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目標霸業

公孫衍答道:“魏國。”

這個答案並沒有出熊槐意料之外。

公孫衍繼續道:“大王,魏韓兩國離秦國極近,極易受到秦國的脅迫,而變得很不可靠。”

“但也正因爲如此,魏韓兩國對於秦國也是極爲戒備的。”

“微臣來楚之前,魏王曾對此甚爲憂慮,顧派微臣前來與楚國結盟。”

熊槐驚喜道:“這麼魏國有意要和我們楚國結盟。”

如果魏國同意和楚國結盟,那麼楚國打不開局面的擔心,就完全不在是問題。

公孫衍答道:“大王,正是如此。齊國雖然強大,但面對楚國,依舊數次戰敗。秦國則不然,一旦關東有事,即可出兵函谷關,攻打關東各國,而魏韓兩國,每次都是首當其衝。一旦事有不順,則收兵自守,各國難以懲罰秦國。”

“所以天下諸國,對秦國這種不斷強大,而很難被削弱的情況,感到十分憂心。”

羣臣對公孫衍所說的事,都有過了解,昔日六國合縱謀秦,不就是因爲這種情況麼。

公孫衍接着道:“大王,臣聽說大王因爲魏美人的事情,正在進行修改肉刑,有這一件事情嗎?”

這一件事已經傳遍楚國,說不定離楚國較近的地區,也已經聽到了風聲。

熊槐點頭道:“不錯,卻有此事。”

公孫衍喜道:“大王,如此甚好,楚魏本來就有意結盟,現在藉着魏美人的事情,那麼楚魏結盟情況,勉強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能夠打消除除秦國以外其他國家的驚疑。”

熊槐詫異道:“驚疑。”

貌似現在應該驚疑地市楚國吧,其他國家怎麼會驚疑。

看到楚王的神色,公孫衍解釋道:“大王,目前天下的大勢,依舊是攻打齊國。”

熊槐恍然,剛剛被公孫衍帶偏了。

各國合兵伐楚,那也是齊國被打敗後的事情了。

現在最主要的事,還是讓秦國去和齊國火拼,齊國敗了之後,纔是楚國。

公孫衍接着道:“只有魏國和楚國結盟,對秦國來說只是比較危急,但依然還沒有火燒眉毛。接下來我們楚國還要拉攏趙國,獲得趙國的支持。對於趙國來說,只要在趙國散佈謠言,就說魏國對趙國拒絕合兵攻燕的事情不滿。燕國公子職對自己的處境很不滿,寫血書給秦王,請求秦王出兵將自己從趙國解救出來即可。”

“趙國聽到這兩條謠言後,即使不以爲然,也會在心中留下一個顧慮,會對秦國產生戒備之心。”

“只要趙國對秦國有顧忌,那麼對於和趙國沒有直接利害關係的楚國加入聯盟,自然會予以支持的。”

熊槐微微頷首,有了魏國作爲開頭,那麼趙國同意也不是難事。

“賢卿,那麼燕韓兩國呢?”

現在是五國聯盟謀齊,只有趙魏兩國同意,楚國能不能加入聯盟,還很難預料。

尤其是韓國,被楚國坑的太慘,韓王對楚國可是極端敵視的。

公孫衍摸着自己雪白的鬍鬚道:“大王,對於韓國,微臣知之極深。”

對於公孫衍的話,大家全都瞭然。

幾年前,秦韓大戰時,公孫衍一直都是韓國的相國,統帥韓國主力與秦軍作戰。

所以公孫衍肯定對韓國極爲了解的。

熊槐問道:“既然如此,賢卿對韓國可以什麼辦法。”

公孫衍回答:“大王,如何說服韓國同意楚國加入聯盟,還需要一個人的幫助。”

熊槐迅速從記憶中找到一個人名,若有所思問道:“不知賢卿說的是何人?”

公孫衍答道:“韓國的公叔可以幫助楚國。”

公孫衍推薦人選和熊槐心中的人不謀而合。

這其實也並不難猜,公孫是親近楚國的,昔日韓國爲什麼會被楚國坑了,公孫衍和公叔就是罪魁禍首。

公孫和現在韓國的相國公仲侈,都是韓王的重臣。

昔日韓宣惠王繼位之初,就曾想同時任用公孫和公仲侈主持朝政,結果被人以晉國六卿執政的是勸阻,然後公叔不敵公仲侈,一直屈居公仲侈之下。

對於這種情況,公叔一直是不滿的。

因爲公仲侈有韓王的支持,一直無法翻身。

但是公叔在韓國,還是有很高的話語權的。

公孫衍道:“大王,天下都知道公叔和公仲侈不合,公仲侈親近秦國,而公叔親近楚國。如果說現在那個國家能幫助公叔壓倒公仲侈,那麼肯定就是楚國。”

“只要大王派人去和公叔說,楚國將會幫助他獲得韓國相國的位置,那麼公叔肯定會勸說韓王的。”

熊槐搖了搖頭道:“賢卿,就算公叔出手相助,恐怕難以說服韓王。”

公孫衍聞言笑道:“大王,公叔能不能說服韓王並不重要,而且我們楚國也並不是真的要和各國聯盟攻打齊國,只是爲了逼迫秦國出兵攻齊罷了。”

“所以只要趙魏兩國同意,那麼秦國就會坐不住,要是韓國重新在秦楚之間出現搖擺,那麼恐怕秦國就會立即有所動作,會在楚國正式加入聯盟之前出兵的。”

熊槐一怔,自嘲笑道:“是寡人糊塗了,忘記了最初的目的。”

公孫衍道:“大王,與三晉結盟對楚國來說乃是一件極爲有利的事。但是如今的大局乃是逼迫齊國從燕國撤軍。”

“而由此實力的,不是秦國就是楚國,但是趙國立公子職爲燕王的行動,令楚國陷入不利地位。如果楚國和齊國大戰,秦國難免會偷襲楚國後方。就算秦國不攻打楚國,燕國一旦復國,以公子職和秦王的關係,以燕國和秦楚之間的距離,楚國也很有可能爲秦國做嫁衣。”

“與其勞而無功,不如讓秦國出兵攻打齊國,到時秦國即便可以收穫燕國,但也會和齊國結下深仇。而我們楚國,只要對齊國伸出援手,就可以收穫齊國的友誼。”

“到時候齊楚再度聯盟,而三晉也因爲齊國從燕國撤軍,而失去了繼續攻打齊國的壓力。三晉不攻齊,秦國獨力難撐,自然也就會收兵。”

“如此一來,齊國因爲削弱,必然會以楚國馬首是瞻,再加上魏國的支持,楚國自然就可以高枕無憂。”

“如果我們楚國在取得韓趙任意一國的支持,就可以形成對秦國的優勢,到時以武力逼迫其他國家合縱伐秦,必能一戰勝,成就霸王偉業。”

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標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業根基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齊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一千零一百零二章 匡章死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七百零七章 圖窮匕見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四百六十章 議定婚期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國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四百六十章 議定婚期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趙之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