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

數日後。

就在熊槐等待秦國西線動靜的消息時,陳軫昭雎一同求見。

“大王,大喜,從越國傳來的消息,兩日前越國將集結在我們楚國邊境的大軍撤回。”昭雎喜道。

熊槐驚喜問道:“果然如此?”

熊槐心中的石頭終於放下,昭滑入越這麼長時間,越國終於有動靜了。

昭雎點點頭,繼續道:“大王,不僅如此,越國已經派出使者帶着重禮前來我們楚國,稱要和我們楚國講和。”

熊槐大喜過望道:“這是一個好消息,我們楚國和越國交惡十餘年,現在終於能歇一口氣,實在是太好了。”

熊槐將這個消息消化後,向陳軫問道:“不知賢卿所來何事?”

陳軫拿出一個盒子,向楚王行禮道:“大王,微臣負責外交事宜,剛剛收到一個秘盒,臣不敢擅專,特來向大王稟報。”

“秘盒?”熊槐一怔,向李秋使了一個眼色。

李秋會意,從陳軫手中接過盒子,打開後拿出一塊帛書,檢查無誤後,將帛書交給楚王。

熊槐快速的在帛書上掃了一眼,隨即露出狂喜之色。

“哈哈哈,越國其無憂矣。”

昭雎見狀和陳軫對視一眼,問道:“大王,不知越國發生何事?”

熊槐將帛書收起,對昭雎和陳軫笑道:“不久前齊國派出使者攜帶重禮去賄賂越國,結果數日前,越王將齊國使者烹于越宮之外,以示和齊國絕交之意,並且答應了魏國使者的聯盟要求,決定和各國結盟伐齊。”

昭雎和陳軫聞言面面相覷。

難怪越國使者還沒有到郢都,越軍就首先撤退了。

越王好大的魄力啊!

熊槐接着繼續道:“不僅如此,越國還將齊國送給越國的重禮,全部轉送我們楚國,請求與我們楚國講和。”

陳軫啞然道:“這麼說現在越國使者所帶的禮物,全都是齊國的東西!”

昭雎一愣道:“也不知道齊王得知這個消息,會不會氣出病來?君辱臣死,現在就算齊王能忍,恐怕齊國的那些大臣也不能忍,看來越國短時間內無法和齊國講和了。”

熊槐想起越國被昭滑說動,要打出恢復呂齊的旗號,不由哈哈一笑,心花怒放道:“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對於齊王來說,還有更加不能忍的。”

昭雎問道:“大王,難道越國還有更加過分的舉動嗎?”

熊槐笑道:“越國爲了爭奪聯盟盟主的地位,打算在齊國恢復呂氏的地位。”

昭雎和陳軫頓時無語,愣了一愣才道:“恐怕現在連齊王也不能忍了吧。”

熊槐聞言再次笑出聲來。

昭雎陳軫見楚王大樂,一同向楚王行禮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不費一兵一卒就解決了越國。”

熊槐平復心情後,向二人詢問道:“依兩位賢卿看,我們如何對待越國使者?”

昭雎答道:“大王,既然越國想要和我們楚國講和,那麼就同意越國的請求好了。”

熊槐答應道:“可以。”

昭雎接着道:“大王,越王貪婪,如果我們收下越國禮物,恐怕越王心中會有怨言。爲了能讓越國開開心心的和齊國大戰,我們楚國還需要準備一份回禮纔是。”

熊槐點了點頭。

陳軫補充道:“大王,我們楚國不僅要回一份重禮給越國,而且還要勸說越國和楚國結盟。越王如此仁義,依臣之見越王做聯盟盟主,要比秦王更有資格做盟軍盟主”

“這有三點好處,其一,越國已經同意和魏國結盟,如果我們楚國和越國結盟,那麼一越國爲紐帶,楚魏關係必然更進一步。其二,楚越結盟後,越國會對楚國放心不少,如此一來,越國攻打齊國會更加放心。其三,可以趁機對秦國再加一把火”

熊槐聞言會意。

越國的好消息傳來後,接着第二天,楚國派去秦國西線的探子終於傳回消息,秦國並未從西線調兵,秦國雖然向義渠表示修好,但依然對義渠嚴陣以待。

熊槐得到消息再度放鬆了不少,向前來報告消息的昭雎問道:“賢卿,如今函谷關的秦軍有多少了?”

昭雎答道:“大王,如今得到的消息,函谷關的秦軍已經聚集了三十萬大軍,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秦國已經停止向函谷關繼續增兵了。”

熊槐笑道:“三十萬大軍,看來秦國決定全力以赴了。”

說到這裡,熊槐疑惑道:“那麼秦國打算什麼時候正是出兵伐齊?如今秦國的軍隊已經集結完畢,韓國的軍隊也已經整裝待發,那麼秦國還在等待什麼?總不可能三十萬大軍呆在函谷關空耗軍糧吧?”

昭雎想了想道:“大王,依臣之見,有兩種可能,其一是秦國打算等待軍糧的收穫,想要獲取足夠的軍糧以後,纔會出征齊國。其二,恐怕現在秦國還在憂慮我們楚國吧。”

這時,李秋前來稟報道:“大王,秦國有使者到訪,求見大王。”

“秦國使者!”熊槐一怔,問道:“秦國使者可曾言明,這次是爲何而來?”

李秋答道:“大王,據秦國使者而言,此次來訪楚國,是爲了和楚國商議,接送秦國公主一事。”

熊槐這才反應過來,原來秦王真的打算送女兒來楚國了。

昭雎猜測道:“大王,恐怕秦國公主到達楚國之日,就是秦國出兵之時。”

熊槐贊同道:“看來秦國還是不相信我們楚國啊。”

第二天,楚國大殿中。

“外臣馮章拜見楚王。”馮章再次來到楚國。

“免禮。”熊槐笑道。

馮章直起身體後,對楚王道:“大王,敝國國君已經爲公主準備好送婚的隊伍,婢女侍從一共千餘人,並派五百精兵護衛。”

“敝國擔心秦兵進入楚國境內,會引起楚國的誤會,所以特意派微臣前來向大王說明,並請大王派出一隊精兵,在秦楚交接處迎接敝國公主的車隊。”

熊槐不由自主笑道:“秦王有心了,寡人即刻派一位迎親使,帶領精兵一千,與使者一同在秦楚邊境相候公主到來。”

“大王英明。”馮章讚了一句,接着道::“敝國國君還有一事相詢,關於秦楚聯合攻打齊國一事,不知大王有何計劃,敝國願意配合貴國的行動。”

熊槐聞言向昭雎道:“賢卿,不知柱國的軍隊到了什麼地方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麥君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