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

就在熊槐暗暗猜測燕王用意的時候,屈原走到公子安身側,一臉沉重的道:“大王,燕王不暗藏石磨,反而千里迢迢的送來楚國,解了我楚國的燃眉之急,這等情誼,非重禮無以酬謝。”

熊槐聞言一怔,詫異的看向屈原。石磨本就是楚國最先發現的東西,燕王送給楚國本來已經有的東西,來成就自己的德行。

面對這種事情,楚國不暗罵燕王也算心胸寬廣了,怎麼還要重禮酬謝燕王呢?

這不是已經被燕王踩了一腳,然後又伸出頭,再讓燕王打一巴掌麼?

只是,熊槐見屈原一臉沉重,不像是在說笑,更不像是在說反話。

見此,熊槐心中一沉。

接着,陳軫像是想起了什麼,臉色一變,急忙走到屈原一旁,亦開口道:“大王,左徒言之有理,燕王大恩,我楚國必重謝之。”

熊槐見狀,皺了皺眉,接着思緒一轉,然後臉色一變。

石磨的事情已經不是秘密,即將公之於衆,那麼之前齊楚兩國的所作所爲,就瞞不過其他人,其他人必然會知道他們所享用的麪粉,肯定被齊楚兩國狠狠的坑了一筆。

其他國家奈何不了齊楚兩國,其他國家貴族更加奈何不了齊楚兩國。

他們從來都沒有被齊楚兩國放在心上。

但是,楚國之內的人呢?

熊槐此時已經想起來,當初賣麪粉的時候,不僅賣到三晉宋齊等國去了,而且還在國中賣出了許多。

要是等國中權貴富人得知,他們所享用的麪粉,本是尋常之物,卻被楚王坑走了一大筆錢財。

這···

若是其他時候,他們肯定還得大讚一聲楚王賢明。

但是,在百姓遲疑,貴族離心的時候,讓他們知道這事,這肯定會讓他們更加痛恨他這個楚王。

所以,燕王送來的不是石磨,而是一個臺階,更是一個可以提前公佈於衆,安撫那些勳貴,趁機收攏民心的機會。

想着,熊槐臉色一變,然後一臉肅然道:“燕王有心了,此等情義非重禮難謝。”

說着,沉吟了一下,正色道:“敝國有珍獸犀牛,其皮製成皮甲,堅固非常刀箭難傷。寡人願意以五百副犀牛甲相贈。另,楚國東部河水入海口處有一地名爲堂邑,寡人願爲以此地爲燕王湯沐地,以答謝燕王。”

公子安見此,不由笑了笑,這次送出石磨與石碾的目的全部達成了。

其實他這一次來楚國,不僅僅只是送禮,也不是爲了踩着楚王的身軀成就燕王的德行,實則乃是爲了試探楚國。

不久前楚王在國中大肆殺戮羣臣的消息傳到燕國,不僅讓已經準備回國的鄂君停住了腳步,同樣也讓燕國上下對楚國充滿着遲疑。

楚王是不是已經老邁,已經老糊塗了,才做出這種親者痛而仇者快的事情。

因爲齊楚兩國的敵對關係,讓燕國不由自主的將外交重心放在楚國,若是楚國衰弱,這對燕國極爲不利。

一旦齊國沒有了楚國的牽制,再次將重心放在燕國身上,以燕國那瘦弱的小身板,根本扛不住。

故而,爲了試探楚王是不是已經老邁昏庸,爲了決定燕國接下來的外交重心在哪裡,纔有了這次的行動。

現在看來,楚王雖然殺戮大臣,卻並非毫無顧忌,依然顧及名聲。

而且···

公子安看了看一旁作陪的屈原與陳軫,心中不由稱讚,楚國之中依然有諸多大賢,而且還被楚王所信任。

這樣的楚國,肯定不會輕易衰弱,還能成爲齊國未來十幾二十年內的力敵。只有一個強大的楚國,才值得燕國繼續下注。

如此···

公子安心中有了決斷,於是,對楚王送出的禮物毫不推辭道:“謝大王饋贈。”

熊槐見公子安接受了自己饋贈,微微鬆了一口氣,頓了頓,再次開口道:“不知公子所來的第三件事是?”

公子安聞言,笑了笑道:“大王,自鄂君去燕,已近兩年矣。寡君數見鄂君,與其語,多稱讚其能。故而寡君又一個不情之請,希望鄂君能留在燕國輔佐寡君。當然,作爲回報,寡君希望大王不要嫌棄在下愚鈍,能讓在下有幸能侍奉大王。”

熊槐一怔,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三件事,竟是燕王與楚國交換大臣,而且交換的對象還是楚國最富有的鄂君。

交換大臣,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在交換人質。

鄂君啓身爲自己的臣子,當然可以做人質。

但是,鄂君去燕兩年,至今未歸,現在燕國突然說要留鄂君在燕。

這是燕王的請求,還是鄂君主動提出的請求呢?

這其中的差距極大。

此時,熊槐目不轉睛看着公子安,意圖從他的臉上看出些什麼。

只是,公子安一臉坦然。

見此,熊槐突然長嘆一聲。

是了,燕國如今還需楚國牽制強大的齊國,所以燕王是萬萬不可能扣押鄂君的。

所以,燕王之所以要留下鄂君,恐怕是鄂君主動請求的吧。

至於爲什麼!

熊槐自然是知道的。

雖然上次各國伐楚之時,熊槐擔心鄂君遭遇不幸,故而主動將鄂君送到燕國去了。

但是,秦韓兩國肆虐漢北只是,鄂君的封地同樣也遭到了肆虐,接着,熊槐趁機將漢北的所有封地全都收回,轉爲食邑。

雖然當時的情況,鄂地已經被韓國所取,他將封君轉爲食邑乃是恩賜。

但是,封地依舊是沒有了。

尤其是鄂君多有功勞的情況下,鄂君得知此事後,想來心中也是不知道怎麼面對他這個楚王,故而滯留燕國遲遲未歸。

然後纔有了這次交換大臣的事情。

對鄂君的選擇,熊槐可以理解,但是,此刻他心中卻很難受。

連一向忠心耿耿的鄂君,連一向都對封地不怎麼在意的鄂君,都對失去封地如此在意,更何況其他人呢?

誠然,鄂君不願歸來,算是他這個楚王對不起他。

但是!

熊槐想起事後的種種的情況,目光變得異常堅定:寡人也沒有錯!

想着,熊槐看着公子笑了笑:“可,寡人早就知道公子的賢名,承蒙公子不棄,願意從燕國來輔佐寡人,這是寡人的榮幸。”

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國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各國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軍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