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

雷侯說完,停頓了一下,想起郢都外已經修好的那一條水渠,自言自語道:“去年許行向大王進言,說江漢之地不適合種植麥米,原因就在於水。”

“所以,大王纔會聽從許行的建議修建水渠,解決漢水流域缺水的問題。”

說着,雷侯向徐完問道:“你說那個許行有沒有辦法解決我們洞庭區域的陰雨天氣。”

徐完搖了搖頭:“君上,這應該不可能,自古以來就有解決水災缺水的,還從來不曾聽說有解決天候的。那許行名氣雖大,但是,天候這種事情,連上古聖賢虞舜都毫無辦法,最終在我們的南方被渴死,他許行能有什麼辦法?”

雷侯深感贊同道:“不錯,本侯也認爲是這樣。”

說到這,雷候略帶遲疑道:“可是,若是不解決陰雨天氣的問題,我們洞庭這一片區域全都不適合種植麥米。現在麥米能用來抵稅還好,可要是未來麥米不能抵稅呢?”

“本侯不僅擔心大王會強制推行麥米,而且還擔心麥米無用,百姓不再種植後,大王會以爲洞庭區域的百姓與封君特立獨行。”

徐完勸慰道:“君上,楚王仁慈,應該不會如此做的。否則,這次修建水渠,大王就不會只徵召江漢之間的百姓,並且在江淮之地強制推行麥米,而唯獨遺忘了洞庭之地。”

“江淮是楚國最重要的產糧區,江漢之間也是楚國的產糧區,難道我們洞庭就不是楚國重要的產糧區了嗎?”

“難道我們洞庭的百姓就不是楚國的百姓了嗎?”

聽到徐完的質詢,雷候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接着,身體一僵,又開口問道:“徐相,你說,既然大王如此,那麼大王肯定也知道了洞庭區域不適合種植麥米,那麼,你說,我們洞庭這兩年來,上交的麥米有很大的問題,大王知不知道?”

徐完聞言一滯,心虛不已的應道:“這···君上,大王或許還不知道吧!”

雷候聽着徐完的話,兩人面面相覷,對視一眼,又迅速撇開。

雷侯想起不久前,楚王曾下詔,徵集江淮江漢地區所有封君的麥米,但是唯獨捨棄了洞庭的封君。

這···

是不是說明大王已經已經知道了些什麼,只是在大王推廣麥米的起步階段,大王對洞庭的麥米,也就捏着鼻子認了!

想着,不由心有餘悸道:“徐相,這段時間,不是有許多魏韓宋越四國商人前來收購麥米嗎?”

“本侯冥思許久,如今我楚越兩國正處友好交往時期,江淮的封君們紛紛與越國的貴族進行聯姻。如今越國商人前來購糧,本侯覺得不能讓越國商人空手而歸,所以,本侯決定答應越商的請求,將手中多餘的麥米全部賣給越國商人。”

徐完聞言提醒道:“君上,請三思啊,雖然那些商人自稱是來自魏韓宋越四國,但是,天下誰不知道,現在,只有齊國缺糧,其他國家不缺糧,哪裡需要購買麥米。而且,越國那個國家,百姓不僅不吃麥米,而且越國南部那邊的情況與我們洞庭也差不多,肯定也有麥米在麥稈上發黴的現象。”

“所以,那些所謂的越國商人,十有八九就是齊國的商人,前來楚國購糧的。”

雷侯幽幽的道:“本君自然也知道這些,所以,之前一直都拖着沒有答應他們。但是,現在這情況,這半個月以來,陰雨天氣超過十天,眼看許多麥米發黴,難道本侯把這些發黴的麥米丟棄或者上交大王嗎?”

“與其如此,還不如趁着齊國的收購價格很高,將這些麥米全都賣給齊國呢?”

說着,雷侯像是在安慰自己道:“再說了,將這些麥米交給大王,這是對大王的大不敬,若是將這些無人食用的麥米賣給越國商人,那也是爲了消耗齊國的財力,何樂而不爲呢!”

“這···”徐完遲疑了。

雷候見狀,目光堅定道:“徐相,就這樣吧,你去請越國商人來,就說本侯同意出售麥米了!”

徐完見雷候已經下定決心,便應道:“是,君上!”

雷候接着道:“既然本侯決定要賣麥米,那麼就幹一票大的。我們洞庭的縣鎮不是還有許多百姓也種植了麥米嗎!徐相,你拿本侯的拜帖給雷地附近各縣的縣尹,就說本侯高價收購麥米,請他們幫忙,日後本侯必有謝禮奉上!”

“諾!”

······

郢都。

隨着時間進入麥米成熟時節,郢都的氣氛越加緊張起來。

此時,楚宮中,陳軫正一臉沉重的向楚王稟報道:“大王,如今洞庭的麥米的已經收割完畢,江淮之間的麥米也已經開始收割,但是因爲齊國一直維持麥米與粟米等價,導致楚越兩國的麥米,正在開始流入齊國。”

“這幾個月來,洞庭一帶出現爲數不少的宋越商人,頻頻與洞庭的封君以及商人接觸,準備大量採購麥米。”

“而且,從江淮一帶傳來的消息,我們楚國與越國的淮南地區,全都出現了大量的他國商人,主要以齊宋魏三國爲主。”

熊槐聞言面無表情的點了點頭,對這種情況,楚國上下全都有心理準備。

接着,熊槐向鬥由問道:“太府尹,太府在洞庭的部署如何了?”

鬥由拱手道:“大王,臣已經傳令給洞庭一帶的縣尹,讓他們全力配合太府冒充的魏韓商人購糧,如今洞庭百姓手中的麥米,十之七八已經落入太府。”

“臣已經派人與齊國來的商人談妥,以一百錢的價格,出售麥米給齊國。如今,只等齊國商人將洞庭的麥米運走了。”

至於爲什麼是一百錢,那是因爲,自從楚國江南麥米開始收穫後,齊國也不願意做冤大頭,下調了麥米的價格。

“好!”熊槐笑着點了點頭。

將洞庭的麥米賣給齊國,這是數個月前就開始部署的計劃。

早在一年前,刺史府前去各地採風的刺史,就在洞庭一帶發現了洞庭麥米的異常。

那裡的麥米竟然在麥稈上發黴!

然後,洞庭的百姓與封君們自發的對那些發黴的麥米進行處理,然後又全部上交給太府。

而後,又因爲麥米可以用來抵稅的政策,導致洞庭的百姓不僅沒有打消種植麥米的念頭,而且還有大量百姓擴大了種植的規模。

對此,熊槐深感無力,畢竟,也不能出爾反爾,在楚國境內實行兩稅制吧!

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五百五十九章 再幫一把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六百章 心傷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換大臣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一百六十七章 封君上書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聯軍潰敗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