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

鬥由說完,陳軫應道:“太府尹放心,在下會加大對齊國的探尋力度,儘快查明此事。”

陳軫說完,熊槐搖了搖頭:“僅憑我們在齊國的探子,短時間內恐怕難有結果。畢竟齊國乃是大國,如果齊國將製作麪粉的作坊藏在一個偏僻的地方,或者說放在一個海島上,那麼我們一兩年內根本查不到真相。”

景鯉詢問道:“不知大王的意思是。”

熊槐沒有回答景鯉的問題,而是向陳軫問道:“賢卿,天下各國的種植麥米的衆寡情況是怎麼樣的?”

陳軫答道:“大王,現在各國種植的麥米數量,當以我們楚國爲首,江淮之間,今年通過強制推行,種植的數量普遍超過接近七成,最高的地方,種植的麥米已經與粟米相當。可是以爲內今年要修建水渠的緣故,江漢之間種植的麥米,恐怕還比不上去年。”

熊槐聞言點了點頭,修建水渠的壯丁大都是江漢的百姓,這自然會影響麥米的種植。

陳軫說完楚國,接着繼續道:“接下來的國家,當數齊國,因爲齊國糧食被燒,饑荒的壓力瞬間壓在齊國身上,故而在齊國的強制推行下,齊國各地種植麥米的數量,達到了驚人的六成。”

“其次便是燕國,因爲燕國遭到齊國洗劫的緣故,齊國退兵燕王職即位後,燕國內部呈現出嚴重的危機,所以燕王爲了儘快恢復燕國的實力,同樣也大力推行麥米,只是效果不佳,種植數量只有三四成左右。”

“另外,魏韓兩國以及宋國,因爲靠近楚國的緣故,因爲楚國的麥米與粟米等價,所以,受此影響,三國種植的麥米數量接近超過兩成接近三成。”

“至於秦趙兩國,秦國因爲土地不適合種植麥米,麥米產量較低,所以並沒有種植太多麥米,僅僅只是爲了備荒,才種植了一點。趙國因爲離楚國太遠,也沒有種植多少。”

陳軫說完,熊槐便開口道:“天下各國的麥米情況很明顯,那就是齊楚燕三國最多,其中,我楚國,纔是天下各國麥米最多的。除去齊國以外國家所種種植的麥米,哪怕全都加在一起,恐怕也比不上我楚國的麥米。”

景鯉三人全都點了點頭。

熊槐頓了頓,繼續道:“我楚國的麥米雖多,但是大都集中在江淮一帶,這一片區域與齊國接壤,這就爲齊國收購我楚國的麥米提供了一個便利。”

“所以,寡人打算對齊國進行試探,提高粟米的價格,同時,降低麥米的價格。因爲我楚國的百姓可以用麥米爲粟米抵稅,所以,即便楚國的麥米價格遠低於粟米,那麼,百姓也不會將麥米低價出售,而是會選擇將麥米用來抵扣粟米的稅收。”

“齊國若是沒有發現麪粉的製作方法,只是把麥米當作應急的糧食,那麼僅僅只是收購其他各國的麥米那也足夠了。”

“若是齊國發現了麪粉的製作方法,一定會對江淮的麥米眼饞,會繼續提升麥米的價格,直到齊國麥米的收購價格,超過楚國的粟米價格,以讓楚國的麥米流入齊國。”

鬥由想了想,開口道:“大王,此策可以一試。”

見鬥由認可,熊槐點頭道:“好,那麼賢卿可以部署計劃,將粟米漲到一百八十錢,麥米跌到一百錢。”

“唯!”

接着,熊槐又對陳軫道:“賢卿,查探齊國的行動同樣不能停止。”

陳軫應道:“是,大王。”

見楚王下令,景鯉開口道:“大王,一百六十錢的價格,對百姓來說實在太高,我們是否效仿齊國,對百姓進行低價售糧。”

熊槐想了想,搖頭道:“不必了,如今已是二月,江南的麥米即將成熟,用不了多久,糧價就會掉下去,左右不過一月的時間而已,無需進行擾民盤查遊民,只需足量供應菽豆便可。”

······

齊國。

季子向齊王稟報道:“大王,楚國那邊的糧價又出現了變動,這次粟米的價格已經漲到一百八十錢,但是,與粟米不一樣的是,麥米的價格跌到了一百錢。”

齊王一怔,不解的問道:“季子,楚國這是何意?”

“寡人記得自三年前開始,楚國的麥米價格就一直與粟米相同,怎麼現在楚國不再維持這一措施了。”

季子沉吟道:“大王,依臣之見,有兩種可能。”

“其一是楚國江南的麥米即將成熟,若是楚國繼續維持如此高的價格,以楚國的財力,恐怕難以承受。故而,楚國正在逐步降低麥米的收購價格,免得百姓集中賣糧。”

齊王微微頷首,他方纔想到的,也是這一點。

楚國的洞庭一帶乃是楚國重要的產糧區,也是楚國糧食成熟較早的區域,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

“這第二種可能性,或許也是楚國對我們試探。”

“我們這幾個月來,一直與楚國一般,將麥米的價格保持與粟米一致,這肯定已經引起楚國懷疑,楚國肯定以爲我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這才用這種方式進行試探。”

“若是我們同樣與楚國一樣,提升粟米價格而降低麥米價格,應該會打消楚國的疑慮,以爲我們只是今年缺糧,來年就不會因爲缺糧而與楚國競爭了。”

“只是這樣一來,因爲楚國的稅收制度,那麼江淮的麥米就會被楚國百姓與勳貴用來交稅,而不會把麥米走私到齊國。”

齊王目光一沉。

之前爲了防止石碾的消息走漏,齊國可是直接暫停了所有的石碾,就是爲了避免出現現在的這種情況。

齊國雖然能瞞住其他國家,但是面對楚國這個比齊國還要先發現麪粉製作方法的國家,起疑試探,也並非不可能。

此刻,齊王心中難以確認,沉吟片刻後,開口問道:“季子,不知卿以爲以爲楚國的目的是那一種?”

季子面色凝重道:“大王,臣的看法,第一種可能性很高,但是也不能排除第二種可能性。”

齊王見季子也不能保證,便沉默下來。

片刻之後,齊王再次詢問道:“季子,不知石碾能製作麪粉的事情,能瞞住各國多長時間?”

能瞞多久?

想到石碾的情況,季子搖了搖頭:“大王,此事很難瞞住,石碾不僅我們齊國有,而且宋楚越魏四國也有少量流傳。只是宋魏兩國不提倡製作麪粉,這纔沒有在第一時間被人發現罷了。”

齊王點了點頭,因爲其他國家不提倡麪粉,所以,其他國家的百姓有很大的可能連麪粉都沒有聽說過,更別提麪粉是用麥米做的了。

既然連麪粉都不知,自然也就沒有挖掘出石碾的其他用法。

只是,齊王一想到齊國一年前就有百姓用石碾製作麪粉,便嘆道:“寡人知之矣,百鳥在手不如一鳥在林。就連鬼神也只知道一年之後的事情,寡人哪裡還敢期待來年!”

“所以,請季子與江淮一帶的個國貴族商人接觸,就說寡人願意高價收糧,麥米的價格與粟米相等,不,不僅是麥米,而且菽豆也一樣。”

季子應道:“唯。”

新年快樂!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三百二十一章 離間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襲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五十九章 犀首說楚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破鏡難圓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戰 五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齊國戰敗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四百三十五章 離心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