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

神遊物外許久,之前看着聲子徑直離去,又看着翟強直接向外走去,此刻聽到翟強突然開口請示,滕君大感榮幸,急忙應道:“先生儘管自去,滕國的安危,孤就拜託先生了。”

“謝君上信任。”翟強應了一句,接着一甩衣袖,兩步走出殿門。

城外楚營。

楚宋聯軍紮好大營,就在熊槐與宋王協調楚宋兩國如何防守的時候,一個將領走進大帳稟報道:“大王,宋王,出使魏國的犀首以及仇先生回來了,此刻正在大營外等候。”

“犀首他們回來了!”熊槐一聽派去魏國的使者歸來,頓時大喜:“快請犀首他們進來一敘。”

“唯。”將領並未立即離去,而是再次開口道:“大王,與犀首他們一起歸來的,還有趙國的使者王賁,使者求見大王以及宋王。”

“趙國使者?”熊槐一驚,對宋王對視一眼,應道:“好,寡人知道了,速速請犀首他們前來。”

“諾。”

接着,熊槐對陳軫道:“先生,有勞你去迎接趙國使者。”

“唯。”

宋王也對上官大夫道:“相國,有勞你代寡人去迎接趙國使者。”

“唯。”上官大夫行了一禮。

不多時,一臉疲態的公孫衍與仇液走進大帳,一同拜道:“臣拜見大王。”

“兩位先生不必多禮,一路幸苦了。”熊槐應道。

公孫衍聞言,再拜道:“大王,臣不肖,有負大王所託,這次前去魏國不僅未能說服魏王,而且,此時魏國已經命公孫喜爲將,率十八萬馳援滕城。”

“魏國出兵了。”熊槐從公孫衍口中得到這個消息,如同心中的巨石落地,不禁一嘆。

接着,熊槐笑道:“犀首不必自責,寡人對魏國出兵的事情早有預料,否則,寡人也不會率領大軍搶來滕城與齊軍對持。”

宋王亦開口道:“犀首,先生請起,自從楚王與寡人得到你們送來的消息後,就早已算到有這麼一天。魏王狂妄自不量力,不停二位先生好言相勸,這次必定給魏國一個教訓。”

“不錯,宋王說的是。”熊槐接了一句,然後開口道:“犀首與先生請起身。”

“謝大王。”

待二人起身後,熊槐問道:“犀首,不知你們怎麼會與趙國使者一同趕到滕城外,是路上巧遇,還是你們在魏國大梁相約一同來此。”

話音落下,宋王也目不轉睛的盯着公孫衍。

路上巧遇,這就說明趙國使者本來就是出使楚宋兩國的。

從大梁出發,這就是說明趙使先去了魏國,然後才臨時決定出訪楚宋。

如果是後者,其中就有待考察,在大梁中,趙使與魏王說了什麼,或者趙魏兩國是否有勾連。使者是站在趙國的立場,還是站在魏國的立場?

公孫衍見楚王宋王看過來,自然知道他們關心的是什麼地方,應道:“回大王,趙使王賁只是臣等二人在路上偶遇,王賁原本是打算去薛城拜見大王以及宋王,結果半路得知楚宋聯軍殺向滕國,這才改道滕城。

另外,臣從大梁哪裡得到消息,趙國不僅向楚宋兩國派出了王賁,而且還向魏國派去了使者富丁。”

“哦!”熊槐詫異的道:“犀首可否知道富丁對魏王說了什麼?”

公孫衍點頭應道:“回大王,富丁抵達大梁時,恰好魏國得知楚宋聯軍進攻滕城,當時,富丁勸魏國不要派兵插手滕城的戰事,但是遭到魏王的拒絕。接着,第二天,魏國從大梁派出三萬精銳增援公孫喜。”

“魏王不僅拒絕了趙國的勸諫,而且還增兵了,這倒是奇怪了。”熊槐心中生疑。

這究竟是趙國暗中支持魏國呢,還是說魏國打算在滕城下聯合齊軍與楚宋聯軍決戰?

不過,無論魏國是怎麼想的,魏國增兵一事,正入楚宋兩國下懷。

正想着,宋王的聲音傳來:

“楚王,寡人有些擔心,或許齊魏兩國是想與我們決戰了。所以,爲防萬一,理應立即派出斥候向東南兩方查探,以免齊將匡章金蟬脫殼,暗中來襲。”

熊槐聞言應道:“宋王說的是。”

說着,熊槐對一旁的景翠道:“柱國,立即派出斥候打探,將斥候的監視範圍從三十里擴大到六十里。另,安排士卒加固營防。”

“是,大王。”景翠應道。

熊槐說完,宋王便對宋將臧信道:“將軍,派出斥候打探西北兩面,同樣監視周圍六十里的地方。”

“唯。”臧信應道。

景翠臧信離去後不久。

陳軫與上官大夫引導着趙國使者王賁走進來。

“外臣王賁拜見楚王,拜見宋王。”王賁行禮道。

“免禮。”

王賁起身後,熊槐笑着向王賁問道:“不知趙王派先生來此有何貴幹!”

王賁此來本是鼓動楚宋聯軍與齊魏聯軍開戰的,結果,走到半路,楚宋聯軍就已經殺向滕地。

眼看主要任務已經輕鬆完成,王賁並沒有因此返回趙國,而是趕來滕城,繼續向楚宋兩國示好,並鼓動楚宋聯軍於齊魏兩軍決戰。

此刻,聽着楚王的詢問,王賁拱手行禮道:“大王,寡君聽說魏國不久前派兵攻打宋國,心中甚是憂慮,故特遣臣來拜會大王,並請大王不要對趙國有所誤會。魏國的事情,僅僅只是魏王自己的決定,而與趙國無關。

不僅如此,而且寡君聽到魏國背信棄義的消息後,還對魏王大爲惱火,若不是趙國的上郡正遭到秦國的攻擊,寡君一定不會袖手旁觀。雖然敝國不能對魏國出兵,但是,寡君已經派出使者向魏王施加壓力,讓魏王不要自誤,儘快向宋王以及大王道歉。”

雖然熊槐已經知道富丁出使魏國的消息,但現在聽到趙國的表態,還是心中一喜:“使者儘管放心,寡人自然知道趙國是趙國,魏國是魏國,從未將趙魏兩國混爲一談。”

“如此,寡君也就放心了。”王賁鬆了一口氣,頓了頓,又開口問道:“大王,寡人派臣來此,另有一事相詢。不久前貴國用將軍景陽換下將軍昭應,以致將軍昭應在大戰中離趙而去,不知是否是敝國招待不週,讓將軍昭應心中不快,故而請辭。”

感謝書友看灰機會飛的三千賞!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一千零一百零二章 匡章死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九百七十八章 捨得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憂思至今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質疑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齊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在齊 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