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

很快,一個月的時間便過去了,距離楚王宣佈在越地舉薦道德仁孝賢良已經有一個月了。

楚王宣佈之初,越地百姓還議論了一翻,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半個月後,普通的百姓已經不再議論這事了。

因爲他們知道,這事都是越地貴族們的事,楚王的賞賜,無論如何也賞不到他們頭上。

此刻他們最關心的問題,還是田產的問題。

尤其是耕種那些被滅族被流放貴族家田地的農戶,更是憂心忡忡。

家住在苦竹城外溪水之畔的李仲便是其中之一,原本他家世代是越國李氏的族屬,平時爲李氏耕種族田,戰時做爲李氏的族兵作戰。就比如他的父親曾多次參加楚越兩國在淮南的拉鋸戰,然後不幸戰死了。而他的兄長,則是在齊越兩國的戰事中不幸戰死了。

他之所以叫李仲,倒不是因爲他姓李,而是因爲此前曾參加過齊越兩國的戰事,爲了辨別他所屬的軍隊,爲了讓軍隊潰敗後能快速找到將軍,於是原本叫仲的他,就改成李仲。

因爲齊越兩國的戰爭,越國一直佔據上風,沒有出現大潰敗,所以他運氣好,一直相安無事。

再後來,楚國滅越一戰,他僥倖沒有參加,再次僥倖平安無事。

那一次倒不是李氏開恩,沒有徵調他去打戰,實在是因爲窮,窮的揭不開鍋,打不起戰了,所以纔沒去。

他父親的兄弟早就死了,他父親也死的早,只留下他們兄弟二人。當初他兄長去打戰的時候,他因爲年紀尚小,故而留在家中與母親一起耕種田地,勉強維持生計,併爲打仗的兄長提供後援。

等他兄長戰死後,他去打戰的時候,就只剩下他母親一個人在家勞作,維持生計。

不幸的是,那段時間越國幾乎每年都跟齊國打戰,他每年出征在外,他母親獨自一人耕種,卻要保證兩個人的口糧,還得準備戰備物資。所以三年下來,他母親就累癱了一條腿,無法下地幹活。

幸得左鄰右舍接濟,再加上李氏救濟,他母親才堅持到他活着回來。

再然後,李氏見他家中就剩下他一個,如果他去打戰,李氏不僅要要養活他這個壯丁,還得奉養他老母。於是,李氏乾脆就讓他留在家中安心耕種,準備等他娶妻生子後,再讓他上戰場,就跟他爹一樣。

結果,因爲越國接連對齊國用兵,李氏從族屬手中收走了太多的收成,導致李仲接連賣力耕種三年,卻只能保證自己與老母的口糧,根本沒有攢下積蓄娶妻,更別說生子。

好在後來越國突然被楚國滅了,他從越國人變成了楚國人。

剛開始時他還很激憤的,自己祖祖輩輩都是越國人,怎麼突然間就變成了楚國人呢?

他感到心裡憋得慌,好像失去了什麼。

但是,當越地接連兩年沒有發生戰事,而且越國李氏變成楚國李氏後,每年從他們手中只收走一半收成,讓他除了保證自己與母親的口糧外,還稍稍有了一些積蓄之後,他覺得這樣挺好的,越國滅了也就滅了吧。

尤其是半年前楚王宣佈免稅的消息傳來,李氏跟着宣佈響應楚王號召,今年只收取兩成收成後,這更讓他心中樂開花。

因爲他自己心中算了算,今年秋收以後的收成,再加上之前兩年的積蓄,這樣他就可以拿出一筆禮物,請李氏給他從其他家族族屬中娶一個老婆了。

畢竟他年紀也不小了,超過越國規定的二十歲最晚成婚年齡五歲了,這要是擱在平時,他已經在準備給自己兒子籌集成親禮物了。而且,現在他家就剩他一個,若是他再不找老婆,他家就要絕後了。

結果,眼看他就要成婚生子,眼看他就要人生圓滿。

不想,楚王到了江東,接着,遭到刺殺,然後李氏莫名其妙的被滅族了。

李氏滅族之後,楚人雖然沒有找他們這些族屬的麻煩,但是,李氏滅族之後,他的心就空了,他的根也沒了。

李氏沒了,他該怎麼娶老婆?

李氏沒了,今年的收成怎麼算,他還能攢齊老婆本嗎?

李氏沒了,今年收穫之後,收成又交給誰?

若是不交!

李仲一想到這,心中頓時急了,他祖祖輩輩都交了,輪到他這,種了地收穫了糧食,怎麼可以不交糧呢,若是不交,他總覺得心裡不踏實,好像少了點什麼,擡不起頭來。

可是如果要交,那交給誰呢?

以前他們都是在李氏規定好收成後,揹着糧食去李氏府上交糧的,但是現在如果要交給楚王···

李仲一想到這,就長吁短嘆,若是將糧食背到會稽去交糧,那還好,左右不過幾十里路罷了。

可是他聽說楚王住在兩千裡之外一個叫郢都的地方,若是楚王讓他們去郢都交糧,那可怎麼辦。

兩千裡遠是遠了一些,大概是他以前跟着李氏去攻打齊國郯城那麼遠吧,都是兩千裡。可是他一想到路上來回大半年,家中老母無人照顧,就急在心裡。

更麻煩的是,他不認識去郢都的路啊,要是沒找到郢都在哪裡,錯過了交糧的時間,讓楚王以爲他沒去交糧,連累自己老母,並敗壞了自家的優良家風,這纔是大問題。

自從李氏被滅門近兩個月來,他以及他身邊同屬李氏族屬的左鄰右舍,全都爲此操碎了心。

雖有心詢問,但是李氏沒了,他們這些族屬又該上哪去詢問呢!

雖然他們都聽到了今年越地不用交糧的風聲,但是他們也同樣聽到了楚王要將所有李氏族屬貶爲奴隸的風聲。

自從楚王祭祀完上古大禹,先王勾踐,先賢文子後,今年不用交糧的風聲越來越高,越來越多,但是李氏沒了,沒有李氏親自告訴他,其他人所說的一切,他總是覺得不能相信,心中不踏實。

是故,眼看田中的稻米逐漸長高,一天一天進入成熟,他心中慌張急了。

心中一急,他現在幹什麼都沒勁,連晚上睡覺也睡不好,白天也是精神萎靡,更加提不起勁來。

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九百三十六章 貌合神離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降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厲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齊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