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

府中。

景翠聽賓客一說,一股怒火從心中涌上來,看着賓客冷冷的道:“屈平真這麼說的。”

賓客點了點頭。

見此,景翠怒極反笑:“好,好,好,請他進來,本君倒要看看,他屈平如何巧舌如簧,還有什麼禍患會降臨在我這個令尹身上。”

“諾。”

不一會兒,景翠就見屈原不急不緩地走了進來。

“見過令尹。”

景翠拱手回禮道:“左徒,不知何事如此緊急,非要今日說,連明日都等不得?”

屈原拱手道:“令尹,在下匆匆而來,乃是爲各地賢才一事。不知令尹這幾日,可曾瞭解過各地送到郢都的賢才。”

景翠瞥了一眼屈原,心中頓時一陣氣惱。

各地舉薦賢才的事情,雖是屈原提出的,但是,這是大王當時就交給他來處理了。

不想,現在屈原還要插手此事。

想着,景翠便語氣不善的應道:“此時就不勞左徒操心了,這幾日在下一直都在關注此事,各地送來的賢才,全是品行過人的道德楷模。各地舉薦這些人給大王,足以說明我楚國民風淳樸,人心向善。

現在,他們來到郢都,得到大王表彰,必能正人心,導人向善,若是人人效仿,不出數年,我楚國必然大治。

等各國聽聞此事,見我楚國萬衆一心,必然心生畏懼,而不敢像上次一樣侵犯我楚國。這就是不戰而勝的方法,謂之戰勝於朝。

這次各地舉賢,可謂用心了啊!”

屈原聞言,詫異的看了景翠一眼,然後遲疑道:“令尹,這些話是有人跟你說的吧!”

“···”景翠心中一滯,不滿的看了屈原一眼,接着想起那個對他說這番話的人,遲疑了一下,然後點了點頭,開口道:“不錯,這話雖然是其他人對本令尹說的,但是,本令尹覺得很有道理,以德治國,正是強國的上上之策,總比隨意折騰國家好多了。”

說到這,景翠用奇腔怪調的語氣道:“怎麼,難道左徒以爲以德治國有何不妥嗎?”

屈原沒有在意景翠的語氣,搖了搖頭道:“令尹,以德治國,自然並無不妥之處。這次大王下詔各地舉賢,結果楚國之中涌現如此多的道德高達之人,這正是國家之福,是大王之幸。”

景翠聞言點了點頭:“不錯,這正是國家之福,是大王之幸,身爲大王令尹,在下心有榮焉!”

“不過!”屈原看着景翠,搖了搖頭道:“可是這次大王選才,不是爲了表彰道德高達的君子,而爲了選出一些人,以充實地方屬吏。這些人,德行固然不可或缺,但是,才幹更是重中之重。

爲了避免各地舉薦的人才魚目混珠,大王還刻意讓令尹親自主持考覈,一面讓大王受到各地懵逼,而導致這些人到了地方後,纔不堪用,霍亂地方。”

說着,屈原見景翠臉色一僵,便開口問道:“不知令尹是否已經準備好考覈這些人的題目,以備大王選用。”

景翠聽到這,臉色瞬間變得一陣青,一陣白。

關於考覈題目的事情,他早就給忘了,或者說不是忘了,而是聽到這些道德達人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識兩個之後,就有意無意的忽略了。

所以,楚王一個月前讓準備的考覈一事,他還沒有開始準備。

屈原見景翠沒有說話,繼續道:“這次大王讓身爲百官之首的令尹親自主持舉薦賢才,考覈賢才,足以見大王對此事的重視。

但是,在下聽說,這次各地舉薦的賢才,全都有一個缺陷,似乎德行過人,但才能欠缺,大部分人都不曾讀過先賢著作,這樣的人,在下擔心他們全都無法通過大王的考覈。

若是待來年十月考覈之時,卻無一人通過考覈。在下擔心,天下人會說楚國無人矣!並且,下詔舉賢的大王,也會淪爲各國笑柄。”

景翠聞言,臉色逐漸變黑,而且黑的嚇人。

此時,屈原嘆道:“令尹,這還不是在下最擔心的地方,在下最擔心的還是令尹你啊!其他人僅僅只是笑話令尹也就罷了,在下更擔心的是,會有人說,令尹嫉賢妒能。大王讓令尹舉賢,結果,令尹卻找到一羣種田劈材做工的小人,卻無一個君子舉薦給大王。

令尹乃我楚國柱石,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若是令尹背上這等罵名,在下心中爲令尹難過。”

“···”景翠聞言猛然一驚,這樣的罵名根本就不是他能承受。昔日楚莊王的令尹虞丘子,不就是因爲沒有舉賢,而被人說不忠的嗎?

若是這事發生在自己身上···

恐怕虞丘子的舊事就要在他這裡重演,而且還是揹着罵名主動請辭。

虞丘子好歹也做了幾年令尹,立下大功。而他景翠,三月令尹,什麼功勳也沒有,就請辭回家···

一世英名盡毀矣!

想着,景翠瞬間出了一身冷汗。

頓了頓,景翠緩了緩,發現屈原一直都恭敬的坐在一旁,想起屈原的求見之語,立即定了定心,求助道:“左徒,不瞞你說,在下這幾日也在爲此事苦惱,以致思慮成疾。只是,各地舉薦之人,全都是品行過人之輩,只可獎賞,而不可貿然退回,要求各地另舉賢良。

對於此事,不知左徒可有變法。”

屈原聞言,笑了笑道:“令尹,這段時間,在下聽說各地都在謠傳大王暴虐不仁的謠言,不知令尹可有聽說。”

景翠聞言點了點頭,這些謠言他自然知道,這次楚王殺了一批封君,另選他人即位,導致有一大批封君門客丟了依託之地。

於是,這些人便四處散播謠言,說楚王殘暴不忍。

“左徒,不知此事與舉賢有什麼關係嗎?”

屈原拱手道:“令尹,這些人之所以四處散播謠言,不就是無處容身嗎?而他們被各地封君選用,本身就是由一定才能的人,只是未被新主接納罷了。所以說,這些人中,肯定有不少一縣之才的人。

若是令尹向大王進言,就說一地只舉薦一人,肯定野有遺賢,爲了避免此事,准許各地賢才前來郢都自薦,參與考覈,如此不久解決問題了。”

“這···”景翠聞言,猶豫不決。

見此,屈原接着道:“令尹,還在猶豫什麼,若是不讓這些人蔘與考覈,令尹如何才能獲取人才。

而且,此事不僅能解令尹的燃眉之急,還能消除各地關於大王的謠言。最後,這人若有所獲,難道還不對令尹感恩戴德,到處散播令尹的舉賢任能的賢名,讓令尹的賢名傳遍天下各國。

這種一舉三的美事,令尹還有什麼可以猶豫的呢?”

景翠聞言,在沒有想到其他變法的情況下,頓時便有些心動。

而且,這次舉賢,只是充實地方,跟郢都朝中沒有直接關係···

想着,景翠便點了點頭。

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襲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勢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看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九十六章 申差和秦第二十九章 魏國犀首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二百七十七章 輕取西都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七百三十五章 應變之策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