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

羋暄聽到龍舒君詢問,定了定神,應道:“從今夜的酒宴來看,太子與田文交情甚好。”

“交情甚好?”龍舒君聞言,立即皺了皺眉。

不久前他收到了齊王的指令,齊王欲除掉田文,或者讓楚國驅逐田文。

只是,因爲楚王待田文甚厚,而且常常深居後宮,等閒之人見不到楚王。

所以,謀劃田文的事情只能擱置。

而現在,他一聽說太子與田文也交好,心下又是一沉。

楚王與太子同時重遇田文,這讓他除掉或者驅逐田文的行動,會有極大的困難。

想着,龍舒君沉吟許久,將太子與田文的關係細細考量許久。

突然,龍舒君眼睛一亮,笑道:“甚好,甚好!”

說着,龍舒君看着羋暄道:“賢侄,這幾個月來,似乎太子一直都沒有信重於你!”

羋暄一聽,立即臉色難看的拱手道:“暄慚愧,有負君父與叔父所託。”

龍舒君笑道:“賢侄不必如此,這事與你無關,太子雖然不比大王,但也不傻。我觀太子行事,幾乎從不主動參與變法爭議,即便是監國理事,也常常不偏不倚,保持中立。

而你父在變法一事中,不僅明確的發聲反對變法,而且還曾在江淮之亂中,率先上書大王調停。

這事,不僅大王十分不滿,甚至太子也十分不滿。

所以,太子對你抱有極強的戒心,這也是正常的。”

羋暄一怔,看着龍舒君驚疑不定的道:“叔父,既如此,那你與我父爲何還讓我投靠太子。”

龍舒君笑道:“賢侄勿憂,雖然現在難以影響太子,但是,接下來就有用了。”

說着,龍舒君囑咐道:“賢侄,明日,你可打着太子的旗號去拜訪田文···”

翌日。

田文府上。

田文接見又送走了羋暄後,便召來門客公孫弘道:“先生,吩咐下去,讓各國的人在爲楚王揚名的時候,也替楚太子揚名,大讚楚太子的賢明。”

······

數日後。

熊槐一聽陳軫稟報,得知最近幾日城中突然冒出許多讚揚太子橫的聲音,甚至連淮水北岸的宋國也有這樣的聲音。

然後,熊槐第一時間將目標放在了田文身上。

“這些讚譽太子的聲音,可是廣信君搞出來的!”

陳軫點了點頭,然後心中擔心太子會在讚譽聲中迷失自己,於是,他遲疑道:“大王,廣信君來楚後,到處結交遊俠說客策士,並肆意散佈謠言,對此,我們是不是應該阻止他。”

熊槐沉吟了一下,搖頭道:“不必,之前田文不是將寡人賜予他的萬金,拿出一半來爲寡人揚名了嗎?

現在搭上太子,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說着,熊槐問道:“最近太子在幹什麼?”

“回大王,太子最近數月,每日除了處理公務,就是在家閉門讀書,閒暇之際,也會拜訪太學,聽諸子講學。”

熊槐一聽,笑道:“善哉,善哉!太子最近大有長進啊!”

陳軫笑了笑,並沒有接話。

此時,熊槐吩咐道:“陳卿,廣信君對我楚國還有大用,所以,一般事情就由着他去,不必理會。”

陳軫聞言,立即拱手道:“是,大王。”

陳軫離去後,熊槐想起城中的風聲,微微皺起眉。

田文竟然與太子勾搭到一起了!

接着,熊槐略一沉吟,眉角很快又舒展開來。

“田文此人,雖能禮賢下士,但又妒賢嫉能,而且輕視乃至蔑視百姓。他連自己治下的薛地百姓,還有齊國的百姓都不能籠絡,更何況是我楚國百姓呢。

田文氣量狹小,空有莫大的名聲,卻也難成大事······”

隨着時間緩緩推移,在田文以及某些有心人的推動下,楚王與楚太子在各國的賢名日盛,而齊王以及宋王,卻是黑料頻出,慢慢落得一個紂齊桀宋的名聲。

即便齊王與宋王竭盡全力的打擊散佈謠言的人,但也無濟於事。齊國內部對齊王的非議,還有宋國內部對宋王的非議,還是呈日漸增多的趨勢。

甚至,每當齊王對齊國內的田氏宗親以及其他貴族動手一次,每當宋王打擊宋太子一次,兩國之中對君王的非議都會出現一次短暫的暴發。

而後,不得已之下,齊王地決定用外爭緩和內憂,用自己功勳以及威嚴來壓制內部的不穩。

於是,齊國的使者開始頻頻前往趙魏燕楚以及兩週等六國。

而宋王···

這一日,熊槐拒絕了齊王相約伐宋的請求,但同意齊王給宋王一個教訓,而楚國不會出兵干預。

送走齊使後,熊槐正欲返回後宮,半路上,一個侍者快步走來:

“大王,葉郡急報,葉郡守昭滑病死。”

熊槐一怔,然後嘆道:“傳詔,追封葉郡守昭滑爲東海君(因吳城遇刺,昭滑爵位封地全被剝奪,並削職爲民),賜食邑三千戶,以封君之禮葬之。其東海君爵位,由其嫡長子繼承。”

“唯。”

“傳令,讓朝中重臣前來議事。”

“唯。”

不久後,大殿中。

熊槐將昭滑病死的消息告知羣臣,尚不知此事的羣臣全都一怔。

而後,反應過來的昭雎最先開口道:“大王,如今東海君病死,葉郡守空缺,當立即挑選賢能擔任葉郡守。”

熊槐點頭道:“不錯,寡人請諸卿來此,正是爲了葉郡守一職。”

說着,熊槐看了看昭雎,然後又將目光轉向太子橫問道:“太子,你監國已久,不知可有合適的人選能擔任葉郡守一職?”

太子橫一怔,然後遲疑的看着王位上的父王。

他雖然是監國太子,但在郡守的人選上,父王理應先詢問令尹昭雎,而不是他。

只是,看着他父王不容置疑的神色,他只得將這次詢問當作父王對自己的考驗。

想到這,太子橫便沉吟起來。

葉郡是漢水三郡之一,是變法派的基地之一。

所以,葉郡郡守的位置,不能讓他人插手,尤其是反對派的。

但,他身爲太子,也不能完全舉薦一個變法派的人,這樣會讓其他大臣心疑。

所以,他舉薦的人,既要有才能,能揹負的起一郡之地,還要是傾向變法,又不能被反對派極度敵視,最好他原本就是楚國貴族的一員。

而且,最好的是,這個人還要親近他這個太子,能成爲他這個太子的助力。

所以,他選擇的這個人,既要有利於楚國,也要有利於他。

想着,太子橫心中快速將合適的人在腦海裡比較了一番,然後拱手應道:“父王,兒臣以爲,襄陽郡守葉巡賢能,可爲葉郡守。此外,前令尹景鯉之子,現任麥君景奉賢,可爲襄陽郡守。”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聯軍潰敗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與得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齊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殺機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罷免田駢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