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

田文將自己如何受楚王重視,並得到楚王重賞的事情告知身邊的門客,安撫了動搖的人心,再次將門客籠絡到自己身邊後,這纔回到內院。

此時,跟在田文身側的公孫弘道:“君上得楚王看重,並賜君土地百姓,此時君應立即重報楚王,以不負楚王之恩情。”

田文點了點頭,他知道公孫弘的意思。

現在他自己都要依靠楚國才能穩定下,所以,他現在能回報楚王的,就只有兩樣東西,其一,就是名聲,依靠他多年爲自己鼓吹的豐富經驗,他可以在各國爲楚王鼓吹。

其二,乃是他的根本,薛地,現在已經淪爲齊王之地的薛地。

想着,田文立即問道:“先生,不知薛地地圖典籍可曾整理出來?”

公孫弘應道:“回君上,薛地百里的詳盡地圖,墨者唐裡還在畫,應該明日便可完工。至於薛地典籍,雖繁雜而多,但有楚國提供的媧皇紙相助,快則後日,慢則五日,便可全部整理出來。”

田文沉默了一下,吩咐道:“薛地百姓正在遭受齊軍蹂躪,齊王田地也還沒有徹底掌握薛地,所以,遊說楚王的事情,宜快不宜慢。”

公孫弘拱手道:“臣明白,這就去催促。”

“善。”田文點了點頭,然後又道:“讓人通知本君在齊魏兩國的好友,請他們幫助鼓吹楚王的仁德賢明,以報楚王之恩。”

“諾。”

不久後,就在田文寫信給自己的好友的時候,黃歇帶人來到賓館。

見到田文後,黃歇笑道:“廣信君,大王知君初來楚國,尚居於楚國待客之賓館,是以,大王特遣在下來此,賜君上等府邸一座。

同時,大王知君賓客人數甚衆,故,大王特賜君黃金萬金,以資日用。”

田文一聽楚王照顧的如此周到,立即拜謝道:“謝大王賜!”

當日。

田文搬到楚王所賜的府邸,而後,當他發現這座府邸不比他在齊國臨淄所居的丞相府小時,他的內心更感動了。

於是,田文立即招來門客吩咐道:“快,立即讓人帶五千金前去齊魏兩國,讓人大肆鼓吹楚王之賢,並告訴天下人,文已經在楚擔任楚相,讓失散的門客來壽春會合。”

“諾。”

四日後,田文抵達楚國壽春城的第五天。

田文再次進入楚宮,然後獻薛地的地圖以及百姓戶籍。

此時,熊槐看了一眼薛地的詳盡地圖,詫異的問道:“廣信君,君獻此物於寡人,這是何意?”

田文拱手道:“大王,薛地有地百里,不僅全是膏腴之地,而且薛地地處各國商旅交通的要道,乃是天下最富裕的地區。

臣治理薛地數十年,如今,薛地有六萬戶大城一座,千戶之城五座,小城十七,共有百姓八萬餘戶,人口超過五十萬,已開墾良田超四百萬畝。

百里薛地,平均每年可得糧食六百萬石,收取商稅超五千金。”

說着,田文滿臉感激的道:“臣初來楚國,得大王之厚遇,無以爲報,願獻薛於大王。”

熊槐聽到這,臉色一變,生氣道:“廣信君對寡人的誤會也太深了,寡人之所以封君於江南,賜三千戶百姓,難道是爲了薛地嗎?

寡人作者是仰慕君之仁義風範,這才厚遇於君。

莫非在君心中,區區江南百里之地,能比得上薛地嗎?

今君獻薛地於寡人,而寡人要之,這不就讓天下以爲寡人嘆薛地之富而重遇於君。如此,豈非陷寡人於無德,而亦陷君於不忠嗎?”

說着,熊槐面色堅定的搖頭道:“薛地,寡人決不會要的。”

田文一聽,面有慚色,但爲了能讓楚國出兵,他還是再拜道:

“大王,此非大王不德,也非臣不忠,實乃解救萬民於水火。

暴君田地嫉妒臣的功勳,又貪婪薛地之富,且因爲臣與暴君不合,以致暴君恨烏及屋,牽連薛地父老。

臣聞之,自齊國攻破薛城後,齊軍將士在薛城洗劫三日。無論是臣留在薛城的財富,還是薛城百姓的財富,無論是臣留在薛城的姬妾,還是城中百姓之妻妾,全都遭到齊軍將士的蹂躪劫掠。

臣無能,不能牧守一方,護衛百姓。而臣聽說大王賢,故而請大王出兵,以解救百姓於水火。

誠如是,即臣之心願,亦薛地百姓之願。”

熊槐一聽,不禁愣了愣。

薛地的狀況,他知道的比田文更清楚。

薛地在天下各國間,都是出了名的富得流油,更有田文在守城期間賞賜出去的財物。

觸子率軍攻打薛地兩月,齊軍死傷不輕,積累了大量對薛城的仇恨。

當利益與仇恨疊加在一起,再加上齊國技擊士軍紀本來就差,所以,現在薛地那邊···

熊槐相信,若是此時楚軍殺向薛地,在田文的支持,必能輕而易舉的擊退齊軍,然後奪回薛地。

但···

楚國現在要的薛地嗎?

不,楚國要的是齊國!

想着,熊槐搖頭拒絕道:“廣信君不必多說,雖然齊軍苛待薛地百姓,但這終究只是齊國內事,寡人不便插手。”

不久後,田文一臉無奈回到自己的府邸。

此時,門客公孫弘問道:“君上,如何?楚王是否願意出兵伐薛?”

田文搖着頭將楚王的話告訴了公孫弘。

公孫弘聞言,不禁嘆道:“楚王高德!”

田文皺眉道:“如今楚王不願出兵薛地,如此,本君該如何是好?”

公孫弘沉吟道:“君上,臣以爲如今楚王不願出兵薛地,或許也是因爲齊國勢大的緣故。

如今東部各國,燕魏兩國已屈服於齊國的強兵之下,而趙國乃是齊國的盟友,至於宋國,更是在千方百計地討好齊國。

以現在局勢,楚國出兵與齊國戰於薛,楚王擔心不能打贏齊國,故而不願出兵,這也不是不可能的。”

田文聞言,額頭上的皺紋更深了:“這該如何是好,難道本君就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暴君田地從我手中奪走薛地。”

公孫弘一聽,立即拱手道:“君上,所謂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此刻也是齊國衰敗的開始。”

田文精神一振,問道:“此話怎講?”

“臣請君一邊繼續遊說楚王,說以伐齊之利,一邊派人前往各國,散佈齊國威脅論,以離間各國,團結各國,共抗齊國。”

田文一聽,沉吟了一下後,點頭道:“善,此時府中還有五千金,再拿出四千金,讓人去各國說以齊國之強及暴。”

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看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三百三十一章 質疑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一千零四十章 韓王崩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六百三十二章 禍不單行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蘭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六百七十二章 斷尾求生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戰必勝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國攻城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