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

田盼接着道:“大王,我們離間秦楚關係還不夠,畢竟我們齊國纔是當前各國的主要打擊對象,爲了防止楚國和秦國合流,一同出兵攻打我們齊國,還需要穩住楚國,最起碼不能讓楚國出兵攻齊,威脅宋國或者齊國南部。”

“所以,我們不僅要派出使者前往秦國,同樣也需要派出使者前往楚國,用重利賄賂楚國,誘使楚國攻打秦國。對於楚國來說,我們齊楚在淮泗地區僵持不下,誰也奈何不了誰,但是秦楚則不然,楚國難以威脅秦國,但是秦國卻可以輕易攻打楚國。”

齊宣王會意,現在齊國可以挑撥楚國,卻也不能過分,否則一旦楚國惱羞成怒,和秦國一同出兵攻打齊國,那齊國就惹上了大麻煩。

這時太子傅淳于髡出來對齊宣王道:“大王,正如盼子所說,秦國對楚國的威脅極大,爲了消除秦國對楚國包括郢都在內的江漢一帶的威脅,故而楚國一直對秦國的南鄭有窺探之心,秦楚雙方在漢中全都集結了重兵相持。”

“秦楚之間的矛盾,要麼楚國遷都,要麼秦國丟失南鄭巴蜀,否則兩國必然要大戰一場。如今因爲我們齊國的關係,秦楚之間暫時講和,但是他們的和平關係是極不牢靠的。只要一有機會他們就會撕破臉大戰一場。”

“所以,爲了避免齊楚兩國聯合攻齊,我們齊國可以爲秦楚創造一個機會,讓他們大戰一場。”

淳于髡是齊國的一位名人,在稷下學宮擁有極高的地位。

他出身低下,曾經受過髡刑(就是部分或者全部剃髮的刑罰,歷史上曹操以發代首的故事很出名,在戰國應該算是很嚴重的刑罰了吧),被人叫做淳于髡,而且還是齊國地區的贅婿。

贅婿源自於春秋時齊國的風俗。當時齊國風俗認爲,家中的長女不能出嫁,要在家裡主持祭祀,否則不利於家運。這些在家主持祭祀的長女,被稱作“巫兒”,巫兒要結婚,只好招婿入門,於是就有了贅婿。

贅婿在女家的地位很地下,在男權主義的時代,贅婿幾乎和下人等同。

淳于髡因爲能直言敢諫,能言善辯,早在齊威王時,就以及得到齊國的重用。

就在幾年前,齊宣王爲太子田地尋找老師時,就選中的淳于髡。

齊宣王聽到淳于髡的話,微微眯着眼,思考了一下,問道:“請賢卿細說。”

淳于髡道:“大王,秦楚兩國因爲齊國而保持克制,但是這種因爲外力而維持的和平,也極有可能因爲外力而崩潰,所以我們只需要爲秦楚兩國中任意一國創造一個機會,他們兩國肯定就會爆發大戰。”

齊宣王問道:“那麼我們如何創造機會。”

淳于髡回答:“無論是秦國還是楚國,我們都可以創造機會。”

“如果要爲楚國創造機會,只需要我們齊國派兵攻打趙魏任何一國,讓他們向秦國求援,逼迫秦國出兵。只要秦國的軍隊主力救援三晉,那麼必然會造成國內兵力不足。然後我們齊國派出一位能言善辯之士,勸說楚國攻打巴蜀南鄭。”

“只要秦楚之間再次爆發大戰,那麼在前線和我們齊國作戰的秦軍,必然會出現不穩,要是秦國頂不住楚國的壓力,將秦軍調回秦國,那麼單憑趙魏兩國,就不是我們齊國的對手,燕國就算是我們齊國的領土了。”

“如果要爲秦國創造機會,只需要在其他地方牽制住楚國即可。雖然我們齊國不能向楚國出兵,但是一直和楚國作戰的越國可以。我們向越國送出重利,引誘越國和我們齊國結盟攻楚,說我們齊國進攻楚國北部,請越國出兵攻打楚國東部,那麼,楚國面對越國的壓力,必然會將在西部和秦國對峙的部分主力調往東部。”

“然後我們齊國只需要和秦國表達結盟攻楚的意向,秦國必然會攻擊楚國的西部。和遠在東方的齊國相比,近在咫尺的楚國,才能讓秦國獲得收益。救燕的虛名和楚國的實利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秦王會考慮的。”

齊宣王思考片刻,道:“出兵攻打三晉,必然要損耗我們齊國的實力,戰爭一旦爆發,就難以控制,況且壯大原本就已經十分強大的楚國,對於我們齊國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

“至於損失一些錢財利益,教訓一下背信棄義的楚國,對富有的齊國來說,實在是小事一件。”

決定後,齊宣王立即安排使者攜帶重禮前往越國,請已經騷擾楚國多年的越國,繼續進行起未竟的大業,加強騷擾楚國的力度。

“只是,如果秦楚兩國全都不上當,或者楚國已經決定和秦國聯合,一起攻打我們齊國,又將如何是好?”

這一種情況就是齊國所面臨的的最壞的結果。

齊宣王這些日子也是一直在擔心這個問題。

“大王,絕對不能出現這種情況,但是如果萬一出現這一種情況,我們齊國首先要做的就是收縮我們齊國的勢力範圍,進行防禦戰爭,在防禦中拆散各國的同盟。如果防禦戰不利或者失敗,而外交還沒有取得成果,那麼就只有從燕國撤軍一條路。”田盼道。

齊宣王瞭然,一旦出現自己說的情況,齊國就會面臨巨大的危機,那麼不要說能不能保住燕國,就是保住齊國本土不失,也是一件難辦的事。

齊國和秦國不同,齊國是防線,秦國是防禦點,對於齊國來說,很多地方都是突破口,一旦一處防線失守,敵人就可以長驅直入,進入齊國腹地,尤其是面對周圍所有國家圍攻的情況下。

楚國。

很快十天就過去了。

今天就是大朝議的日子。

天還沒有亮,郢都就從沉睡中醒來,貴族所在的區域,就開熱鬧起來,準備前往楚宮參加朝議。

太陽升起之時,楚國的大臣已經全部到達楚宮的議事大殿。

“令尹,您老是我們楚國的老臣,是我楚國的頂樑柱,深得大王的信任,可否知道大王這次要做什麼,怎麼突然召開大朝會?”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齊趙結盟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八百八十二章 趙國出兵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六章 燕國滅亡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歸來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五百八十七章 矛盾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襲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