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

此時,熊槐所想的卻是楚國的將來。

趙王變法尚且沒有剝奪貴族的既得利益,就遭到羣臣如此激烈的對抗,若是楚國呢?

以後,若是楚國進行變法,打算收回封君貴族對治下百姓的治權軍權呢?

楚國的封君們會像趙國的大臣一樣,來一場無聲的對抗嗎?

熊槐頓時迷茫了。

這一個結果他不敢去賭。

即便滅亡越國,然後打退各國的入侵,自己的聲望漲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恐怕那些封君該出手時,還是會出手的。

所以說,有了趙王的榜樣在前,硬來是不行的···

熊槐面上陰晴不定,見羣臣全都沒有說話,便開口問道:“陳卿,現在趙國是什麼情況?”

陳軫臉色有些泛白的應道:“回大王,現在趙國內部,趙王正與反對變法的大臣相持不下,邯鄲內的大部分重臣全都告病不出,趙王已經無人可用,趙國的政務雖然有肥義等人勉力維持,但是依舊逐漸陷入癱瘓之中。”

“而趙王見此,擔心各國趁機伐趙,已經下令趙國將軍樂池屯兵十萬於上郡,嚴防秦國的入侵。另令趙國將軍牛翦屯兵十萬於武城,防備齊國中山的進攻。並下令騎將帶佗帶領三千單騎進駐代地,震懾樓煩王與林胡王。”

“如今趙國的最新情況還沒有傳出,趙王依舊與羣臣相持,雙方誰都沒有低頭的意思。”

“但是現在趙王要百姓換裝的消息已經傳到百姓耳中,如今整個邯鄲全都流言四起。百姓們全都在說趙王昏聵,意圖羞辱趙國的百姓,要將所有的趙國百姓都變成胡人。”

“若是趙王與羣臣繼續對持,恐怕趙國大亂就在眼前。”

陳軫說完後,熊槐輕咳數聲,將羣臣的注意力全都吸引過來。

“衆卿,如今的時代,牽一髮而動全身,趙國雖遠,但是趙國的變法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無疑都會對楚國有影響。”

“況且,趙國的變法,不僅僅只是趙國一國之事,若是將周圍幾國全都牽連進去,無疑會令天下的局勢大變,所以,寡人心中有疑慮,不知諸卿何以教我?”

熊槐說完後,令尹景鯉皺着眉,率先開口道:“大王,趙王變華夏爲蠻夷的行爲,無疑是一件倒行逆施的昏聵之舉,所以才遭到趙國羣臣的抵制。”

“臣擔心的是,如果趙王遲遲不放棄變法,繼續與趙國羣臣對持下去,強行推動變法,很有可能就會引發趙國內亂,到時,趙國因此實力大減,恐怕無力應對秦齊兩國。”

“這對我們用趙國牽制秦國的事情,是極爲不利的。”

聽到景鯉的話,昭雎點頭道:“大王,令尹所言極是,一旦趙國內亂,恐怕秦國會立即出兵奪回上郡。”

“臣不僅擔心趙國無法抵抗秦國,更擔心的是趙國會在內憂外困之下會向秦國屈服,到時合縱聯盟必然會因此而瓦解。”

“屆時,秦國猛虎出籠,我楚國不僅要與齊國爭取三晉,而且還要與秦國爭奪三晉,這對我楚國來說,無疑是後患無窮!”

聽昭雎一提,景翠瞬間就想清楚了這一件是的後果。

對於楚國來說,只要合縱聯盟的存在,就是對楚國的最大利好,無論是楚國自己做盟主,還是趙國做盟主,只要合縱聯盟存在一天,那麼秦齊兩國總有一國會舉步維艱的。

若是合縱聯盟此時瓦解,不僅會對楚國的伐越一事產生即位不利的影響,更重要的,等楚國打下越國,各國重新改變外交策略時,不需要從合縱轉爲連橫,無疑會極大的縮短各國勾連的時間,那麼,留給楚國鞏固後方的時間,就變得短暫了。

想着,景翠出言道:“大王,司馬所言不錯,臣以爲我們需要牽制秦齊兩國,就算各國伐趙,那也得拖上一段時間,最起碼也得等到楚國做好準備。”

公孫衍見昭雎景翠全都開口了,立即跟着道:“大王,臣以爲司馬柱國所言有理,爲楚國計,我們應該立即聯絡韓魏兩國,再次出兵伐秦,以牽制秦國,震懾齊國。”

鬥由聞言臉色一變。

楚王不久前才決定休養生息,這纔多久,又要出兵伐秦,這···

心中暗罵了一聲,鬥由立即拱手道:“大王,請三思!我楚國現在的當務之急乃是修養,爲接下來的伐越行動做準備。”

“若是此時出兵伐秦,這就是損耗自己的實力去幫助千里之外的趙國,不僅會延遲伐越的時間,而且於我楚國何益?”

熊槐點頭道:“太府尹所言甚是。”

雖然不知道趙王是怎麼解決趙國羣臣的,但是毫無疑問,最後,趙國的變法成功了。

既然變法成功,那麼可以肯定的是,趙國沒有遭到各國干涉。

或者,現在這個時間點,趙國的變法問題已經解決也說不定。

想着,熊槐開口道:“趙國裡楚國太遠,而我楚國現在急需休整,所以,寡人決定不會爲趙國牽制其他的國家。”

頓了頓,熊槐笑着向羣臣問道:“只是寡人有一個疑問,那就是衆卿爲何一致認爲趙國的變法行動會舉步維艱,導致趙國內亂實力大減,無力與秦齊兩國對抗呢?”

景鯉聞言理所當然道:“大王,趙王棄華夏而近諸夷,如此人神共憤倒行逆施的行爲,怎麼可能會成功!”

說着,景鯉遲疑的看了一下楚王。

難道?

楚王見趙王變法,然後靜極思動,又想在楚國掀起一場變法?

想着,不由一臉沉重的看向楚王,問道:“不知大王以爲趙國的變法能否成功?”

熊槐聽見景鯉詢問,沒有回答,而是向羣臣問道:“不知衆卿以爲如何?”

昭魚聞言立即答道:“大王,臣愚鈍,看不出趙國是否能成功,但是臣以爲,如今邯鄲的局勢,若是趙王不妥協,那麼趙國必然會內外交困,實力大減。”

唐昧接着道:“大王,趙王若是僅僅在軍中換胡服,這或許可行,但是趙王強制要求羣臣穿上胡服,這就強人所難了。”

唐昧說完,羣臣全都露出深以爲然的表情。

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一千章 出兵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五十九章 犀首說楚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國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四百六十章 議定婚期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楚伐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