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

“公子安?”熊槐一怔,對陳軫對視一眼,二人都露出一縷喜色。

這個公子安也是楚國的熟客了,多次代表燕國出使楚國,而且每次都攜帶重禮而來。

在齊魏楚對持之間,在燕國正在攻伐中山之際,公子安的到來,無疑又是一件好事。

想着,熊槐立即吩咐道:“快,請公子安來見寡人。”

“唯。”

不多時,公子安便在屈原的陪同下來到大殿。

禮畢。

熊槐看着公子安道:“不知公子所來有什麼指教嗎?”

“不敢!”公子安拱手道:“大王,寡君讓臣來楚有三件事,其一是寡君聽說齊國再次與楚國發生衝突,寡君雖然對齊國的盛氣凌人不喜,但是燕國國小力弱,無法與齊國對抗。故而,寡君只能出兵中山以策應貴國。

同時,在燕地的鄂君聽說楚國大戰方歇之際又爆發大戰,擔心楚國軍資有所不足,故而向寡君請求購買糧食與軍械。寡君聞之,特讓臣從海路運來粟米五十萬石,箭矢三百萬支,鐵劍五萬柄,長矛十萬支,以爲楚國之用。”

熊槐聞言一怔,不禁皺了皺眉頭。

燕王送來的東西,的確是楚國急需之物。

雖然現在楚國還沒有出現缺糧,但是,大戰多年,太府的倉庫所餘已經不多了,而且,今年免稅的情況下,糧食收入基本沒有,全靠之前的儲備支撐。若是無事也罷,一旦有事,楚國將難以再次支持一場長年累月的大戰。

常言道有備無患,燕國送來的東西,確實能讓楚國能多堅持不少的時間。

熊槐之所以沒有露出喜色,反而皺了皺眉頭,那是因爲燕國送來的東西是想讓楚國繼續拖住秦齊魏三國,好讓燕國能有更充裕的時間來收拾中山國,能從中山國哪裡獲得更多的好處。

但是,此刻熊槐已經決定與秦國講和了。

秦楚兩國一講和,齊魏兩國必然退兵,如此,此時再收下燕國的重禮,無疑是剛剛收下燕王的好處,然後立即就將燕國坑下去。

原本燕國是被趙國請去攻打中山的,楚國坑一坑燕趙兩國,讓兩國勞而無功,兩國也沒話說。

畢竟趙國不義在先,而燕國則純粹是撿便宜的。

而現在,燕國明確表示攻打中山市支援楚國的,這也不算什麼,關鍵是東西燙手。

要吧,接下來秦楚兩國講和就會影響楚燕兩國關係,不要吧,燕國就會疑神疑鬼。

此時,公子安見楚王沉默不語,而且面色還沒有喜色,不由開口問道:“大王,難道敝國送來的東西有何不妥之處嗎?”

熊槐一聽,立即露出笑容道:“當然不是。”

說着,熊槐向一旁陪同的陳軫看了看。

陳軫點頭,然後立即走出來道:“公子不遠千里送來如此重禮,寡君一向仁義,自然不願看到燕國吃虧,故而,敝國一定要向燕王有所表示才行。”

說着,陳軫露出一絲遲疑道:“只是這次燕王送來的全是軍資,也都是我楚國急缺之物,用其他軍資交換,敝國經歷多年大戰,此時卻是力有不足。”

接着,陳軫看着公子安問道:“不知公子可知燕王有何喜好,無論珍寶美人,還是其他物件,還請公子開口,敝國必然不會讓燕王失望。”

公子安笑了笑,心中並沒有意外,他這些年每次來楚國送禮,楚王都沒有讓燕國吃過虧,這也是燕王願意頻頻向楚國的原因。

否則,以之前貧弱的燕國,不會如此大氣。

也正是因爲他從楚國帶回了大量礦石,也讓復國不久,有接連遭遇算計的燕國能夠迅速恢復實力。

同樣,這一批武器,大都也是用楚國的礦石打造。正是因爲有了大量楚國礦石的支持,不僅培養了大量的楚國工匠,而且也讓燕國工匠的打造水平有了一些提高。

想着,公子安笑着拱手道:“寡君在燕國勤勤勉勉,珍寶美人全都非寡君所欲。當然,貴國的難處寡君也能理解,故而,若是可以,大王可以回報寡君以礦石。”

熊槐看了公子安一眼,笑着應道:“好,那這次的交易就用礦石來結算吧。”

說完,熊槐又問道:“不知燕王所說的第二件事是何事?”

公子安笑道:“寡君知道楚國之中多有種植麥米,而最近敝國新得兩件神器,其名一爲石磨一爲石碾,用這兩件神器製作麪粉,比起舂制來,其利百倍。寡君得此神器,不勝欣喜,同樣也不敢擅自據爲己有,故而特命臣將這兩物送來楚國,助大王一臂之力。”

熊槐聞言一愣,腦海中瞬間浮現出一個念頭,石磨的事情泄露了。

接着,又想起這幾個月來,各國麥米價格猛漲,已經與上等粟米等同。

原本熊槐還以爲大戰經年,各國都缺糧了。

但···現在看來,恐怕是石磨的事情早就泄露了,故而各國才提高麥米的價格。

而且,恐怕現在各國都已經反應過來了,幾年那一次糧食危機,齊楚兩國大打出手,恐怕就是爲了麥米。並且,那一戰結束後,各國的麥米價格再次大爲回落,以致各國的麥米全都流向齊楚兩國。

現在真相大白,想必各國都知道齊楚兩國那一戰之後,立即達成了默契,然後聯手坑了各國幾年。

想來各國知道石磨還有石碾後,應該全都對齊楚兩國恨得咬牙切齒吧。

至於燕國明知道楚國早就有石磨了,還將石磨送到楚國來···

熊槐略一沉吟,便反應過來了。

燕王這是想要向天下顯示自己的博大胸襟,麥米便宜而麪粉極貴,普通百姓空有麥米卻不常吃,想吃麪粉卻又吃不上。燕王手握如此神器,卻沒有藏着掖着,反而公之於衆。

尤其是在各國大戰,急需用麥米制作麪粉以獲取資金,用於國事的時候,燕王這種以民爲本的思想,那就更顯得難爲可貴了。

如此作爲,必然能極大獲取民心。若是天下百姓都在傳唱燕王的恩德,這必然會震撼天下人。從此,天下有識之士,恐怕也不會像現在,以燕國國小,燕王才能不足,而不願前往燕國。

燕王才雖不足,然德行足矣。

想着,熊槐心中一嘆,之前那個上躥下跳的燕王,跟他心目中的燕昭王相差太遠。直到經過這幾年的沉澱,到了今日,現在的這個燕王,纔是那個真正的燕昭王啊!

熊槐有一絲明悟,等燕王首先公佈石磨石碾的消息傳遍天下,恐怕就有真正的大賢留意燕王了吧。

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滅族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五十九章 犀首說楚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六章 燕國滅亡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一千章 出兵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罷免田駢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八百五十一章 頒佈爵位 上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