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

隨着江東免稅兩年的消息傳遍各地,江東各地的局勢頓時穩定下來。

漸漸的,各地吳人越人再見楚人,也不再如見蛇蠍一般。相反,現在越人見到街上巡邏的楚軍士卒,雖然還未報以笑意,但是眼中的仇恨與恐懼,卻是已經漸漸消散。

當熊槐得到各地的消息時,頓時大感欣慰,前後耗費一月之久,挑選典型人物,讓各地宣傳,再加上地方名門貴族與縣尹親自出馬,纔將江東的民心收聚起來。

至於這次賞賜的四十幾頭牛、幾條船、幾輛車,卻是完全不值一提。

搞定了百姓之後,熊槐便將注意力放在了即將要舉行的考覈上。

推薦道德仁孝,是爲了拉攏普通百姓,並在百姓中樹立楚王的信譽。而賢良則是爲了拉攏江東勳貴巨室,讓他們更好的融入楚國,並在貴族中樹立楚王的信譽。

而貴族做爲現在國家的核心,拉攏貴族,也是這次推舉的最重要的目標。

爲此,熊槐讓江東職位與爵位都是最高的司馬唐昧親自負責考覈。

時間很快就到了考覈之日,這次參與考覈的人一共九十三人,其中江東二十六縣縣尹舉薦的二十六人,再加上各地有楚國爵位的六十七個貴族所舉薦的人,全是貴族巨室子弟。

三日後,考覈結果出來。

熊槐粗略的將唐昧送來的兩份比較好的答案看了一遍,不由有些失望的看着唐昧道:“賢卿,這次考覈結果竟然沒有出現一個一郡之才,甚至連一縣之才都沒有。跟上次在郢都的考覈相比,差距實在太大了。”

唐昧笑道:“大王,這應該是正常的,江東各地對我楚國依然保有戒心,肯定不會推舉族中真正的大賢,只會拿出一般人才進行試探。再加上這次考覈不准許自薦,一些自詡有才的人沒有門路,自然就會出現這種結果。”

說着,唐昧又拱手賀道:“不過大王,這次考覈沒有出現一個不合格的人,這不是說明江東之地已經開始歸心了嗎!是以,臣爲大王賀,用不了多久,整個江東就會融入楚國。”

“不錯,是這個道理,這些人雖然是貴族的探路馬,但又何嘗不是寡人的千金馬呢!”熊槐聞言哈哈一笑,然後吩咐:“司馬,稍後將考覈結果公佈出去,這次的考覈前三,全都任命爲寡人的謁者,隨侍寡人左右。剩餘的前十,調往郢都任事。至於剩下的八十人,全都留在江東用事,充實各地官府。”

“唯。”

頓了頓,熊槐認真的看着唐昧道:“賢卿,接下來的分田一事,賢卿準備的如何了?”

唐昧胸有成竹的應道:“請大王放心,如今江東的二十六縣,臣都已經瞭如指掌,並且已經將各地的戶數田地全都整理成冊。”

說着,唐昧拱手道:“還請大王一閱。”

“好。”熊槐點了點。

不久,熊槐拿着唐昧送過來,大略的將江東各縣的情況看來一遍,然後看着唐昧到:“賢卿打算怎麼做?”

唐昧拱手道:“大王,如今已經是七月,不久之後就是收穫時節,而且,臣以爲,讓這次考覈合格的人前往各地,並熟悉地方事物也需要一些時間。是故,臣以爲需要等九月,纔可以正式分田。”

熊槐點了點,如今收穫在即,的確不宜大動干戈,引發各地百姓驚疑。

常言道,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待秋收之後,百姓家家餘糧滿倉,再動手也不遲。

“善,賢卿之言正合寡人之意。”熊槐笑着道。

唐昧聞言,心中鬆了一口氣,然後接着道:“至於這次分田,主要是將王田以及不久前從貴族巨室手中收回的田分給百姓。因越國的卷宗以及各家的卷宗全都保存完好,並沒有損壞。

故而分田的事情也很簡單,只需將百姓原來的耕種的田地,按照每戶人口多少分給他們,並加以損益,規定每戶百姓所擁有的最大田數,以及最小田數便可。

這麼做的目的,除了保證每戶百姓都有田地耕種以外,更重要的是爲了讓百姓分戶。”

“分戶!”熊槐聞言笑了笑。

如何讓百姓分戶一直都是各國的一個大難題。

如今各國徵稅徵兵徵發徭役都是以戶爲單位,若是規定每戶出兵出徭役一人,一家三口,一個男丁要出一人,一家十幾口,七八個男丁也是出一人,這樣一搞,國家虧大了。

所以,天下各國都希望百姓能夠分戶,但是百姓當然不願意。

所以,讓百姓分戶這是一個困擾各國的大難題,對此,熊槐心中很清楚。

就算昔日商鞅在秦國變法之時,前後兩次變法,都涉及分戶之策,頭兩次都是通過稅收等手段引導分戶,但是百姓就是不願意,寧可多交稅也不願分戶。最後,商鞅沒辦法,通過官方強制分戶,這才確定了秦國百姓的小家庭模式。

此時,唐昧拱手道:“大王,按照一家五口的模式,人均每月一石半的口糧,那麼一年就需要九十石糧食才能保住基本生存。算上稅收,那麼百姓就需要每年最起碼獲得兩百石糧食,才能在交稅後生存下來。

如此,算下來,以會稽等地的產量爲例,畝產以八石算,每戶百姓最低就需要二十五畝良田。而畝產底的地方,所需要的地方恐怕就是一百畝田地。

所以,臣的意思是,根據各地田地產量,規定每戶百姓最低擁有的田地畝數,以保證百姓有足夠的土地養活自己的家人。”

說着說到這,唐昧嚥了咽口水,繼續道:“爲了能讓百姓開枝散葉,不能單純的以人口分田,按照一家五口的基本單位,理應無論家中是一人還是兩人,都應該分給他能養活五口人的土地,以讓他能娶妻生子,壯大家族。

同樣,爲了能讓百姓分戶,也要規定土地的上限,一戶普通百姓,無論家中有十幾口人,還是二十幾口人,其最高能獲得的土地,都是隻能養活九口人的土地。

如此,家中人口較多的百姓,爲了能養活自己全家,爲了能獲得足夠的土地,必然就要分戶。只要百姓分戶,無論他們怎麼商量耕種,國家都能從中獲取新的稅源以及徭役兵役的來源。

這就是使百姓獲利而強國富國的辦法。”

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軍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一千零一百零二章 匡章死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二百九十六章 結盟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動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齊趙結盟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