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

如果不是司馬錯的計劃,令秦國在地利上佔據絕對優勢,秦惠文王都有一些懷疑司馬錯的用心了。

秦國和楚國構難,只會讓齊國獲利。

要知道楚國除了和秦國接壤外,也是和齊國接壤,爲什麼之前楚國剛剛打完齊國,突然就和齊國結盟,把目光瞄準了秦國,都是因爲秦國吞併巴蜀的緣故。

如果不是齊國吞併了燕國,恐怕秦楚於中之戰會一直從去年打到今年,都不一定會有結果。

張儀見秦惠文王有所意動,繼續道:“大王,秦楚短時間內難以分出勝負,繼續和楚國相互對峙,只會讓秦楚兩國陷入兩敗俱傷的境地。”

“況且微臣以爲,爭霸天下之道,應該先易後難,結衆弱以敵一強。如今因爲齊國的關係,三晉和燕國已經和我們秦國結盟,只需我們秦國合三晉之力出兵攻打齊國,就可以將燕國從齊國的手中解救出來。”

“到時,秦國憑藉戰勝齊國威勢,效仿昔日齊桓公的舊事,找一個藉口,聯合三晉燕國,興兵伐楚,必能一戰而勝。如此,齊弱楚削,秦國一國獨大,則霸業可成。”

秦惠文王被張儀說的精神一震,待聽到霸業可成,眼睛不由一亮,情不自禁的點點頭。帝業的道路太過遙遠,秦王自己就連帝業的大門都沒有摸到,而霸業則不然,秦國此時已經進入霸業的大門,即將擇取這顆即將成熟的果實。

司馬錯搖了搖頭,出言道:“大王,相國所言雖然有理,但是卻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楚國同樣也需要出兵伐齊,否則即便是讓出巴國,也未必能保證楚國不生出異心。”

“齊國是當今天下的大國,我們秦國勞師遠征齊國,即便是有三晉相助,面對以逸待勞的齊國,也必須全力以赴才行。否則,出征的軍隊太少,難以對齊國形成壓力。”

“一旦我們五國出兵伐齊,而楚國按兵不動,要是楚國有什麼異樣的想法,那就是危險了。”

“之前我們秦國沒有奪取巴蜀之前,楚國就對南鄭虎視眈眈,現在我們秦國奪取巴蜀後,這種情況更加嚴重。要是楚國見我們秦國國內空虛,出兵偷襲南鄭或者從巴國出兵偷襲蜀國,這不可不防。”

秦惠文王贊同道:“相國言之有理,伐齊勢在必行,但是客卿所言也不無道理,楚國和我們秦國講和後,卻按兵不動在一旁觀望,寡人深爲憂之。”

對於秦王的憂慮,或者說是目前秦國上下都有這樣的憂慮,害怕楚國在秦國和齊國大戰期間,出兵偷襲。

張儀眼珠子一轉,笑道:“大王,此事易爾。”

秦惠文王看着張儀道:“相國有何對策?”

張儀答道:“大王,如今我們秦國還沒有讓出巴國,但是楚國已經和齊國絕交了。雖然伐齊一事,我們秦國比楚國心急,但是楚國得到巴國的心思卻更加心切。”

“所以只要我們派人給楚國傳遞一個信息,說我們秦國有意讓出巴國,但是心中還有一個疑慮,那就是楚國是否真的要和齊國絕交,楚國如今和齊國絕交的誠意還不夠。”

“若是楚國能將軍隊調往東方和齊國對峙,那麼秦國欣喜之下,必然會將巴國讓給楚國。”

秦惠文王同意道:“相國此言可以一試,就說若是楚國同樣出兵伐齊,寡人何吝巴國。”

張儀從秦宮歸來後不久,門客馮喜快步走過來道:“君上,剛剛從楚國得到的消息,楚國令尹昭陽已死,楚王欲廢肉刑。”

張儀聞之愕然。

魏國大梁。

楚王因爲魏美人的緣故而修改肉刑的消息,經過無數人口耳相傳,越發誇張了,一時間傳得沸沸揚揚,以極快的速度傳到魏襄王的耳中。

就在魏襄王驚訝楚王的癡情之際,這時楚國又傳出一條勁爆消息。

魏國的公孫衍突然出現在楚國,被楚王重禮接待,接着,楚王以公孫衍爲相,帶着一個龐大的使節團前來魏國聘問。

得知這個消息,魏王立即招相國田需前來商議。

“相國,不知你以爲此次楚王派公孫衍來是爲了什麼?”

田需到了魏宮後,魏襄王立即開口問道。

“大王無憂,公孫衍此次前來魏國,依微臣之見,可能有兩件事。”田需拱手行禮後,立即回答魏王。

“其一,根據公孫衍一貫的行爲,無非是來聯絡魏國,讓楚魏結盟抗秦罷了。”

“其二就是最近在傳得沸沸揚揚的楚王和魏美人之間的事。或者說,這兩件事都是一件事。”

魏襄王差異問道:“一件事?”

“正是。”田需點點頭道:“大王,楚王是否好色?”

魏襄王想了想,搖頭道:“寡人不知,但是自從楚王繼位後,並沒有廣選美人充實後宮,想來即使好色,也能自制吧。”

田需繼續問道:“大王以爲楚王重感情嗎?”

魏襄王立即搖頭反對:“楚王看到不是重感情的人,如果楚王真重感情,怎麼會因爲其他人的一句話,而削掉了我妹妹的鼻子。如果楚王重舊情,也不會輕易貶謫鄭袖了。”

田需接着問道:“大王,楚王昏庸嗎?”

魏襄王愣了愣道:“楚王伐齊攻秦,屢戰屢勝,怎麼能說昏庸呢。”

田需聞言向魏襄王行了一禮,道:“大王所言甚是,楚國既不昏庸好色如命,也並非是重舊情以如今魏美人的現狀,楚王如何飢不擇食,臨幸一個鼻子被削掉的女子。”

“難道現在外面流傳的消息都是假的不成?”魏襄王驚道。

“大王,這個消息的真假,現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楚國所要傳出的態度,纔是我們魏國所應該關注的。”

魏襄王微微頷首:“相國的意思是,公孫衍離開魏國後,給楚國帶去了我們魏國希望和楚國交好的信息,這是楚國在向我們示好。”

田需道:“大王,依微臣之見,正是如此。”

“那麼對於犀首此次代表楚國來訪,我們應該如何是好?”魏襄王繼續問道。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一千零四十章 韓王崩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五十九章 犀首說楚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三百三十章 獻策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業根基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書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