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

趙國衰弱背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趙襄子在選擇趙氏繼承人的問題上,出現了嚴重失誤,跟幾年前燕國燕王噲讓國之子的事有一些類似,雖然沒有那麼嚴重,但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嚴重違背了這個時代的繼承製度。

這件事就是,趙襄子在確立趙國繼承人的時候,沒有選擇自己的後人,而是選擇了大哥的孫子,導致趙國再度發生宗室戰爭,趙國的實力就在內亂中嚴重損耗。

這還不算,趙國還陷入一個怪圈,幾乎每一代都要發生一次宗室內戰,導致趙國實力受損。

趙武靈王他父親趙肅侯時,曾經發生公子範偷襲都城邯鄲謀反的事,他爺爺趙成侯時,曾經發生公子勝與趙成侯進行武力爭奪國君位置的事,他太爺爺時曾經發生公子朝作亂謀反奔魏一事(公子朝謀反失敗奔魏,接着連魏偷襲邯鄲失敗,這一連串事件,就是導致三晉同盟開始瓦解的直接誘因,將三晉同盟撕開了一個大缺口。)

對於趙國的宗室戰爭,其他各國全都看得眼花繚亂應接不暇,趙國成爲各國中的一朵奇葩。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對於自己父親留下的託孤重臣肥義的意見,趙武靈王是十分重視的。

趙武靈王向肥義詢問:“不知道我們趙國應該如何。”

“大王,我們趙國之所以要立公子職爲燕王,就是因爲他是秦王的外甥,可以用他把秦國拉下水。如今秦國已經有一半身子陷入水中,我們趙國應該在加一把力,請公子職再次求援秦國,將秦國完全拉入水中,催促秦國儘快出兵,共同討伐齊國。”

“另外,魏國因爲我們趙國拒絕魏軍入境一事,而對我們有所怨言,但是面對抗齊的大是大非,魏國也不能置身事外。我們趙國面臨齊國從齊燕兩個方向的壓力,魏國和我們趙國一樣,同樣也面臨這齊國從齊宋兩方面的壓力。”

“所以一方面要說服魏國一同派出使者,前往秦國,催促秦國儘快出兵,另一方面,也要繼續催促魏國繼續向前線增兵,以緩解我們面對燕國境內齊軍的壓力。”

魏國之所以和趙國發生齷齪,是因爲趙國想借着各國抗齊的時候吃獨食,控制住公子職,打算獨自送他回國,以獲得確立燕王的收益。

趙武靈王聽着肥義的建議,點了點頭,齊楚雖然絕交,但是趙魏兩國所面對的齊國,依然還是那個不曾被削弱的齊國,楚國本來就沒有幫助齊國牽制趙魏,楚國的退出,對趙魏來說,在秦國出兵以前,並沒有實質性的意義。

“依相國所言,聯合公子職,再次派出使者,請秦國出兵。派出使者,前往魏國進行交涉。”

如果說趙魏兩國對於秦國和楚國講和是高興,那麼齊國對於楚國的背叛就是極端憤怒的。

如果不是因爲楚國是一個大國的緣故,如果不是齊國目前所面臨的外交環境極端惡劣,那麼齊宣王恐怕已經派兵攻打楚國了。

齊國臨淄。

“嘩啦”一聲響動,齊宣王將桌上的東西全都掃到地上,差點直接掀了桌子。

稍稍平息心中的怒氣後,陰沉着臉色向羣臣問道:“楚國和我們正式絕交了,秦國已經騰出手來,極有可能和各國合兵一處進攻我們齊國,到時秦趙魏韓四國進攻,燕國必然再次反叛,我們齊國應該如何是好。”

田嬰道:“大王不必擔心,秦國跟我們齊國隔着魏韓兩個國家,要是秦國真的越過魏韓來攻打我們,那麼桑丘之戰就是秦國的前車之鑑。”

“楚國也不需要擔心,自從秦國奪下巴蜀後,楚國就一直謀劃攻打秦國。如今對楚國威脅最大的不是我們齊國而是秦國,所以楚國是不會冒着郢都被秦國偷襲的危險,而來攻打我們齊國的。”

“其他各國失去了秦楚的支持,哪怕三晉聯合起來,我們齊國也不懼。”

田嬰是孟嘗君田文的父親,和齊宣王是兄弟,這兄弟倆的關係很複雜,一個猜忌與任用並存,另一個驚懼與歸附同行。

最出名的一件事,是齊宣王剛剛即位之時,田嬰因爲種種原因辭職回到封地,後經門客說和,兩人決定不計前嫌。

田嬰到朝廷,齊宣王就請他做國相。田嬰表示辭謝,如是再三推辭,後不得已才接受國相的位置。七天以後,田嬰以有病爲名堅決要求辭職,三天以後齊宣王才答應他的要求。

這一場兄友弟恭,十天國相的鬧劇,在當時造成了很大反響。

田盼微皺眉頭道:“大王,雖然我們齊國曾經在桑丘大敗秦國,但是如果秦國再次出兵攻打,我們也不能不防,這一次和桑丘之戰不同,上一次秦國是孤軍作戰,而這次是秦趙魏韓四國聯合。”

“而且對於背信棄義的楚國,我們齊國也不能輕易地放過,必須要打擊楚國纔是,免得宋國生出異心。”

田盼是齊國的一名老將,昔日魏惠王向齊威王問寶,田盼就是齊國的四寶之一,主要工作是防備趙國,在田盼的防禦期間,當時號稱令隔河相望的趙人不敢下河捕魚。

齊宣王問道:“如今我們齊國正在和趙魏兩國對峙,不宜和楚國在發生衝突,那麼如何教訓楚國?”

田盼回答:“大王,只需要派使者帶着禮物向秦王問好即可。”

齊宣王聞言稍加思索,立即明白過來。

只要齊國向秦國表示服軟,再送上一些禮物,只要齊國的使者到了秦國,也不需要秦國答應什麼,那麼同樣被各國孤立的楚國,必然會胡思亂想疑神疑鬼。

要是楚國沉不住氣,再次將大軍派出防備秦國,那麼秦國就會再次被楚國牽制住,如此一來齊國就是花費極少的代價,取得重大的成果。

而且這個簡單的離間計,對貌合神離的四國聯盟同樣有效。

就算離間計失敗,對齊國來說也沒有損失。

“好,派出使者向秦國問好。”

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一百三十章 麪粉計劃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二百七十七章 輕取西都第一百二十章 秦韓退兵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九百六十一章 突圍而出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殺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七百七十六章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二百九十六章 結盟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