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

接着,鬥由見楚王臉色一僵,不太好看,心中便知,楚王對這種徵召丁壯幫商人運糧的事情有排斥。

因爲即便徵召百姓,也不是楚王想徵就可以徵的,楚王也好,貴族也罷,也得講規矩。

想着,立即開口道:“大王,這種情況也不需要多久,只需在麥米收割後實行兩三月,便可以取消。”

見楚王臉色稍緩,鬥由繼續道:“最後,封閉所有前往齊國的關口。”

“如此一來,便能儘可能的防止楚國的麥米被賣到齊國。”

熊槐聞言長長的嘆了口氣,太麻煩了,事倍功半啊!

當時楚國收購三晉齊國的麥米時,還覺得有許多便利,現在輪到齊國收購楚國的麥米,想要阻止,便是困難重重。

如果可以,熊槐真想效仿鹽政,將糧食也進行專營。

當年管仲發明的國營食鹽,可是爲各國提供了許多斂財的方法。

只是糧食專營根本行不通,各國都不能禁止百姓和商人買賣糧食,最多,就是通過平糶府掌控糧價。

原因不是別的,就在於糧食不僅是食物,而且還是貨幣。

各國向官員發放俸祿,發的就是糧,而不是錢,農民購買衣服農具,大部分都是直接用糧食換。

比如許行,昔日陳相與孟子辯論,許行大部分的生活用品,都是用糧食換的,而不是用銅錢買的。

至於銅錢,抱歉,不僅兵器用銅,而且許多地方也需要用銅,活人要用,死人更要用,天下沒有那麼多銅。

否則,正常情況下,糧價就是不是三四十個銅錢就可以換一石上等的粟米了。

現在這時代,黃金通常是禮品,基本上除了大規模的交易,用的最多的,是賞賜以及行賄。

而商人買賣,纔會用銅錢,也只有在兵器上大量使用鐵器的韓國,纔會奢侈的大量製作銅錢,以至於楚國北方的地方,韓錢與楚錢並行,甚至韓錢比楚錢還靠譜。

至於普通的百姓,一般用糧食做爲貨幣,極少用銅錢。

所以,禁止糧食買賣,那就是禁止百姓使用貨幣,限制百姓交易,一旦這樣做,民怨沸騰之下,國家肯定會蹦。

只是,在沒有其他辦法的情況下,熊槐只能向景鯉陳軫詢問道:“對於太府尹的建議,不知令尹與刺史令以爲如何?”

景鯉想了想,他也拿不出更好的建議,於是拱手道:“大王,臣以爲可行。”

在陳軫附議後,熊槐點了點頭,對鬥由道:“好,太府尹,此事寡人就交給你了。”

“臣領命!”鬥由應道。

至於洞庭的麥米,熊槐沒問,鬥由三人也沒有提,全都忽略了。

說完楚國的糧食,熊槐繼續問道:“三位賢卿,我楚國的糧食還好辦,只是其他各國的糧食,不知諸卿可有辦法與齊國競爭。”

“大王,這···”景鯉聞言,遲疑的開口道:“大王,現在情況不明,齊國在麥米收穫後的收購價格還不明朗,若是齊國的收購價格太高,那麼我們恐怕無力與齊國競爭!”

熊槐愣了愣,點頭道:“也對,那麼就看數月後,齊國的收購價格吧。”

時間緩緩來到四月。

南方衡山腳下,此時正是一幅忙碌景象。

在其他地方麥米還未完全成熟之時,這裡的麥米已經開始成熟,並邁入收穫時節。

作爲楚國最南方的封君,雷侯的領地就在位於衡山腳下。

雷侯領地並不小,超過百里,但是人口是最大的問題,不足一千戶,再加上領地多是山林沼澤河流,瘴氣橫生,溼氣太重,開發困難,難以利用。

所以,雷候乃是楚國封君中最窮的那一批中的一個。

當然,託吳起的福,楚國曾大力開發洞庭,所以,洞庭附近的封君不少,勉強也有七八個,倒也不算楚國最窮的地方。

要說最悲催的,還要數同是江南,彭澤(鄱陽湖)區域的彭澤君以及贛君。

那裡纔是真正的窮鄉僻壤,連封君也只有兩個。

穿着一件單衣,帶着他的相與司馬,正在巡視領地。

行走在道路上,雷侯瞥了一眼路上的積聚的雨水,然後看着田間正忙着收割麥米的農夫,向雷相徐完問道:“徐相,這幾天天的陰雨天氣,讓我們的麥米又少收穫不少吧。”

徐完面色沉重的點了點頭道:“君上,正是如此,我們這邊的麥米不僅每畝少收穫兩到三鬥米,而且,接連數日的陰雨,還導致許多麥米還沒收割就發黴了。”

雷侯聞言長嘆一聲,道:“事倍功半,天不作美啊!”

自從楚王在楚國推廣麥米以來,雷侯身爲封君,當然也響應了楚王的號召,在領地內推廣過麥米,只是,效果不容樂觀。

如果是江漢之間的麥米是因爲缺水而導致麥米長勢不好產量低,那麼洞庭這一片的區域,則是因爲雨水太多而導致減產。

除了第一年,麥米收割時碰上連日晴朗的好天氣,每畝收穫了近兩石半的麥米。接下來的這三年,全都碰上陰雨天下,麥米收穫的麥米全都差不多兩石出頭,減產嚴重。

而且,更加令人絕望的是,在陰雨天氣裡,麥米在麥稈上就發黴了,這導致洞庭區域的百姓都沒人敢食用麥米,誰知道這發過黴的麥米會不會吃死人?

在不缺糧的情況下,沒有誰敢輕易嘗試發黴的麥米。

附帶的,洞庭區域的封君也不敢食用麪粉,天知道外面製作麪粉的材料是不是從洞庭傳出去的。

不過,好在楚王及時頒佈了新稅法,可以用麥米抵稅,於是,衆多響應楚王號召種植麥米的百姓以及封君,就把發黴的麥米曬一曬,然後等到秋收時,再用這些麥米混合品相良好的麥米,一起上交抵稅,倒也沒有出現浪費或者勞而無功的情況。

徐完聽到雷侯的感嘆,並沒有附和。

在洞庭這一片區域,四五月份碰上陰雨天氣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不正常的年份,纔會遇上晴朗的天氣。

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齊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九百九十八章 中山亡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九十六章 申差和秦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封城分軍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六百九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八百二十七章 封城抓捕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難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二百九十六章 結盟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