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

昭雎行禮道:“大王,據微臣得到的最新消息,柱國所部不久前已經經過陳地,很快就會到達齊宋邊界。”

熊槐而後接着問道:“那麼柱國有什麼計劃嗎?”

昭雎答道:“大王,這次攻打齊國,秦國是天下的盟主,三晉全都聽從秦國的號令,我們楚國願意配合秦國,只要秦國進攻齊國的西部,那麼我們楚國柱國所部就會立即攻擊齊國的南部。”

熊槐恍然大悟,對馮章道:“秦王不以寡人鄙遠,願意將親女相嫁,寡人必然以秦王馬首是瞻,願意配合秦國攻打齊國。”

熊槐說到這,對昭雎道:“賢卿,即刻傳令柱國,一旦秦國在齊國西部開始進攻,那麼柱國需要聽從秦國的號令,儘快將燕國從齊國的虎口下解救出來。”

昭雎應道:“微臣領命。”

熊槐得到昭雎的回答後,對馮章道:“不知使者以爲如何。”

馮章不置可否,向楚王行了一禮,道:“大王英明,秦國感激不盡。”

熊槐頓了頓,向馮章問道:“寡人聽說,貴國名將樗裡子已經在函谷關徵集了三十多萬軍隊,不知貴國打算何時向齊國出兵?”

馮章不假思索道:“大王,我們秦國不幸,近年接連遭遇戰亂,如今糧草出現問題,所以敝國決定,將在收穫了今年的糧草後,即刻出兵齊國。”

熊槐微微頷首,道:“寡人翹首以待,期盼與秦國共伐齊國。”

秦國使者離去數日後,令楚國上下翹首以待的越國使者,終於一路風塵僕僕從越國趕到楚國郢都。

越國使者帶着數十輛車,壯觀異常,浩浩蕩蕩的進入郢都,在衆多百姓的圍觀下議論中,消失在郢都的賓館裡。

第二天,越國使者陳奐正式進入大殿中,接受楚王的召見。

“外臣越國使者陳奐拜見楚王。”

“免禮!”

“謝大王。”

熊槐坐在主位上,問道:“楚越交戰多年,越國派你前來,不知有何指教?”

如今越國幹掉了齊使,已經把齊國得罪到底,楚國面對越國的求和,已經佔盡優勢,該有的大國氣勢,還是要有的。

陳奐回答道:“回大王,我們越王聽說齊王殘暴不仁,冒天下之大不韙,滅亡了燕國。如此行徑,簡直天人共憤,令人髮指。”

“遙想齊國呂氏先君齊桓公,存亡續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是何等的仁義。而田氏一族先是取代呂氏自立,而後更是斷絕了太公的血祭,現在齊國再次滅亡燕國的祭祀。敝國國君知道齊王的行徑後,怒火中燒,只恨越國離齊國太遠,不能討伐齊國。”

昔日齊國田氏取代呂氏後,越國聽說後,本着大發一筆的心思,用恢復呂氏的旗號,曾舉兵伐齊。

但是當時吊打天下的三晉瓜分了晉國,並且在齊國的支持下,向周天子求取了諸侯的地位,三晉和田氏之間有些不清不楚,都是一丘之貉。

而秦楚兩國面對三晉的兵鋒,處於難兄難弟階段,對於齊國的鉅變,只能愛莫能助。

所以當時越國和田齊交戰多年,卻始終沒有獲得成果。

再往後,楚國經過吳起短暫的變法強大起來,其後曾一度將領地擴大到海邊,如此越國攻打齊國一事,也就不了了之。

不過越國使者的話,雖然是針對齊國的,卻讓楚國上下一陣噁心。

你舉例齊桓公沒錯,說九合諸侯也可以,但是別說一匡天下啊。

一匡天下,那是齊國針對楚國的,帶着諸侯的軍隊,直接殺到楚國的境內,質問楚國爲什麼沒有向周天子進貢茅草,逼得楚國上貢,重新服從周天子的號召,名義上實現國家統一的事情。

而且你說越國離齊國太遠,這是什麼意思?

難道在責備楚國當年奪取越國的邗溝嗎?

陳奐沒有理會楚國上下的臉色,自顧自繼續道:“如今田氏的舉動,已經令我們越國忍無可忍了,故而特意派微臣前來與楚國講和。”

“敝國願獻上深海珍珠十二顆,寶玉十塊···,希望楚國能和越國結盟,約爲兄弟,一同出兵齊國,趕走殘暴不仁的田氏,重新恢復太公的祭祀。”

“噗。”

“咳咳咳。”

熊槐雖然早就從昭滑那裡知道這件事,但是聽着越國使者一本正經的異想天開,還是沒忍住,先是口水噴了出去,接着又被口水噎着,發出一串咳嗽聲。

他是被越國豪言壯語驚住了。

趕走齊國的田氏,重新恢復呂氏,越王這也是真敢想啊。

這一件事情的難度,恐怕只比滅亡齊國低一點了,再進一步,那就是滅亡齊國了,這是楚國也不敢想的。

此時已經提前得知此事昭雎陳軫二人,此時臉色僵硬,目光中隱隱流露出的笑意,顯示他們的心情並不平靜。

而其他朝臣初聞這個消息,頓時有種被越國震暈的感覺。

田氏在齊國已經有數百年曆史,在齊國掌權也有百多年,正式接掌齊國接近百年,再加上現在齊王,在天下是公認的賢君,面對這樣的齊國,怎麼逼迫齊王退位,讓給還不知道在哪裡的呂氏後人。

大殿中的楚國大臣,全都不知道越王的腦洞究竟大到何種程度,纔會如此異想天開。

大殿中一時間只有楚王的咳嗽聲傳出。

熊槐察覺殿中氣氛有些尷尬,立即開口道:“寡人剛纔偶感風寒,有失禮之處還望使者見諒。”

“剛纔偶感風寒···”

雖然聽起來彆扭,但是楚王親自解釋。

陳奐還是拜謝道:“大王帶病召見外臣,臣感激不盡。”

熊槐感嘆道:“越王何其仁義呼!天下諸國只看到了眼前被齊國滅亡的燕國,而越王卻能從燕國想到昔日的齊國呂氏,寡人遠遠不上越王啊!”

陳奐聞言急忙笑道:“我們越王雖然仁義,但是大王賢德之名,天下皆知,不敢與大王比。”

“···”

你這是在說楚王不仁麼?

陳奐此言一出,衆多楚臣頓時對他怒目而視。

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厲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殺機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親衛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營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發現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一千零一百零二章 匡章死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六百三十二章 禍不單行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三百三十章 獻策第二百七十七章 輕取西都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二百二十三章 麥君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