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

郢都。

“大王,邯鄲傳來消息。”陳軫得知趙國的事情出現扭轉,立即稟報楚王。

“不久前,趙王親自前往公子成府中,向公子成說明變法的重要性,次日公子成身穿胡服拜見趙王,趙王拜公子成爲大將軍。”

“其後,趙王再次親自前去公子文府中,接着,公子文朝拜趙王,被趙王委以重用。”

“如今,趙王已經說服邯鄲的羣臣,在公子成等宗室的帶頭下,胡服已經在邯鄲推廣開來。”

熊槐疑惑的看着陳軫,納悶道:“陳卿,這事不太對吧,趙成趙文他們就這容易就被趙王收買了。”

“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難道就是爲擡高身價,好把自己賣出一個好價錢。”

陳軫略帶尷尬的看了看楚王,這話不中聽,好像趙國宗室的乾的事情,如同賣身一般。

“大王,事情自然不會如此簡單,雖然是公子成向趙王屈服的,但是趙王也做出了讓步。”頓了頓,陳軫繼續道:“趙王對胡服進行了改良,將原本左衽的胡服改成右衽,以示趙王依舊不忘本,不會效仿蠻夷左衽的。”

熊槐點點頭,趙王在一點上讓步,的確極大的消除了羣臣的牴觸心理。左衽在華夏的服飾中也有,但是,一般來說,這是給死人穿的!

而現在,沒有那個國家是不信鬼神的。

陳軫接着道:“另外,趙王也在朝議中做出讓步,那就是上朝時,大臣不必穿胡服上朝。但是,若是在軍中,那麼趙國的將士,必需改穿胡服。”

“至於邯鄲的百姓,臣從邯鄲收集的信息來看,除了許多胡人換下華夏服飾,穿會原本的胡服以外,普通的趙國百姓,依舊對胡服充滿着排斥,並未聽從趙王的號令,改穿胡服。”

“而趙王對此,也沒有強制百姓改穿胡服,但是對於邯鄲以外的官吏,趙王已經正式下詔,必需穿一段時間的胡服,以示趙國改革的決心,並引導趙國的百姓。”

熊槐聞言點了點頭。

這樣才說得通,若不然,原本鬧得沸沸揚揚的事情,就這麼輕易地妥協了,不僅讓天下人輕視趙國的宗室,而且還會讓趙國從此名譽掃地。

至於那些還在抗拒的百姓,無論說他們迂腐也罷,還是說他們守舊也罷,但在這滾滾潮流之間,已經無關大局。

更何況倉廩足而知禮儀,衣服對貴族而言是禮儀,但在平民哪裡,這僅僅是蔽體取暖之物,怎麼方便怎麼來。

就在熊槐與陳軫繼續商談趙國的變法的時候,突然,李秋近前來報:“大王,司馬求見。”

“司馬?”熊槐一愣,立即吩咐道:“傳。”

“諾。”

很快,昭雎從外面走了進來,見陳軫也在,也不意外,拱手道:“大王,秦國傳來消息,不久前秦國出兵十萬,偷襲魏國,已經包圍魏國少樑。”

“什麼?”熊槐聞言大吃一驚,自己本以爲秦國會趁機攻打趙國,意圖從趙國手中奪回上郡,結果卻往往出人意料。

不過想想也對,如今趙國出現問題,各國的目光全在趙國身上,而趙國本身也做好了戰爭準備,此時與其伐趙,還不如趁機攻打在一邊看熱鬧的魏國。

以有心趁無心,結果可想而知。

熊槐立即詢問道:“司馬,那麼現在魏國有沒有派人前來求援?”

