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

過了一段時間,陳軫再次來報:“大王,秦國使者與齊王密談一個多時辰,不久前離開齊王的住所,正在我們這裡趕來,似乎秦國使者是來求見大王的。”

熊槐一愣,詫異道:“莫非齊王拒絕了秦國的和談,否則秦國使者爲何急匆匆的趕來求見寡人。”

說着,熊槐對陳軫道:“賢卿繼續監視齊國的動靜,至於秦國使者,待會請秦使進來,寡人倒要看看秦國使者打算怎麼說服我。”

“諾。”

不久,秦使果然到來。

禮畢。

熊槐看着馮章問道:“使者何來?”

馮章開口答道:“回大王,臣奉寡君之命,特來向大王求和,寡君願意向大王稱臣。希望秦楚兩國以武關爲界,互不侵犯,以結友邦。”

熊槐聞言看着馮章笑而不語。

馮章沉默了一下,自然知道楚國不會這麼輕易就同意的,只是秦國已經失去於中的情況下,已經沒有多少土地收買楚國,只能靠遊說成功說服楚王。

好在來此前秦國已經仔細研究過楚國的國情了。

想着,便開口道:“大王,現在楚國已經攻取了於中,商於之地,秦楚兩國各佔一半,敢問大王,如果繼續打下去,不知大王以爲憑楚韓聯軍之力,是否能夠攻破函谷關以及武關。”

熊槐搖了搖頭,很爽快的答道:“恐怕不能。”

“那麼繼續交戰,楚國還能獲得收益嗎?”

“依舊不能。”

馮章聞言立即拱手道:“大王,這就是臣想要向大王進行說明的地方,秦楚繼續交戰,不過是白白消耗兩國的實力,卻不能對自己國家有所裨益,這實在是下策。”

馮章說完,見楚王沒有迴應,繼續道:“大王,如果秦楚兩國繼續交戰,恐怕災禍很快就會降臨在楚國的頭上。”

熊槐笑道:“難道秦國現在還能打敗楚國。”

“不能。”馮章搖頭道:“雖然秦國不能打敗貴國,但是臣擔心大王很快就會失去趙魏這兩個盟友。”

“嗯?”熊槐聞言正色看向馮章。

馮章見楚王看來過來,再接再厲道:“不僅如此,而且三晉很快還會成爲楚國的禍患所在。”

熊槐面無表情道:“願聞其詳!”

馮章拱手答道:“大王,現在三晉迫於秦齊楚三國的壓力,已經結爲一體共同進退,而且,趙魏韓三國之君,全都是以兄弟相稱。一個緊密團結的三晉,相比不用臣多說,大王也知道,這是其他各國的憂患。”

熊槐點了點頭,三晉若是真的合成一個國家,那麼將會一躍成爲天下最強的國家。但,三晉始終是三個國家。

馮章見楚王點頭,心中立即鬆了一口氣,接着道:“三晉現在之所以歸附於楚國,不過是因爲三晉的實力還有所不足,而且趙魏兩國的實力還處在脆弱的平衡之中,因此,趙魏兩國誰也不服誰,三晉內部並沒有決出領頭羊。”

“現在情況已經有所不同。”

“不久前趙國從齊國獲取了十座城池,接着又從燕國獲得了三座城池,趙國的實力得到加強。但是魏國則不然,魏國先是失去了從齊國身上獲取的土地,接着遭到挫折,被齊國狠狠的打擊了一番,現在魏國與趙國比,實力已經有所不如。”

“現在趙國已經渡過河水,若是再讓趙國獲取了敝國上郡,那麼趙國的實力就會遠遠超過魏國,而且趙王的王后乃是韓王的妹妹,韓趙兩國極爲親密。”

說着,馮章看着楚王道:“大王,韓國的情況,天下皆知,不是跟着魏國,就是跟着趙國,若是趙國吞下上郡,那麼韓國肯定會投靠趙國。”

“這樣一來魏國爲了不被孤立,就只能以趙國馬首是瞻。再加上燕王久在韓國,並且還是趙王所立,燕國肯定會投向趙國。”

“大王。”馮章頓了頓,問道:“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合縱聯盟的三晉與楚燕這五國,大王還會繼續做盟主,稱霸天下嗎?”

說着,馮章擔憂道:“到了那時,楚國一定會被趙國孤立,而三晉結爲同盟,那麼一定會向外掠奪的。”

“想必大王也一定還記得魏國當年是怎麼向天下奪取土地的吧,楚國的大梁現在還在魏國手裡呢!”

說完,馮章長拜道:“請大王明察,不要重蹈百年前的覆轍。一旦三晉再現輝煌,那麼趙國可不是魏國那種無險可守的情況,當年秦齊楚三國齊心協力纔打垮了魏國。但是趙國周邊的情況則不然,現在只剩下兩個被削弱秦齊,而且楚國與趙國之間還隔着魏韓兩國。”

“若是趙國稱霸天下,敢問天下還有哪國可制,臣言盡於此,請大王三思。”

熊槐面上毫無變化,但是心中卻此起彼伏。

馮章所說的情況也不是不可能。

三家分晉後,趙國之所以沉寂下去,除了魏文侯太過強勢,處處壓制趙國以外,更因爲趙襄子立下錯誤的繼承人,國中頻頻發生內亂,導致在大戰中失了先機。

現在則不然,趙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經恢復生氣,尤其是趙王先父趙肅候在位之時,攻秦伐魏打齊,勝負各半,以至於趙肅侯去世出現五國謀趙的情況,但即便如此,趙國就沒有怕過誰。

趙王即位後實力又有所增強,而且現在的趙王也很得人心。

如果說天下游仕的大賢有一大半被齊王收颳了,那麼剩下的一小半,就被秦趙兩國瓜分。

至於其他幾個國家,那都是人才輸出地,不提也罷。

這樣一想,貌似趙國也是一個禍端,尤其是趙國還遠離楚國,楚國就算要削弱趙國,那也鞭長莫及。

馮章見楚王臉色陰晴不定,不斷變色,等了一會兒後,發現楚王面色恢復正常,知道楚王有了決定,再此詢問道:“大王,不知考慮的如何!”

熊槐看了馮章一眼,暗道:趙國的強大與楚國有什麼關係,趙國遠而秦國近,況且相比趙國數次改革之後,同時重農重商的政策,秦國所確立的耕戰系統,所能發揮的戰爭潛力,遠超趙國,頭疼的事情還是交給秦齊兩國吧!

想着,便淡淡的道:“寡人已經決定了,正所謂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寡人身爲聯盟盟主,豈能拋下各國獨自與秦國講和。”

“所以,秦國要想讓寡人退兵,除非答應之前各國提出的條件,那就是交出張儀···”

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盟成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聯盟瓦解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