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

楚國壽春。

當熊槐得知秦韓之戰,秦軍斬首十萬餘,並淹死數萬韓軍後,還是爲白起的能力大大的震驚了一把。

雖然他在白起第一次獨立領兵作戰的時候,就有不好的預感,但他也沒想到白起會這麼厲害,一戰就打掉了韓國的主力。

現在,韓國除了駐紮在上黨的那數萬韓軍還一戰之力,其他地方,整個河水以南,已經沒有可以一戰的軍隊了。

可以說,韓國已經步入魏國後塵,短時間內已經沒有自保之力了。

此時,熊槐看着鄧陵光道:“賢卿,這韓王服軟也太快了吧,秦軍才包圍新鄭,還沒有攻城,韓王就服了。

難道跟我們交好的大臣,跟齊趙魏等國交好的大臣,就沒有人阻止韓王,然後向寡人還有其他國家求援嗎?”

鄧陵光臉色微微便的沉重:“大王,白起兩日之內,以弱勢之兵力,不僅將韓國名將暴鳶逼得自殺身亡,還差點將韓軍殺得全軍覆沒,而且還在一日之內攻克堅固程度不下新鄭的宜陽。

韓國君臣得知,無不噤若寒蟬,等白起包圍新鄭,無論是我們的人,還是齊趙魏三國的人,全都不敢開口,唯恐白起一怒之下攻打新鄭,並血洗新鄭。

所以,秦使一進新鄭,韓王立即上表臣服了。”

“唉~~”熊槐不禁長長一嘆,原本,他以爲韓國就算敗於秦國,也還會有自保之力的,這樣,有韓國頂在前面,有趙魏兩國在後支援,也能拖住秦國東進的步伐。

但經此一役,魏韓兩國已經論爲案板上的魚肉。

這一下,熊槐突然感覺到,似乎天下大局要隱隱脫離他的掌控了。

想了想,熊槐吩咐道:“傳令,與秦國的商路繼續保持通暢,但是賣給秦國的金石、糧食、竹木、皮革等戰略物資,開始進行嚴格的控制,不準再流入秦國。”

“唯。”

“傳詔,立即以三閭大夫屈署爲使,前往韓國慰問韓王幾瑟。”

“唯。”

“傳詔,公子平與魏公主的聘問已經完成,寡人決定以令尹昭雎爲使,親往魏國大梁迎接魏公主。

告訴令尹,準備扶持魏國,進一步擴寬與魏國的商道,將戰略物資加入交易的範圍。

此外,寡人將撤回駐紮在陳地的大軍,從此以後,陳城只留本地將士三千,其他大軍全部退到上蔡。”

“唯。”

“傳令給廣信君田文,讓他發動人脈,在各國全力鼓吹秦國威脅論。”

“唯。”

“讓知北涯的探子也在各國鼓吹秦國威脅論。”

“唯。”

城中。

隨着秦國大敗韓國的消息傳來,隨着楚王任命令尹昭雎以及三閭大夫屈署前往魏韓兩國的消息傳出,壽春城中的風向頓時一變,由原來的都在議論齊國的威脅,變成了全都議論秦國威脅。

甚至,許多知道楚王與韓王幾瑟情同父子的大臣貴族,還紛紛上書,要求楚國出兵教訓秦國,給韓國報仇。

而熊槐收到上書後,則直接無視了這些或有眼無珠,或投機取巧,或居心不良的人。

半月後,各國的反應傳到壽春。

“大王,魏國傳來的消息,魏王得知令尹前往大梁迎親,親自在城門處迎接令尹進城。從內應處得知,魏王本想在城外鴻溝渡口相迎的,但因爲白起還駐紮在新鄭城外,而新鄭距離大梁僅百里之遙。

所以,魏國上下擔心遭到秦國騎兵突襲,不敢出城。”