昭雎搖了搖頭:“回大王,目前臣還沒有收到消息。”

說着,昭雎看向陳軫:“刺史令,你那邊的消息一向靈通,不知是否有查到魏國有沒有派出使者前來求援。”

陳軫聞言拱手道:“大王,臣立即就去查探。”

“好!”熊槐應道。

魏國大梁。

此時,樓庳一臉古怪的向魏王道:“大王,少樑那邊傳來消息,少樑被圍,少樑守派人求援,說秦軍攻勢兇猛,他快擋不住了,故請大王速派援軍。”

“另外,犀武已經傳來消息,汾陰固若金湯,請大王勿憂!”

魏王點了點頭,接着冷冷一笑:“莫非秦國上下以爲寡人傻了不成,派人救援,這不就是羊入虎口嗎?”

對於少樑,魏國上下本來就沒有打算要,收了幾個月的稅收,已經算是賺了一點浮財,現在既然秦國想要,那就拿去好了。

現在,魏王心中卻在擔心另一件事,想着,便向樓庳問道:“相國,如今秦國假意包圍少樑,寡人料想,秦國不是在引誘魏國,而是準備伺機偷襲趙國。”

“相國,你是寡人應該提醒趙王呢,還是應該裝作不知此事,坐觀趙國被偷襲呢?”

樓庳想了想道:“大王,上一次趙國得到了半個上郡,而我魏國卻毫無所得,趙國的強大,於魏國不利。”

“況且,若是提醒趙王,恐怕我們難以向各國解釋我們在少樑的行動。”

“所以,依臣之見,莫不如裝作不知此事,還可趁機削弱趙國!”

魏王沉吟片刻後,點頭道:“相國所言極是,趙王不聽寡人之言,執意進行變法,如今招致禍患,這也是趙國自找的,寡人就靜觀其變吧。”

“大王英明!”

·······

秦國兵圍少樑數日之後。

魏章帥十五萬秦軍偷渡延水,在趙軍大意之下,輕取一座縣城,接着,兵鋒直指上郡治所膚施城。

雖然在秦軍聲東擊西的策略下,上郡的守備有所鬆懈,但是,之前趙國的做的準備,屯兵十萬於上郡防備秦國。雖然因爲變法的事情,而人心惶惶,好在龐大的人數,還是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所以,將軍樂池坐鎮膚施城,另令人堅守河水渡口,短時間內倒也沒有城破之虞。

秦軍伐趙十日,破四縣,兵圍膚施。

秦軍伐趙的消息傳到各國,頓時令各國眼花繚亂。

楚國。

熊槐得知此事後,頓時鬆了一口氣。

結果已經明顯,秦國伐魏是一個幌子,伐趙纔是目的。

想着,熊槐眼中不由露出戲謔之色,趙國這纔將變法全面鋪開,那邊秦國就伐趙,這就又一番好戲了。

熊槐問道:“司馬,不知現在洛邑的那九萬聯軍到哪裡了?”

熊槐口中的九萬聯軍,就是常駐洛邑的天子護衛軍,楚國與三晉的聯軍,用來幫助各國防守的。

昭雎張口答道:“大王,之前魏國少樑被圍,將軍昭應得到魏王的求援,於是率領九萬聯軍前去救援。”

“其後,秦國偷襲趙國,各將經過商議,決定將聯軍一分爲二,其中四萬聯軍救援魏國,五萬聯軍救援趙國。”

“估算大軍的行軍速度,相必如今還在魏國境內。至於上郡,實在太遠,應該還需十餘日才能趕到膚施。不過好在趙軍早有準備,十萬趙軍堅守膚施,足以能保城池一兩月不失,時間上已經足夠了。”

熊槐聞言點點頭,秦軍雖然兇悍,但是趙軍據城而守,秦軍不僅沒有優勢,反而還有不少的劣勢。

只要樂池沒有腦殘出城與秦軍野戰,那麼等趙國的援軍抵達上郡,這場戰爭就有的打了。

第六百八十八章 鶡冠子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八百一十八章 吳侯獻女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秦使來楚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八百章 退意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三百二十一章 離間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蘭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一百三十章 麪粉計劃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一千零三章 夏澤無水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