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

越王一愣,如今越國還沒有做出決定,昭滑就打算回魏國,於是不解問道:“先生要回魏國?”

昭滑肯定道:“大王,正是如此。”

越王沉默良久,終究不能決定,究竟是伐齊還是攻楚,於是嘆氣道:“先生乃是天下國士,今後不能再聽到先生的教誨,實在是寡人之憾,但是先生欲要回到魏國,寡人也不好阻攔,只能重禮送先生歸國。”

昭滑向越王行了一禮,謝道:“多謝大王,臣感激不盡。承蒙大王盛情款待,臣無以爲報,只能再向大王進一言。”

越王好奇問道:“先生請說,寡人洗耳恭聽。”

昭滑道:“大王,臣聽說秦國已經和楚國聯姻結盟,打算共同出兵齊國。那麼現在,天下強國,秦楚三晉和燕國,六個國家已經結爲一體共同伐齊。”

“天下大戰一觸即發,屆時諸國圍攻齊國,不知大王以爲諸國大敗齊國之後,會不會無視齊國邊上孤立的越國,直接收兵回國呢?”

看到越王臉色大變,昭滑接着道:

“所以,爲大王計,越國需要早做決定,要麼伐齊,要麼和齊國結盟對抗諸國。否則,臣擔心再過一段時間,以秦楚爲首的諸國聯盟,會代替大王做決定。”

“外臣言盡於此,請大王決之。”

越王臉色瞬間變得蒼白,一旦秦楚兩國來決定越國是不是齊國的盟友和幫兇,越王就是用腳想,也能想出結果。

越國昔日收取趙國的賄賂而出兵伐楚,和楚國交惡這麼多年,楚國想收拾越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爲此還擴建廣陵城,這既是楚國防守越國的陣地,也是楚國攻打越國的基地,楚國一直在廣陵城留有重兵。

而秦國和越國的關係,這是不刻意去想,就會相互遺忘的兩個國家。簡而言之,那就是哪怕對方滅亡了,也和自己沒關係。

況且秦楚結爲婚姻,天知道這裡面會有什麼齷齪的黑暗交易。

針對齊國是肯定的,但是有沒有針對越國?

這個風險,越王只是想想都覺得心中發寒,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越王向昭滑拜謝道:“若無先生提醒,寡人不智竟以至於此,請先生教寡人。”

昭滑微微一笑,對越王道:“大王英明果敢,越國羣臣賢能多智,何須愚笨如我來向大王進言呢!”

越王再次拜謝道:“先生不要取笑寡人,依寡人之見,我越國羣臣沒有能比得上先生的,請先生不吝賜教,寡人必聽之。”

昭滑不再推辭,向越王行禮問道:“不知大王打算伐齊還是與齊國結盟?”

越王聞言正色道:“齊王殘暴,我越國怎會與齊國同流合污,寡人決定驅逐齊國使者,出兵伐齊。”

昭滑嘆了口氣,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越王見狀一驚,急忙問道:“先生,難道寡人的決定有問題嗎?”

昭滑再次搖頭道:“大王所言極是,如此一來越國必然高枕無憂。”

越王不解問道:“那麼先生何故搖頭。”

昭滑解釋道:“大王,如今秦楚兩國已經成爲伐齊聯盟的首領,越國如今加入聯盟出兵伐齊,即便是有魏國的支持,恐怕也會屈居秦楚兩國之下。楚國是昔日的霸主國,越國也是霸主國的遺業,現在大王和諸國結盟,卻屈居楚於國之下,臣以爲這是大王的不幸。”

“而秦國不過是西方的野蠻國家,如果越國還要屈居於秦國之後,臣以爲這是對越國莫大的羞辱,臣深爲大王恥之。”

越王被昭滑說得漲紅了臉,狠狠的吸了兩口氣,問道:“先生之言,深得寡人之心,寡人羞之。但如今秦楚搶在越國之前宣佈出兵伐齊,被諸侯選爲盟主。況且秦楚已經結爲婚姻,越國雖強,但是還不是秦楚兩國的對手。”

“敢問先生,寡人應該如何是好?”

昭滑趁機進言道:“大王,臣有一計,不僅能讓越國壓過秦楚兩國,還能讓天下諸侯對大王心悅誠服,心甘情願奉大王爲盟主。”

越王驚喜道:“請先生賜教。”

昭滑道:“大王,如今天下諸國之所以伐齊,不過是因爲齊國吞併了燕國,是爲了延續燕國的祭祀。若是大王打出旗號,在救援燕國的名義上,再進一步,號召天下諸侯驅趕田氏,恢復齊國呂氏的祭祀,那麼不但諸侯會以爲大王仁義,恐怕連齊國那些苦田氏久矣的百姓,也會簞食壺漿迎接大王。”

越王一怔,心動了片刻,訕訕笑道:“先生雖然言之有理,但是齊國是一個大國。”

昭滑一臉好奇之色道:“難道大王認爲越國比不上齊國嗎?”

越王聞言一本正經道:“齊國雖大,越國同樣是霸主的遺業,寡人何懼之有。”

昭滑奉承道:“大王所言正是,越國本來就不怕齊國,而且天下攻齊之戰,諸侯必勝無疑。難道大王以爲大家都只是爲了燕國而伐齊嗎?”

越王如夢方醒,道:“先生的意思是。”

昭滑道:“大王,諸侯表面是爲了救援燕國,但是實際上同時也是眼饞齊國的財富和領地,齊國一旦戰敗,必然要賄賂諸侯以求和平。”

“而與齊國相交的國家有趙魏燕楚越等國,難道大王打敗齊國後,不要齊國向越國做出補償嗎?”

越王聞言大義凜然道:“戰端一起哀鴻遍野生靈塗炭,寡人怎麼會趁機要挾齊國呢?但是如果我越國將士出力幫助齊國呂氏復國,呂氏肯定會犒勞我越國將士的,應該不會讓寡人的將士空手而歸。”

昭滑聽到越王直接說齊國呂氏,就知道越王動心,嘴角微微一抽,讚道:“大王仁義,但是其他國家肯定不會如大王一般,而是會趁機攻取齊國的城池,要挾齊國奉上重禮求和,如此一來,齊國失地破財,必然遭到削弱,如果大王負立呂氏,那麼弱小的呂齊必然會以越國馬首是瞻。”

“越國本來就是大國,如果再有齊國的幫助,加上大王號令諸侯恢復齊燕兩國祭祀的聲望,就算不能重複齊桓公的霸業,也能恢復先王勾踐的霸業吧。”

越王點頭道:“先生所言極是。”

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鳥之飛第二百九十六章 結盟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憂思至今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五百六十七章 會稽城中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五百六十七章 會稽城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