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

對於改革傳統服裝這種事情,各國對此並不排斥。

因爲這在以前也不是沒有出現過,最起碼齊桓公與管仲就幹過。

當年管子治國有方,齊國的經濟膨脹,紡織業出現產能過剩,織布多的都賣不出去。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管仲建議齊桓公改革服飾,將原本就很寬大的衣服進行改良,改的更加寬大。

當然,管子當年並沒有強制推行,而是讓齊桓公親自穿上讓人精心設計的服裝在羣臣面前顯擺。

有了齊桓公的現身說法,上行下效,羣臣紛紛跟進,以這種衣服爲美。接着,齊國憑藉其強大的影響力,很快將這種衣服推廣到各國,在天下風靡流行起來。

於是,管仲用這種辦法,迅速消耗了齊國織布的產量。

可見,世人對服裝改良並不是一味的排斥,只要看着順眼,沒有顛覆性突破,也就自然而然了。

但是,現在趙王強制推行胡服,而且還不是對服飾進行改良,而是直接接受胡人的衣服,這就不能忍了。

趙國的羣臣本來就對胡人的衣服有歧視,現在趙王還強制執行,這就是牴觸外加逆反,多重心思加在一起,變法的難度憑空高了數個臺階。

熊槐見此點頭道:“衆卿所言極是,寡人深以爲然。”

景鯉見楚王也認同趙國的變法也會失敗,頓時鬆了口氣。

熊槐停頓了一下,再次開口道:“寡人在想,若是趙王向羣臣妥協,或者說服趙國羣臣接受變法,令趙國重新穩定下來,那麼會怎麼樣?”

景鯉答道:“大王,若是趙國穩定下來,這不就是回到原來的軌道,更有利於我們的伐越計劃嗎?”

熊槐搖頭道:“若是沒有趙王變法這件事,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但若是出了這一件事,那麼寡人自然就不會這麼算了。”

“所以,寡人決定派人送信給趙王,向趙王敘述華夷之別,並請趙王三思。”

“當然!”熊槐頓了頓,繼續道:“僅僅是去信還不夠,寡人打算派出使者前往趙魏兩國,邀請魏王韓王一同勸說趙王,勸趙王別做傻事。”

楚魏韓三國勸阻,無疑會讓其他國家以爲趙王遭到孤立,其他國家不說,與趙國相距甚遠的楚國,肯定是對趙國不滿的。

這就是熊槐他的目的,就是爲了表達楚國對趙國不滿這一態度

按熊槐的意思,趙王的變法肯定會成功,趙軍的實力不僅不會因此而削弱,反而會因此而大增。

所以,楚國正可聯合魏韓趁機孤立趙國,讓秦國放心大膽的去攻打趙國。當然,以秦楚兩國的地形,秦國根本不會把楚國的態度放在心上。

實力強大的秦國與實力大增的趙國相互征伐,孰勝孰負,熊槐自己心中更偏向於秦國。

畢竟趙國的變法纔剛剛開始。

但,只要趙國能拖住一段時間,等到趙國的變法出現一定成效,出現大量騎兵的時候,那麼秦國要想打贏趙國,那就不是短時間能成功的。

至於說騎兵訓練困難,那要看是什麼人,現在趙國的騎兵基本上全是胡人構成,想要騎兵,只需向胡人招募,那就有大把的擅長騎射的騎兵,所以在騎兵上,趙國沒有問題。

只要秦趙兩國的戰事拖上一年半載,那麼楚國伐越的時機差不多。

熊槐一邊想着,一邊不斷的點頭。 wωw ⊕ttκд n ⊕C〇

想到妙處,不由笑道:“只要趙王拒絕了寡人與魏王韓王的好意,那麼寡人打算聯合韓魏兩國,孤立趙國。另一邊,秦國肯定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一定護出兵伐趙,到時秦趙相爭,豈不是一件美事!”

羣臣剛開始聽到楚王打算出言勸阻趙國,不由的點點頭,接着,聽到楚王要孤立趙國的想法後,全都一愣。

這···

楚王這是打算要坑趙國啊?

景鯉遲疑問道:“大王,如此一來肯定會引起趙王大怒的。如今趙國已經出現內亂的苗頭,如果我們楚國再這麼做,這樣豈不是給了秦國機會嗎?僅憑趙國之力,肯定不是秦國的對手!”

“大王,臣以爲,若是秦國伐趙,我理應鼓動魏韓兩國救趙,讓三晉與秦國火拼,這次啊是上策!”

景鯉說完,剩下的大臣們全都出言勸阻。

這個時候落井下石坑趙國,一旦趙國頂不住而投靠秦國,那最終的結果,同樣也會把自己坑了。

“衆卿的意思,寡人自然明白,無非是擔心趙國變法到時實力受損,無法抵抗秦國罷了。”熊槐搖頭道:“但,如果趙國的變法,不僅沒有導致實力下降,相反,反而使趙國的實力大增呢?”

“這···”景鯉突然臉色一變,問道:“大王以爲趙王的變法能成功嗎?”

熊槐聞言搖了搖頭,索然寡人肯定趙國會成功,但是這種信口開河的大實話,不可對外人言。

“趙王的變法能不能成功,寡人不知道。但是趙王如今已經在軍中換裝,趙國換裝後,實力大增卻是可以預見的。”

說着,熊槐笑道:“胡人的服飾寡人也看過,雖然不甚美觀,也不附和禮制,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單論方便這一點,的確比現在各國所穿的服飾方便不少。”

“如今這天下的戰事,早已過了以前守禮的時代,兵戰兇危,無所不用其極,自然是怎麼方便怎麼來。”

“所以,寡人以爲,趙軍換上更加輕便的胡服後,肯定會實力大增。”

昭雎聞言搖頭道:“大王,臣聞孫子云:兵之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法者,主用也。”

“故與各國爭鋒,首重道,天地將法其次,如今趙王捨棄的兵家大道,卻在軍用上改變,結果逆羣臣百姓之心,強制推行胡服,以致上下離心,這樣一來,又如何驅使羣臣百姓去征戰呢!”

“百姓不信,羣臣不附,即便胡服真的方便作戰,趙國又豈能打戰呢?”

熊槐搖頭道:“不然,寡人聞······”

話剛出口,熊槐瞬間打住,跑題了。

現在是趙王變法,又不是自己變法,他跟昭雎爭論根本毫無異議,就算說服昭雎又有什麼用!

再說,趙王變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現在纔剛剛開始,自己用不着心急。

拉攏魏韓,孤立趙國,讓秦趙相爭,完全可以等趙國變法全面展開以後啊!

想着,不由微微頷首。

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八百八十二章 趙國出兵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一百二十章 秦韓退兵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標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六十六章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壽縣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六百五十章 連環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