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

“襄陽郡守葉巡!麥君景奉!”熊槐聽到這兩個名字,口中嘟囔了一聲。

葉巡出身葉公一脈,乃太傅環淵的弟子,算是太子的同門,是以跟太子關係較爲親密。

而身爲環淵的弟子,葉巡天然的站在了新法這邊。

而葉巡的才能,熊槐是知道的,做一郡之守,那是綽綽有餘的。

而襄陽郡雖然不比葉郡小,但襄陽郡畢竟是新開發的地方,論繁榮與富裕,甚至是防備各國的戰略地位,襄陽全都比不上葉郡。

所以,太子讓襄陽郡守葉巡調任葉郡守,這是升遷了。

而且,憑藉太子與葉巡的關係,這就相當於太子橫間接掌握了葉郡。

至於麥君景奉···

麥君的封地也在淮南,算起來,麥君也是江淮貴族中的一員。

景氏一向與太子親厚,這次太子啓用賦閒在封地的景奉爲襄陽郡守,不僅可以向江淮的貴族示好,緩和因鄭袖事而鬧得比較僵的關係。而且,太子還可以通過景氏向那些反對新法的貴族示好。

同時,太子橫舉薦前令尹景鯉之子,也不乏向朝中重臣示好的心思。

當然,更重要的是,現在江淮貴族兩年與江漢貴族矛盾極大,所以江淮貴族抵禦江漢貴族對江淮的侵蝕滲透,不得不與變法派交好。

所以,用景奉爲襄陽郡守,也不會遭到變法派的反對。

甚至,變法派用根深蒂固的襄陽郡,從宗室手中還一個更加重要的葉郡,他們說不定還會對太子橫有好感。

而且,對於景奉的才能,熊槐在景鯉擔任令尹的時候,就已經有所瞭解,他現在做一個一郡之長,完全可以勝任。

甚至,如果不是年紀也有些大了,他再在地方歷練幾年,就是擔任朝中重臣也是可以的。

想到這,熊槐不禁詫異的看了太子橫一眼。

這段時間以來,太子橫越發穩重了。

從剛剛的人選上,太子橫在平衡國中各派勢力上,似乎已經遊刃有餘了。

想着,熊槐又詫異的看了太子橫一眼。

此時,熊槐看着太子橫,心中有驚訝,也有淡淡的後悔,但更多的卻是堅定之色。

於是,熊槐將目光從太子橫身上移走,移到令尹昭雎身上,開口問道:“令尹,不知卿以爲如何?”

昭雎聞言,看了看太子橫,然後看了看楚王,拱手道:“大王,臣以爲太子舉薦的人選甚好。”

熊槐一聽昭雎符合太子橫,便沒有再問其他大臣的意見,而是沉吟了一下,搖頭道:“太子舉薦的兩人,雖然都能夠勝任郡守一職,但也有一些不妥。

襄陽郡守葉巡,擔任郡守一職時間太短,其治理襄陽也未見成效。此時將其調離襄陽,對襄陽郡而言,十分不妥。”

太子橫一聽熊槐否決了葉巡擔任葉郡守的建議,心中頓時一沉。

對於推薦葉巡,太子橫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且也將各方面都考慮到了,並沒有單獨偏向那方,也沒有遺落那方。

他本以爲,他提出人選後,他的父王應該是欣然同意纔是。

但,現實卻是,父王又拒絕了。

此時,太子橫擡頭看了一眼熊槐,心中、眼中,全是不滿之色。

但一眼過後,太子橫又低下頭。

與此同時,在場的朝中重臣,聽到楚王拒絕葉巡出任葉郡守的建議後,同樣心中一驚。

然後他們快速的看了看楚王,又看了看正低頭不語的太子橫,便沉默了。

“襄陽郡守不變,至於葉郡守一職···”熊槐說到這,看了看低頭的太子橫,又看了看沉默的羣臣,頓時沉吟了許久。

隨着熊槐的猶豫,太子橫臉色漸漸黑了,而羣臣全都低下了頭。

此時,熊槐沉吟道:“至於葉郡守,既然太子舉薦麥君,那就讓麥君擔任吧。”

此言一出,殿中羣臣全都悄悄地出了一口氣,而臉色逐漸凝固的太子橫,也再次恢復了平靜。

散朝後。

熊槐再次獨留太子橫。

父子二人沉默了一陣後,熊槐看着太子橫道:“太子是否在遲疑,不明白寡人爲何拒絕葉巡擔任葉郡守?而啓用麥君?”

太子橫一聽,沒有遮掩,直接點了點頭,不卑不亢地道:“不錯,哪怕是現在,兒臣以爲用葉巡擔任葉郡守,也要遠遠比直接起用麥君好。

襄陽郡經過左徒、漢北郡守陳相、現任郡守葉巡等三人治理,新法已經深入人心,可謂根深蒂固,不可動搖。所以,用麥君擔任襄陽郡郡守,即可拉攏宗室,也不會觸動新法。

而葉郡則剛剛進行變法沒多久,且不久前葉郡遭到魏韓聯軍肆虐,人心尚不穩固。而此時此刻,任用在新法一道得心應手的葉巡,遠比用初次接觸新法的麥君好。”

說到這,太子橫看了一眼依舊面色平靜的熊槐一眼,拱手道:“父王,現在兒臣自己沒錯,而父王單獨啓用麥君爲葉郡守,太過粗暴,沒有兒臣的策略穩妥。

老子云:治大國如烹小鮮。”

此時,太子橫停頓了一下,然後語氣沉重的道:“父王,這一次是你急了。”

熊槐聞言,看着太子橫注視了好一會兒,直到太子橫頭角微微冒汗,目光隱隱泛出不自信之色,這才哈哈大笑:“太子,你能說出這話,寡人很欣慰,現在的你越來越像一個合格的楚王了。”

太子橫一聽,心中再次一沉:“原來在父王眼裡,我還不是一個合格的楚王。”

此時,太子橫想起這三十年來的太子生涯,想起這幾年來接連遭遇打擊,想起這段時間一來父王不斷的責備與教導,以及他自己的努力。

太子橫心中一痛。

原本他以爲他現在已經是一個合格的楚王了,但在父王眼裡,他還不是。

此時,太子橫心中迷茫了。

什麼纔是合格的楚王?

或者說,什麼纔是自己父王眼中的合格楚王?

父王的要求似乎也太高了一些。

想着,想着,太子橫看着前方面帶笑容的父王,眼睛突然一亮,然後拱手問道:“敢問父王,兒臣錯在哪裡?”

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九十六章 申差和秦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戰必勝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七百七十六章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軍到來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獄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四百三十章 圍殺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九百六十五章 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