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退意

熊槐看着王賁露出一絲笑意。

或者趙王只是故作姿態以麻痹楚國。

或許趙王是擔心楚國見齊魏兩國來襲,心憂之下與秦國講和,故而才穩住齊魏以讓秦楚兩國兩敗俱傷。

或許趙王是因王后之死心中紛亂,故而纔想讓天下先穩穩,拖上幾月,等趙王心力恢復再挑動天下局勢。

或者···

但是,無論趙王是怎麼想的,只要趙王能表現出這個態度,那就足夠了。

因爲現在,熊槐已經得到了結果,剩下的只是如何收尾。

無論趙國是真情還是假意,只要趙國願意局中調停,讓秦國看到楚國東部的局勢和緩,那就對楚國極爲有利。

不久後,等楚國派人去講和時,楚國纔有足夠的底氣讓秦國答應和談。

否則,秦國見齊魏兩國陳兵於楚國邊境,以爲楚國拖不起,從而決定與楚國死磕下去,那就難辦了。

想着,熊槐立即笑道:“善哉,趙王誠能如此,寡人也算放心了。”

說着,熊槐正式許諾道:“只要趙王願意在齊魏楚三國中局中調停,那麼楚趙兩國的關係將不會因爲公子章而產生任何影響。還有,請王卿回到趙國後,告訴公子子青,讓他好好爲趙王效力吧!”

王賁聞言,心中一定,笑着拜道:“臣必不負大王所託。”

就在秦楚兩國還在南鄭對持之時,趙王同時向齊魏兩國派出使者,希望能進行調停。

但是,趙國使者見到齊魏兩國之君之後,沒多久就宣佈調停失敗。

接着,趙王大怒,在王后喪禮期間突然親自率軍討伐···齊國的盟友中山國。

此時中山國的主力正在防備燕國,一時不查,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於是,南鄭決戰還沒有開打,淮水之戰還沒有進行試探,燕趙兩國夾擊中山國的戰事就爆發了。

另一邊,原本趙王也派出了使者去宋國,希望宋國與趙國一道出面調停。但是,宋王接見趙使後,卻沒有答應調停的請求,隨後正式宣佈宋國中立,不會參與齊魏楚三國的戰事。

當然,齊魏楚三國可沒有因爲宋王宣佈中立,就這麼簡單的放過宋國。

宋國之內,田不禮帶着親齊親魏派依舊在不斷的遊說宋王,大談伐楚之利,而太子貞則帶着親楚派與田不禮針鋒相對。

就在齊魏楚三國的局勢越發嚴峻的時候,羋戎以個人身份,帶着衆多禮物來到咸陽看望他的姐姐與外甥。

郢都。

熊槐看着手中傳來的情報,臉色微微一笑:“趙王雖然調停失敗,但是,燕趙兩國大舉攻伐中山國的事情,對我楚國來說,依然是一件十分有利的事情。”

說着,熊槐不得不承認,楚趙兩國這就是天然的盟友。

一旦楚國有事,趙國不動則已,只要趙國一動,只要趙國不是直接伐楚,那麼趙國無論是在幹什麼,都對楚國大爲有利。

或者,這就是趙王之前拍王賁來楚的願意,因爲此時的趙國還需要楚國這個盟友,同樣,楚國也需要趙國這個盟友。

不過,既然趙王如此給面子,那楚國也得抓緊時間了。

想着,熊槐看着陳軫問道:“陳卿,各地令尹那邊徵稅徵得如何了。”

陳軫應道:“回大王,江淮各地令尹那邊已經徵得差不多了,而且,有不少令尹藉此機會,在地方安排了人手,算是在各地能立足了。”

見楚王點了點頭,陳軫又道:“只是,各地的探子哪裡又傳來一個消息。原本因爲各地令尹徵稅,而導致江淮各地怨聲載道,人人自危,各地怨氣紛紛衝着他們的令尹與他們的主君而去。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各地出現了新的聲音,不僅是針對收稅的令尹,而且還將矛頭指向左徒。”

“嗯?”熊槐一怔,幾乎在陳軫聲音落下的一瞬間,他就已經知道那些封君想幹什麼。

這是一個陽謀,只要楚國依舊還在與秦齊魏三國對持,那麼這個局就無法解開。

民衆厭戰,將士疲憊,舉國都有一股怨氣。

只要戰事不止,那麼楚國之內的怨氣就會越積越重,直到怨氣爆發。

熊槐已經可以預見,若是這種情況沒有發生轉變,那麼江淮一帶的怨氣就會蔓延到江漢,從封君哪裡擴散到各縣。

然後,在這段時間的鋪墊下,所有的怨氣就會全在屈原身上爆發,那時,屈原爲了楚國,爲了他這個楚王,恐怕也就只能以死謝罪了。

想着,熊槐心中一寒,立即問道:“陳卿,江漢這邊的封君還有各縣那邊情況如何?”

“回大王,雖然江淮那邊的人頻頻與江漢的封君聯繫,但是,江漢的封君全都沒有反應,並沒有向自己治下的百姓徵稅。並且,在江淮封君徵稅的消息傳來之際,在百姓人人自危之際,江漢的封君與令尹一同向治下百姓再次許諾,今年不會徵稅。”

熊槐聞言鬆了一口氣。

還好江漢的那些封君沒有跟進,還好江漢的封君都是不正常即位,百姓本來就對他們充滿着疑慮,導致他們也不敢在剛剛即位之時,就對本來就不怎麼信任他們的百姓出爾反爾,以致百姓更加不信任他們。

至於各縣哪裡,雖然陳軫沒說,但是熊槐知道,各縣的百姓心中肯定是有怨言的。

只是,他們現在還在觀望,還在等他這個楚王的後續動作。

誠然現在楚國還有一戰之力,誠然現在楚國的百姓還是信任他這個楚王的,但是,若因爲那個還不知道能不能攻下南鄭,而陪上楚國的民心,那就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的。

想着,熊槐面色沉重道:“戰事進行到現在,是時候跟秦國講和了。”

陳軫鬆了一口氣,鄭重的點頭道:“大王英明。”

熊槐沉吟了一下,然後問道:“韓國那邊如何了?”

陳軫立即應道:“因爲韓王邀請趙王伐秦失敗,再加上我楚國與各國還沒有開戰,是以函谷關外的韓軍雖然已經做好攻打函谷關的準備,但是依然還在函谷關外觀望。”

熊槐點了點頭:“既如此,那就讓人請韓王出面調停吧。”

“唯!”

就在此時,一個侍者走了進來:“大王,左徒來報,燕國使者公子安來訪。”

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齊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看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四百三十五章 離心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六百九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五十章 苦獲已齒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