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

熊槐見王賁出言詢問,自然不會提這是對趙國的警告,於是,解釋道:“使者勿憂,此事並非是趙國的原因,而是楚國內部正常調換。秦國攻打趙國的上郡,寡人一直都是堅定的站在趙國這邊,不會讓聯軍從上郡退走的。”

王賁聽到熊槐的保證,似乎鬆了一口氣般:“如此,敝國也就放心了。”

就在說話間,一個將領進入大帳,開口道:“大王,滕相翟強來訪,請大王賜見。”

“翟強?”熊槐一怔。

楚宋聯軍趕到滕城不久,這個時候翟強來幹什麼。

求和亦或者是?

熊槐想起剛剛公孫衍說的,魏國派出的十八萬大軍。

既然魏軍已經出發前來此地,那麼翟強就肯定不是來求和的,剩下的,恐怕就是宣戰。

想着,熊槐笑道:“使者,滕相來訪,想必一定是來恐嚇寡人,向楚宋聯軍宣戰的,爲了避免誤會,不如請使者在一旁暫避,免得魏國會遷怒趙國。”

王賁一愣,拱手應道:“願聽大王吩咐。”

不久後,一臉憤怒之色的翟強走進帳中,行禮道:“滕相翟強拜見楚王,拜見宋王。”

“免禮。”熊槐應着,頓了頓,笑道:“不知先生來此有何貴幹?”

翟強聞言清了清喉嚨,然後醞釀了一下情緒,大聲道:“楚王,這話應該是臣向大王詢問纔是。此處乃是我滕國土地,二十里外就是我滕國都城,楚王宋王率領三十多萬大軍來此,不知意欲何爲。”

“···”

面對翟強的咄咄逼人,熊槐並沒有開口。

率軍來滕國,雖說是楚國提出,目的是爲了魏國,但是,畢竟楚國與滕國牽連不大,這種口舌之爭,還是交給宋國爲好。

果然,宋王聽到翟強的話,立即對惠盎使了一個眼色。

惠盎點了點頭,出來道:“先生此言差矣,此處何以說是滕國,分明是我宋國的領土,不久前被齊國聲子率軍強行奪了去,此刻,我楚宋聯軍來此,乃是爲了收復故土,驅逐齊軍。宋國的土地上,我楚宋聯軍自然可以來,可以往,可以去,可以留,無需向任何國家進行任何說明。”

“故土?”翟強聲音徒然增高到:“惠子,滕國之先乃是文王之後,武王之弟,滕國是武王親封的侯國,至今已有七百餘年,這裡自古以來就是滕國的封地,什麼時候變成宋國的領土了。”

“就在幾年前。”惠盎一本正經的道:“滕國爲我所滅後,滕地就是我宋國領土了。”

翟強冷笑道:“那麼現在齊國驅逐宋軍,復立滕國,這裡依舊還是滕國的土地,而不是什麼宋國故土。”

“不然。”惠盎搖頭道:“宋國攻打滕國是有原因的,三百多年前,齊桓公召集宋滕等國盟誓,說各國相互親近,不能堵塞河流影響他國農事,結果,十年前,有一條從滕國流向泗水河水乾枯,這就是滕君違背盟誓,肆意對他國進行打擊的罪證。”

翟強全然不信道:“河流乾枯這麼大事,我怎麼沒有聽說過。”

惠盎幽幽的道:“先生遠在魏國,對此事不知,可以詢問滕君,一證真假。”

“···”翟強愣了愣,開口道:“就算河流乾枯,可能也並非人禍,可能只是天災罷了,難道宋國就能以此吞併滕國嗎?”

“當然不能。”惠盎接着道:“兩百多年前,晉楚齊秦率領天下各國盟誓,小國要尊敬大國,並且各國相互通商,不能私設關卡,以堵塞道路,否則,其他國家就可以出兵懲罰,直到國家滅亡宗廟斷絕爲止。

滕國位於齊楚兩國之間,卻不朝拜楚國,而且,滕國位於商路要地,卻私設關卡,阻塞商路,讓齊宋兩國不能交流。故而,敝國請示齊楚兩國之後,得到齊楚兩國准許,這才依照盟約吞併了滕國。

自此,滕國就是我宋國的領土。”

這時,作爲宋相的上官大夫開口道:“我宋國攻打滕國,可是經過齊楚兩國同意,這纔出面教訓滕國。否則,滕國的宗主齊國不開口,小小的宋國哪敢進攻強大的齊國的屬國呢。”

“這···”翟強本來還有心反駁,但是一聽宋國搬出齊國,頓時啞然。

一強一弱之間的對話,自然是誰的刀利就誰有道理,拳頭大才是硬道理。

但是旗鼓相當的二者對話,自然是誰的嘴利就誰有道理,師出有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纔是正道。

現在,翟強突然發現他說不過惠盎,面對惠盎的歪理邪說,竟然無法辯駁。

頓了頓,翟強想起齊魏聯軍,這纔有了底氣,依然強硬的道:“就算滕國有錯,就算宋國伐滕有齊楚兩國的支持,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宋國就可以滅亡滕國,就可以殺害滕君。

滕君乃是天下聞名的仁義之君,我聽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像滕君那樣的賢者,怎能身死國滅,宗廟不存呢。宋國就算攻破滕國,也應該只是告誡滕君,然後退兵回國,怎能就此滅亡滕國呢。

齊國之所以將宋軍從滕城中驅逐,不是因爲別的,就是因爲宋國在滕國一事上,所作所爲超出了齊國的底線,齊國想要讓宋國敲打滕國,而不是讓宋國滅亡滕國。如今滕國復立,正是表明了齊國的態度。”

惠盎嗤笑道:“這天下有實無名的人不少,有名無實的人更多,那滕君聲名在外,號稱天下一等一的仁君,這樣的仁人君子,按照天下的看法,只需五十里地,就足以自保了。但是,滕國的土地百里,面對我宋國大軍,僅僅堅持了一月,城破國亡,這不就是說明滕君的賢名實則有名無實,沒有得到滕國百姓的擁戴嗎。

況且,我聽說真正的仁君,必定會使百姓富裕,各有所依。但是,宋軍進入滕國後,發現滕國富則富矣,然富在滕君。滕國百姓不過是果腹而已,而滕國的府庫中,糧食財物堆積如山,這不就是說明滕君收刮無度嗎。這樣的人,怎能說是仁君,不過一個欺世盜名之輩罷了。”

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七百零七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協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質疑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四百六十章 議定婚期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