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

正式接納公子安後,熊槐看着公子安,沉吟了一下,然後開口道:“賢卿,眼下我楚國正面臨一樁難事,寡人心想或許也就只有卿能爲寡人分憂了,不知卿可願助寡人一臂之力?”

公子安一怔,心中冒出陣陣疑惑。

他纔到楚國,剛剛向楚王效忠,楚國會有什麼問題只有他才能辦成呢?

想着,公子安立即拱手應道:“請大王吩咐!”

熊槐點了點頭,露出一縷難色,開口道:“想必賢卿也是知道了,這些年來楚國連年征戰,國中物資短缺,百姓疲憊不堪,以致寡人要以舉國之力奪取南鄭時,國中頓時怨聲載道。

南鄭是寡人想要的,國人是寡人所不願失去的。然二則不可兼得,故寡人這段時間一直都在猶豫,是否繼續堅持下去。”

說着,熊槐露出一絲喜色,看着公子安笑道:“但是,今日賢卿從燕國遠道而來,爲寡人帶來了兩件神器,寡人得此神器,既喜既愧。神器重寶,寡人得之,不勝欣喜矣,然燕王不貪戀神器,以民爲本的心懷,卻讓寡人心生慚愧。

將寡人的所作所爲與燕王一比,寡人實在是對不住國中的百姓。故而,寡人決定以燕王爲榜樣,以百姓爲本,從南鄭退兵,與秦國講和。”

公子安腦袋一懵。

退兵?

講和?

我千里迢迢從燕國而來,帶着大量的軍資過來,是爲了讓楚國繼續與秦國作戰,好讓燕國有更充裕的時間攻打中山國的,而不是來勸說楚國與秦國講和的。

若是自己一到楚國,然後楚王就立即被自己勸服與秦國講和,這消息傳到燕王那裡,燕王會怎麼想,會怎麼看?

那我日後還怎麼回燕國。

“大王這···”

見公子安開口,熊槐立即打斷道:“寡人聞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能見賢思齊便是人生之寶,故而孔子曾雲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燕王大德,千里迢迢送來神器,想來也是在提醒寡人以民爲本吧。”

“···”公子安滿腹的經綸全都說不出來,總不能說燕王只是想借楚王傳播自己的聲望,更不能說燕王根本沒有愛惜百姓的意思。

此時,熊槐笑道:“燕王的意思寡人已經知道了。正好,寡人知道燕王乃是秦王的親戚,秦燕兩國關係不錯,故而寡人想請賢卿走一趟秦王,以燕國的名義局中調停。”

公子安見楚王已經開口,知道自己無法拒絕,正想着如何挑撥秦楚兩國關係的時候,又聽見楚王道:

“當然,爲了避免秦王不停燕國調停,寡人決定給秦國施加一點壓力,讓大軍集結在函谷關外的韓國也派出使者進行調停。如此,有韓國壓力,有了燕國的臺階,秦王應該就會答應調停了。”

公子安渾身一僵。

兩國調停,看來楚王已經有了明顯的退意了。或許即便秦國不答應調停,楚國也會從南鄭退兵。

如此,燕國的調停也就顯得不難麼重要了。

而且···

公子安偷偷的看了一眼楚王,暗暗想到:楚國果然不容輕辱,燕王這纔想要踩楚國一腳,並讓楚國承燕國的情。不想,楚國的反制來的如此之快,不僅讓燕國在中山國哪裡勞而無功,而且還讓燕國反過來承楚國的情。

此時公子安已經想明白了,楚王讓他去秦國調停,不僅是向要借燕國的面子,更是借他之口通知燕王退兵。否則,一旦齊國得知秦楚兩國講和,而燕軍還在與中山國大戰,那時,齊王一定會會師北上,趁機削弱燕國。

想着,公子安立即伏地一拜:“臣領命!”

公子安退下後,熊槐看着他離去的背影,不禁輕輕感嘆道:“果然是世事無常,當年那個衝動暴躁的燕王,僅僅蟄伏數年,不想,今日一見,已然胸有溝壑。”

陳軫應道:“大王,燕國太遠,而且齊燕兩國乃是死敵,燕王自然是越強越好,這對我楚國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熊槐點了點頭,接着想起鄂君來,感嘆道:“國事艱難,當前還得以修養爲主。”

說着,熊槐的目光轉向屈原:“賢卿,這段時間國事一直都是卿在處理,在等一段時間,卿就上書與秦國講和吧。”

屈原沒有多想,立即應道:“唯。”

不久,屈原與陳軫從楚宮出來,屈原上了馬車後,將陳軫剛剛遞給他的木簡拿出來一看,然後,半響纔開口道:“不想,風雨已至啊!”

次日,公子安離開郢都,一路北上往韓國而去。

當韓王倉得知公子安奉楚王之命請韓國對秦楚兩國調停後,沉默了許久。

秦國咸陽。

當公子安與韓珉代表韓燕兩國前來調停後,秦國上下頓時一片譁然。

“大王,此戰我秦國失去了上庸漢中還有巴地,如此重大的損失,我們決不能這樣算了。”

“不錯,與楚國死戰到底,不收回失地決不罷休,我赳赳老秦,決不怕死。”

“楚國連年征戰,不久前才遭到六國圍攻,現在又再次與我秦齊魏三國開戰,以楚國的國力必然是頂不住了,所以這才讓韓燕兩國調停求和。”

“正是如此,楚王殘殺大臣,楚國之內人心惶惶,故而楚王求和,必然是楚國之中發生內亂了。”

“大王,當此之時,我秦國應該拒絕楚國的求和,理應繼續與楚國對持下去,直到楚國堅持不住,然後我秦軍趁勝追擊,趁機收復漢中上庸還有巴地。”

一時間,整個秦國的朝堂上,全是反對與楚國和談的聲音。

當然,秦王蕩顧及韓燕兩國的面子,卻也並沒有當場拒絕。

下朝後,秦宮中,秦王蕩正與公子稷對飲。

酒酣,秦王蕩突然開口問道:“王弟,聽說你舅舅羋戎到咸陽了。”

公子稷一怔,然後自然的將酒杯遞到嘴邊,一飲而盡後,點頭道:“大王說的沒錯,舅舅羋戎已經道咸陽多日了。”

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聯盟瓦解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與得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滅族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來投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章 會盟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戰 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