熊槐搖了搖頭。

身爲一國之君,甚至連都城都不敢出,可見魏國的局勢糟糕到了什麼地步。

此時,鄧陵光繼續稟報道:“還有,魏王已經與趙王達成協議,魏國割上黨郡一半土地給趙國,而趙國則將不久前趙魏聯軍攻下的宋國七城全部讓給魏國,並且,趙國還讓大將軍趙袑率領伐宋大軍前往大梁守城。”

“哦。”熊槐一怔,想了想道:“魏國面對秦國兵鋒,寧死不屈,看來魏國是鐵了心巴結齊國了。”

“不。”說着,熊槐又搖頭道:“不,看來是魏國想要尾從齊國,想要從宋國哪裡得到補充。”

說着,熊槐沉吟了一下:“魏國的事情,不必理會,寡人應該繼續支持魏國,因爲魏國面對秦國,根本沒得選。”

此時,熊槐看着鄧陵光問道:“那齊國是何反應?”

“回大王。”鄧陵光應道:“之前齊國率領聯軍,圍攻陶城半年,以燕魯衛等國聯軍傷亡過半爲代價,強取陶城。

韓國臣服秦國的消息傳到,接着趙魏聯軍退兵的消息傳出,然後齊軍也停止了攻略宋國城池的腳步,此時多國聯軍正在陶城休整。

而臨淄那邊,據內應傳回的消息,齊王惱怒秦國打亂齊國攻打宋國的步伐,同時也大爲震驚秦軍的戰績。

於是,齊王已經派出使者前去聯絡各國,準備合縱伐秦。”

“合縱伐秦?”熊槐陷入了沉思。

若是以往,合縱伐秦缺了楚國也就缺了,並不會又太大的影響。

但是這一次,魏韓兩國已經被打殘,燕國那邊,樂毅還在進行政治軍事變革,趙國內部還在進行調整。

也就是說,若是楚國不參與,那麼就是齊國帶着病殘疲憊之師去跟白起率領的虎狼秦軍作戰。

雖然齊將觸子用兵也很老到,但是跟白起相比,熊槐實在是對觸子沒信心。

一旦齊軍戰敗,那天下的大勢就徹底變了。

從齊軍四處出擊,觸怒天下,變成了天下恐秦。

畢竟,現在齊國目標還是宋國,而秦國一動手,三晉就將直面秦國的兵鋒。

這種情況下,趙魏韓根本不會在秦國的強大壓力下,還去招惹齊國。

而沒有趙魏韓燕四國的幫助,楚國想要擊敗齊國不難,那以齊國近三千里的地盤,想要一戰滅亡齊國,以楚國目前的實力,還做不到這一點。

所以說,現階段,還不是秦國該冒頭的時候。

這個時候,是應該給秦國當頭一棒了。

不然,眼下這天下混戰的局面,很快就變成了秦齊楚三國鼎立的局面。

如此,那三國想要一統天下,那就難了。

所以,這次一定要將秦國趕出韓國。

不過,爲了避免秦國將仇恨的目標對準楚國,這個出兵的數量就有些考究了。

想着,熊槐心意一定,然後吩咐道:“繼續關注各國動靜。”

“唯。”

數日後,齊使蘇代來,說以合縱伐秦。

熊槐當即許之。

一月後,各國之君在陶城會盟,熊槐以年老不便出行爲由,讓令尹昭雎代爲參加。

會盟中,燕趙兩國之君以楚王沒有前來會盟爲由,共推齊王爲盟主。

三日後,齊楚趙魏燕魯衛七國宣佈誓師伐秦。

其中,按照盟約規定,身爲盟主,齊國出兵二十五萬。

而其他國家,楚國出兵十萬,趙國出兵十萬,魏燕兩國各出兵五萬,魯衛邾鄒任等齊國屬國共同出兵五萬。

各國共出兵六十萬,以伐秦。

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失魂落魄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壽縣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八百三十一章 謠言四起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六百八十八章 鶡冠子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二百九十六章 結盟第二十九章 魏國犀首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三百六十章 高價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軍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