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

陳軫聞言道:“大王,關於義渠的消息,臣這裡倒是有一條消息。”

“奧。”熊槐問道:“不知客卿這裡有何消息?”

陳軫答道:“大王,微臣這裡得到不是秦國軍隊的消息,而是秦國不久前派出使者前往義渠國,用重禮賄賂義渠王,請求兩國重歸於好。”

熊槐聞言想昭雎問道:“賢卿,如果秦國和義渠國修好,那麼秦國可以從西線抽調多少軍隊。”

昭雎想了一下,道:“大王,秦國幾年前爲了報復義渠過趁五國伐秦之際出兵攻秦,和義渠國陸陸續續交戰長達三年之久,前年秦國大舉進攻,奪取義渠國二十五座城池,逼迫義渠向秦國稱臣。”

“如今義渠就算答應和秦國結盟,但是以兩國的情況,都不會放心對方的,秦國要想防住義渠國,必須要有精兵五萬,才能據城防守。”

熊槐道:“也就是說秦國和義渠講和後,能從西線的十萬精兵,最多抽調五萬精兵。”

昭雎確認道:“大王,正是如此。”

停頓了一下後,昭雎再次道:“大王,秦國攻打齊國,並不是十年前那般,只是和我們楚國各自出兵伐齊,需要舉國之兵才能伐齊爭霸。”

“如今齊國引起天下衆怒,陷入孤立無援之中,秦國有三晉以及燕國的支援,所以沒有必要舉國之力伐齊。”

“現在魏國已經在濮水有二十萬精兵和齊國對持,趙國同樣在燕趙邊境駐紮了二十萬精兵和齊國相持。而齊國舉國之力不過七十萬左右,就算傾國之兵,也不過百萬之衆。”

“所以,秦國出兵伐齊,二十萬兵力足矣,三十萬大軍那就萬無一失,如果再從西線調兵,那麼秦國的出兵方向就值得懷疑了。”

熊槐明白昭雎的意思。

如果秦國單獨挑戰齊國,那麼最低需要四十萬兵力,才能打敗齊國。但是現在秦國有衆多盟友,哪怕只是二十萬秦軍,就可以挑戰齊國,三十萬秦軍,那就是因爲是秦國對齊國有陰影,如果四十萬秦軍,那麼秦國就是來攻打楚國的。

除了楚國,其他國家都用不着這麼多軍隊。

熊槐向昭雎問道:“賢卿,那麼秦國西線的情報,究竟什麼時候會到。”

昭雎答道:“大王,最快兩天,最遲五天。”

“那麼巴蜀和漢中呢?”熊槐繼續問道。

昭雎不確定的搖頭道:“大王,微臣不知。”

如今昭陽已死,前大司馬景鯉離開楚國去魏國求親,昭雎暫代大司馬一職,接手楚國軍務時間太短,能做到這些就已經不錯了。

熊槐見狀,沒有太過苛刻,只好道:“算了,巴蜀南鄭道路崎嶇,賢卿盡力吧。”

談完秦韓兩國的動靜,熊槐問陳軫道:“賢卿,如今魏國那邊如何了,可有新的情況傳回來。”

陳軫答道:“大王,最新的消息傳回,令尹到底魏國後,秦國也派出使者到底魏國,一同向魏王求親。”

“但是魏王沒有答應秦國的無禮要求,以已經和我們楚國有言在先爲由,拒絕了秦國。”

“如今楚魏兩國聯姻,已經進行到第二步合婚,只等挑選一個吉日,向祖先禱告進行占卜了。”

熊槐頓時感到頭大,不滿道:“占卜一事爲何還要挑選一個吉日,難道今天不可以進行嗎?”

陳軫看了屈原一眼,道:“大王,宗族一事由三閭大夫負責,微臣不知。”

屈原見楚王不滿的看過來,急忙道:“大王,按照我們楚國的習俗,占卜一事自然隨時可以開始。”

“但是,令尹將魏公主的信息送回的時候,還傳回魏王的要求,要我們楚國一定要挑選一個吉日進行,否則會被魏王認爲我們楚國對魏國無禮。”

熊槐一聽就知道這是魏國的首鼠兩端,在故意拖延時間,唯恐因爲拒絕秦國求親一事惹怒秦國,導致秦國不出兵或者和秦國交惡。

雖然魏國對占卜的事情比其他各國要重視一些,雖然魏國是儒家主導的國家,但是魏國也是會變通的。

要知道昔日魏惠王送魏美人來楚國的時候,那可是啥也沒說,直接送來了。

雖然如此,但是魏王拒絕秦國的求親,那就是魏王向楚國示好,這種小要求楚國只好認了。

熊槐無奈道:“既然魏王有言在先,那就這樣吧。那麼現在趙國如何,有沒有答應我們楚國的善意。”

陳軫回答道:“據犀首傳回的消息,趙王接受了我們楚國的禮物,並派出使者出使楚國,送來了回禮。但是,趙國對於和我們楚國交好一事,並沒有同意。”

熊槐暗歎一聲,雖然計劃的很好,但是世界並不是圍着楚國轉,趙國還是打算和秦國結盟。

各國的消息詢問完畢後,熊槐突然想起了越國,這個牛皮糖一般,一直騷擾楚國後方的國家。

如今齊國滅燕一事,天下各國全都參與進來了,但是越國還是沒有反應,好像超然物外一般。

昭陽派遣昭滑入越也有一段時間了,同樣沒有消息傳來,也不知道越國究竟是怎麼打算的,是繼續攻打楚國,還是轉頭圍攻齊國?

難道越國就真的以爲不主動參與進去,就可以萬事大吉麼!

此時越國,因爲魏國使者和齊國使者到來,已經鬧成一團糟,對於究竟是伐齊還是繼續攻楚分成兩派,各有說法,互不相讓。

而秦國出兵齊國的消息以及秦國和楚國聯姻的消息傳到越國,昭滑先是一喜,然後大喜,立即前往越國王宮求見越王。

昭滑到越宮後,向越王行禮道:“臣拜見越王。”

“免禮。”越王在昭滑起身後,問道:“先生這次來見寡人,是再次勸說寡人出兵伐齊的嗎?”

昭滑搖頭道:“回大王,臣此次來見大王並不是來勸說大王伐齊的。”

越王一驚,疑惑道:“既然不是來勸說寡人的,那先生來見寡人有何指教嗎?”

昭滑道:“大王,臣來越國已經快兩個多月了,但是越國上下對伐齊攻楚一事始終不能下定決心,臣愚鈍,不知道如何勸說大王與魏國結盟,共同出兵討伐齊國。”

“故而臣誠惶誠恐,覺得有負魏王所託,今天特意來向大王辭行,打算回到魏國,向魏王請罪。”

第七百九十四章 兵聚淮水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戰 五第八百三十一章 謠言四起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一百一十四章 齊國戰敗第八百五十一章 頒佈爵位 上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蘭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六百三十二章 禍不單行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軍到來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五百三十三章 調將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親衛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瘋狂第三百八十二章 姦情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