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

熊槐想了想,發現自己手中並無接子所說的人羣,於是,便拱手道:“請先生賜教!”

接子笑道:“大王,臣所說的人,不是他人,正是現在擔任各地封君的令尹。”

“各地封君的令尹?”熊槐搖了搖頭,有些疑惑道:“這些人能被各地封君任用,自然有其過人之處,不要說治理一縣,就是治理一郡的才能,也有不少。”

說到這,熊槐又想起那些信奉各家學派學說,雖極力阻止各家大賢進入朝中,但是卻求賢若渴一般邀請大賢爲自己效力的封君,想着,又接了一句:

“甚至,他們手中的大賢,也不乏天下之才的。”

“不過!”熊槐又嘆道:“可這些人全都是封君們自己的賓客,與封君的關係乃是亦師亦友亦臣,跟寡人可沒有什麼關係。若是封君不主動向寡人推薦,寡人也不能強行下詔,讓封君們把人交出來。”

接子聞言笑道:“大王,若是尋常時候,封君們自然不會將自己的心腹重臣舉薦給大王。但是,眼下,臣私下猜測,恐怕會有一大半的封君,會樂意將自己令尹舉薦給大王的。

老子云: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現在,只需大王派人跟那些新即位的封君稍稍一說舉薦令尹的好處,臣想,那些封君肯定恨不得將自己的令尹與司馬全都舉薦給大王。”

“新即位的封君!”熊槐瞬間就抓住了重點,喃喃道:“先生的意思是說···”

接子點頭道:“大王,臣聽說不久前大王因爲封君私通敵國一事,賜死了一大批封君,並且還將他們的世子罷免並抓捕,並且從他們的子嗣兄弟中,挑選出一人繼承爵位封地。”

熊槐隱隱已經知道接子的意思了,便點頭道:“不錯,有這件事。”

接子有道:“臣還聽說,大王不久前大赦天下,然後又將這些被抓到郢都的原世子給放了。”

熊槐點頭道:“不錯,寡人並非殘暴之君,不會殺了他們的父親後,還會刻意針對他們,抓着他們不放。”

接子聞言拱手道:“大王,臣聽說,最近那些新即位的封君哪裡,似乎並不平靜,那些原本應該繼承爵位封地的世子,回到封地後,好像與他們的兄弟鬧矛盾了。”

熊槐聞言差點笑了出來。

當初熊槐打算改立其他人擔任封君,本來就是擔心那些世子因爲父親死在郢都,而暗恨於心,仇視他這個楚王。故而藉故將所有的世子拿下,改立那些本來無法繼位的人,以此拉攏新封君,讓他們對自己心懷感激。

至於將原世子抓起來,然後又放掉,目的就是給那些剛剛即位,羽翼未滿的封君找麻煩,逼他們向自己這個楚王靠攏,以爲接下來的變法鋪平道路,讓各地的封君無法齊心。

而現在看來,當時的謀算,似乎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

此時,那些封君立足未穩,原本掌握封地大權的令尹司馬,全都是已故封君留下的,與他們的關係,並不親密。相反,這些令尹司馬倒是與原本應該繼承爵位的世子,關係更加親密一些。

而此刻,封君新即位,即便熊槐借歸還利息,給了部分封君一大筆財富。但是,這部分錢財,也只是加快了封君建立自己勢力的速度,而無法讓他們立即聚集一大批人才,然後將所有的全力掌握手中。

而這,就需要將原本的令尹司馬全都罷免驅逐。

此時,他們正愁沒有藉口趕走令尹,現在看來,機會來了。

想着,熊槐哈哈一笑,點頭道:“先生之意寡人知之矣,不久後,便是十月新年,到時,各地封君還會聚集郢都。待他們一來,寡人就會派人跟那些封君說道說道,讓他們急寡人之所急。”

接子聞言,拱手道:“大王英明。”

此時,在接子的提醒下,瞬間就將人才不足的問題解決了大半,熊槐心中頓時舒暢不已。於是,又跟接子說了一會兒話,然後看着接子道:“先生,寡人慾今日在宮中設宴,還請先生稍後開懷暢飲。”

接子拱手行禮道:“謝大王賜!”

就在熊槐與接子說話的時候,另一邊,景翠返回家中不久,便有賓客前來稟報道:“君上,左徒屈原在外求見。”

“屈原···”景翠聞言,不由冷哼一聲。

之前,他還未做令尹的時候,對令尹之位倒是窺探不已。但是,現在他做了令尹,反而還覺得還不如做柱國的時候。

昔日做柱國之時,楚王遇事不決,每次向他詢問兵事,對他的建議,每每都是言聽計從。現在,等他做了令尹,大王不在問他擅長的兵事,反而向他諮詢他並不擅長政事。結果,每次他的回答與屈原的回答一比,大王每次都聽從了屈原的建議,然後將事情交給他來做。

好像屈原纔是令尹,而他僅僅只是屈原的執行下屬一般。

雖然他也知道,政事這一塊,不是自己的特長,但是,大王每次都這麼做,卻令他心中覺得憋屈。

雖然他不敢對大王有所不滿,但是,對屈原···可就沒有好臉色看了。

故而景翠一聽,遲疑了一下,然後搖頭道:“就說本君昨日操勞,回府後便休息了。若是左徒有事,請他明日再來。”

“諾!”

府外。

屈原看着面前的景翠賓客,從他口中得知景翠不願見他,頓時微微一滯。接着,心思一轉,便知道景翠對他的不滿所在。

或許是因爲變法的事情,或許是因爲朝議的事情,左右不出這兩點。

想着,屈原也不以爲意,無論是哪種原因,都是勢在必行的。景翠這個令尹,要麼順從大王的意志,要麼自己請辭,這個就是潮流,無可逆轉。

想着,屈原笑了笑道:“還請先生再去稟報一聲,就說平此次來見令尹,乃是爲令尹分憂解禍而來,還請令尹不吝一見。否則,恐有禍事降臨在令尹身上。”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六百八十八章 鶡冠子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難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一千零三章 夏澤無水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