一側的景陽:“將軍,面對這次大雪,不知軍中將士如何。”

景陽一臉肅然的應道:“回大王,淮陰城三萬將士,冬衣柴薪全都不缺,士氣昂然,隨時可爲大王而戰。”

“好。”熊槐微微點了點頭,景陽在淮陰城呆了兩年,比以前成熟多了。

接着,熊槐一面領着羣臣向淮陰城走去,一面向景陽問道:“將軍,淮水北面的清河城現在是什麼情況。”

景陽落後楚王一個身位,應道:“回大王,之前大王在江東遇刺的消息傳出後,齊將匡章便親率七萬大軍駐守清河城,日夜窺視淮陰。而末將率三萬楚軍徵收淮陰,而後水師將軍沈宜甫率兩萬水師馳援淮陰,再加上大王自有上天庇護,江東並沒有動亂。

是以匡章這幾個月一直都呆在淮陰,除了在淮北訓練軍隊,並沒有任何動作。其後齊王與齊相同日歸天,齊軍士氣大跌,這一個多月來,匡章一直固守清河城,連齊軍水師對淮水的巡視也取消了。”

熊槐點了點,齊王齊相同日而死,這對齊國的打擊必然極大。

若不是之前齊王一直都在拉攏三晉秦國,並且還將燕國教訓了幾次,恐怕現在各國會不約而同地打齊國的注意。

想着,熊槐嘆了一口氣,若是齊王與齊相在楚國滅越之前同日歸天,那齊國就算不滅,也要狠狠的脫一層皮。

但現在這情況,不是對齊國動手的時候啊!

想到這,熊槐不無遺憾的搖了搖頭。

而後,熊槐停頓了一下,擡頭向遠方看了看,目光似乎透過淮陰城,穿過了淮水,抵達淮北。接着,熊槐收回目光,對身後不遠的昭常道:“左尹,既然寡人已到淮陰,而太子貞就在一水之隔得淮北,那就有勞賢卿走一趟淮北,請太子貞來見寡人。”

“唯。”昭常聞言笑了笑,立即拱手應着。

熊槐點了點頭,接着望淮陰城守府而去。

另一邊,昭常則是轉身回到船上,穿過淮陰城後,逆淮水而上,行船十幾裡後,過淮水上岸,又坐着馬車走了十幾裡地,這才抵達太子貞新築的城池:泗西城。

昭常看着前面初步完工,城牆不足兩裡的泗西城,不禁笑了笑。

之前他就聽說宋王讓太子貞在淮北泗西築城,與楚國的淮陰以及齊國的清河城隔河相望,以防備齊楚兩國。但是太子貞來到淮北後,卻並沒有臨水築城,而是在距離淮水泗水十幾裡外的地方築城。並沒有與齊楚兩國對持。

想起宋王父子倆的交鋒,昭常不由露出一股笑容。

城中。

昭常與太子貞寒暄一陣後,表明來意道:“太子,在下這次奉寡君之命來此,乃是因爲寡君已到淮陰城,宋美人也隨駕抵達淮陰,宋美人得知太子就在淮北,生出陣陣思念之情,故而特請寡君請太子到淮陰一見。”

太子貞聞言,一雙銳利的眼睛看了昭常,心中十分沉重。

他當然知道,楚王派出重臣來請他去淮陰,自然不是他的女兒宋美人想他了,而是想要與他商議眼下的局勢。

只是去還是不去呢?

太子貞看着昭常,並沒有立即回覆。

之前上官大夫在商丘的所作所爲,時刻關注着商丘的太子貞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若是上官大夫不是那麼的咄咄逼人,而是見好就收,在他父王鬆口後,讓宋臣出面勸父王,那麼他此刻已經回到商丘了。

結果,就因爲上官大夫的不依不饒,不僅導致楚宋兩國關係迅速惡化,更導致他與父王的父子之情進一步惡化。

雖然他不知道父王之前爲何突然間對他的態度發生極大的轉變,但是來淮北數月之後,父王並沒有進一步針對於他的動作,讓他心中生出陣陣希望。

或許,之前父王的態度轉變,只是有小人進讒言,讓父王暫時受到了矇蔽,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父王肯定會反應過來的,然後就會父子關係恢復如初。

但上官大夫的所作所爲,導致宋國朝野震怒,接着父王又將他手中築城的壯丁調走了一邊,卻沒有任何安撫之詞···

這一系列的行爲,無一不讓他感到絕望,同樣也讓他深深的恨上了楚國,以爲楚國這是以他藉口,打算干預宋國。

並讓他成爲了背父叛國的罪人。

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麥君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南風北吹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六百九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一百二十章 秦韓退兵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三百三十一章 質疑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