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

楚國壽春。

距離田文上次進言已經過去了一月。

這一日,田文估算着各國傳出的齊國威脅論應該已經傳回楚國,楚王應該也得到各國恐懼畏懼齊國的消息了。

於是,田文再次進宮遊說。

“大王,臣聽說,齊國自詡強大,頻頻欺凌各國,各國無不恨之深矣。此時此刻,只需大王登高一呼,必能號召諸侯伐齊,成就不世功業。”

熊槐看着又在鼓動他出兵伐齊的田文,再次拒絕道:“各國的傳言,寡人最近也有所耳聞。

雖然各國都對齊國有所不滿,但是秦趙兩國還是齊國的盟友,燕魏兩國還臣服於齊國,各國雖遭齊國欺凌,但各國之君卻沒有請求那個國家出面主持公道。

由此可見,齊王雖然暴虐,但卻並沒有太過分。

所以,還請廣信君稍安勿躁。”

不久,田文回到府中,將又被楚王拒絕的事情一說,嘆道:“唉~~本君已經連續向楚王進言三次,說以伐齊之利,但楚王卻遲遲不願答應出兵。

天下之強,莫過於楚,現在連楚國都不出兵,還有誰能爲本君報仇呢?”

公孫弘聞言,沉默了一下道:“君上,關於楚王不出兵的原因,臣這裡有一些猜測。”

“嗯?有何猜測?”田文遲疑的看向公孫弘。

公孫弘拱手道:“君上,若是說伐齊的時機,最好莫過於趙主父率五國之兵伐齊之際,但,即便在那麼好的時機,楚國都沒有出兵伐齊,更何況現在呢。

還有,秦齊兩國圍攻魏國時,這也是楚國伐魏或者救魏的最好時機,但楚王還是沒有動靜。

兩個如此之好的機會擺在面前,但楚王卻絲毫不爲所動。再加上在楚國這兩個月來,楚王一直深居後宮,國事全都交給了楚太子以及令尹召集左徒屈原等人。

所以,臣懷疑,楚王老矣,雄心鬥志已失。”

田文聞言,臉色一變:“若是楚王已經無心於外,那我呆在楚國,豈不是白白浪費時間,永遠失去了報仇雪恨的機會?”

“不然!”公孫弘搖頭道:“君上,雖然楚王已經無心,但是臣聽說,楚太子橫現在正值盛年,正有雄心壯志。

臣聽說,不久前,宋國求救,雖然楚王沒答應,但是楚太子卻是贊同救宋的。還有,秦齊伐魏時,楚王也不同意救援,但,楚太子還是力主出兵救魏的。

而現在,楚王老矣,已經沒幾年可活的了,但是楚太子不一樣。

所以,君上何不一邊繼續讓人遊說楚王,遊說各國,然後一邊與楚太子交好呢。

如此,一旦楚王崩,太子即位,那君上便可立即鼓動新任楚王伐齊。”

田文聞言,眼睛一亮,笑道:“善!”

次日。

太子橫處理完公務,一回到府中,便受到一張拜帖。

“田文要來拜見我?”太子橫拿着田文的拜帖,心中沉吟一陣,便對田文的來意有所猜測了。

“之前田文屢屢拜見父王,說父王以伐齊之利,但父王卻沒有聽他的。

田文對齊王地只恨可謂深矣,這此他來求見於我,必然是想通過我的關係,促成楚國伐齊一事。”

此事···

此時,太子橫想起不久前,父王對田文的評論,不禁微微一笑。

“國家大事還是父王做主,既然田文求見於我,我理應好言安撫他,親近他,重視他。不久後,他必將成爲我楚國伐齊的得力臂助。”

想着,太子橫心中已經有了決斷。

又次日,田文來拜見太子橫,太子橫則大開中門,親自在府外相候,以重禮將田文迎入太子府。

大廳中。

太子橫與田文語,甚歡。

突然,田文皺眉道:“文與太子談論天下事,知太子見識過人,文心中有一疑問,還想請教太子。”

“不敢!”太子橫看着田文道:“不知廣信君所言何事?”

田文看着太子橫拱手道:“不知太子以爲,齊王田地齊人如何?”

太子橫聞言,心知這是田文在問他對齊王乃至齊國的態度。

對此,太子橫其實早有預料。

而在自己父王遲遲沒有應予田文的情況下,他可不能再露出不會伐齊之意。否則,田文極有可能會絕望而去。

當然,有了上次魏國的教訓,他也不能直接答應或許諾田文什麼。

想着,太子橫皺眉道:“齊王乃我楚國鄰居,孤對齊王也有一些瞭解。

據孤所知,齊王自幼便有賢名,據說聰慧過人。而自齊王即位以來,齊國國力蒸蒸日上,到了現在,齊國服趙臣燕,魏國稱臣,宋韓畏懼,而兩週爲屬。

以此觀之,齊王可謂賢矣。”

說着,太子橫見田文臉色變的沉重起來,又嘆道:

“可惜的是,齊王賢則賢矣,然其不仁。這幾年來,齊王先後出兵攻伐我楚國,然後攻伐秦國,接着伐趙伐燕伐魏,周邊各國,除了宋國,其他國家全都被齊王欺負一遍。

甚至於···”

說着,太子橫看向田文道:“甚至,齊王連廣信君這樣的天下大賢,也苛待非常。

由此觀之,齊王賢而暴虐,與昔日的晉國知伯類同。”

田文一聽太子橫將齊王地與家破人亡的知伯相提並論,心中大喜,連忙讚道:“太子目光如炬···”

當夜,太子橫設宴款待田文,同時邀請所有親近的大臣門客作陪,並隆重的將田文介紹給參與宴會的大臣以及門客。

酒酣。

就在衆人觥籌交錯間,坐在人羣中的羋暄,看着上首位置,太子橫與田文有說有笑的模樣,卻是情不自禁的長長一嘆。

他是鄢陵君的庶子,不久前,楚王與太子因魏國事不合。

然後龍舒君遊說其父鄢陵君,想要趁此機會,派人將太子拉到反對變法的陣營中。

於是,他便奉命來壽春投奔太子橫。

但可惜的是,太子橫雖然收用了他,待遇禮遇都不缺,但卻遲遲沒有將他引爲心腹,一旦有事,也從不找他商議或者問他的意見。

蹉跎數月,不見功用,父疑人笑,難以與外人語。

此時,他看着臺上被太子橫引爲上賓的田文,心中更加苦悶,然後拿起案上的酒,一飲而盡。

夜深,宴散。

羋暄離開太子府,回到住所,一進自己的房間,便見早已等候於此的龍舒君,立即急不可耐的從房中主位上站起來,並問道:“賢侄,今日太子宴請田文,如何?”

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戰必勝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齊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一千章 出兵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動員全郡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勢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瘋狂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動員全郡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動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目標 上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