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

郢都城中,一處住宅內,龍舒君得到太子橫之語,頓時眼睛一亮:“酒後吐真言,看來太子內心深處,還是屬意郢都的啊!”

說着,龍舒君立即對前來稟報的門客道:“快,立即傳訊給壽郢,讓我們的人立即在壽郢傳播兩條消息。

其一,江漢羣臣朝拜太子,太子與諸君會,歡。其二,太子心中念念不忘郢都,只要太子即位,那麼必定會將國都遷回郢都。”

“諾。”

門客一走,龍舒君沉吟許久,然後充滿仇恨的看向東方:“大王你爲了新法而毀掉了我龍舒一脈,而我,也要爲了我龍舒一脈毀掉你的新法。

暴君,你遲早會爲你的暴虐付出代價的。”

···

就在太子橫返回壽郢的途中,壽春城突然傳出了各種消息。

其主要的就是江漢貴族投靠太子,而太子答應江漢貴族即位後將國都遷回郢都。

這些消息一經傳出,頓時引起了整個整個壽郢的恐慌。

楚宮中。

熊槐聽完陳軫的稟報,瞭解事情的經過後,頓時臉色一沉,問道:“查出來是誰散佈的謠言了嗎?”

陳軫沉重的搖了搖頭,然後迎着楚王失望的目光,有些焦躁的道:“大王,根據臣的查探,在壽春城中散佈謠言的人,隱藏的很深,似乎不是其他國家的探子。

因爲之前知北涯的探子,主要集中在郢都,而壽春這邊難免就有些欠缺。

而且,壽郢這邊以前一直都是江淮貴族的匯聚地,大量江淮貴族在壽春城置辦產業。

所以,臣請大王再給臣一些時間。”

熊槐一聽,知道陳軫已經目光鎖定在江淮貴族身上,便點頭道:“好,賢卿儘管去查,寡人在這等賢卿的消息。”

“謝大王!”

另一邊,當壽郢羣臣得到謠言的內容大體都是真的後,大部分人都驚呆了。

有些人深爲惋惜,有些人頓時對太子橫起了警惕之心,有些人則暗中恨太子橫恨的咬牙切齒,還有一些人則開始上書爲太子橫辯解,並痛斥那些傳播謠言的小人,更有一些人則開始上書攻訐太子。

而熊槐短短數天內,便收到了一大堆爲太子橫辯護以及攻訐太子橫的上書。

此時,熊槐獨自一人坐在書房中,看着王案上一大堆上書,不禁露出一陣冷笑:“有時候,表面風平浪靜,而平靜之下卻暗流洶涌,這纔是致命的,因爲寡人根本看不出這些大臣是什麼心思,而且寡人也沒時間沒心力去猜他們是怎麼想的。

現在好了,寡人才稍稍露出一點動靜,不過因事責罰太子三次,痛打太子一次,現在太子一露出破綻,就什麼牛鬼蛇神都出來了。

如範環陳軫一般,看到寡人父子有不合跡象,獨自進宮隱晦勸諫的,這就是國之忠臣。

如州侯景陽一般,看到我父子不合,而依舊與太子交好的,這就是太子死黨。

如鄢陵君一般,身爲國之封君,享受國家優厚待遇,看到我父子不合,不曾有半點勸諫之意,而直接向太子靠攏的,這不是有眼無珠的蠢貨,就是對寡人對朝廷心有不滿的亂臣。

至於這些爲太子上書辯護的,其中有忠於國家的忠臣,也有準備投靠太子投機者,也有矇蔽寡人的奸臣。

而那些上書攻訐太子,也有忠於寡人的忠臣,也有準備打擊太子上位的小人,還有離間我父子的奸人,更有準備禍亂寡人國家的他國奸細。

至於那些保持中立的,有明眼的本分人,有看不清局勢遲遲不下注的觀望者,也有後知後覺的愚者,也有一直中立的潛伏者。

所以,對於這些具體成分模糊不清的人,寡人還得再看看,看看他們隱藏在胸腔中的心臟,究竟是黑的,還是紅的。”

說話間,熊槐眼中流露出陣陣殺機:“寡人已老,廢太子,必定動搖國本,既然本來就要亂上一陣了,那乾脆就在寡人的掌控下大亂一陣好了。

待寡人看清羣臣之時,等寡人以及楚國準備好之日,便是收網之日。

當年昭王能實現亂而後治,日後,寡人也行。”

說到這,熊槐又露出一陣無奈,自言自語的感嘆道:“古有姜太公直鉤釣魚,願者上鉤,今有寡人以太子爲餌,願者上鉤,寡人與太公,真是不分伯仲啊!”

說到這,熊槐又自嘲道:“自可惜,太公釣魚已經百世流芳,而寡人釣魚···爲父不仁如寡人者,必將惡名留青史遺臭萬年,被後世唾罵。

嘖嘖,做楚王做到寡人這份上,真是前無古人,後···嗯,後世必有來者···”

另一邊,太子橫於半路聽到壽郢謠言的消息,然後就晝夜疾行返回壽春。

然後,太子橫一回到壽春,連家都沒回,便直奔楚宮,然後不等楚王召見,便直接進入宮中,接着不等熊槐發怒,便自覺的跪在了大殿之中。

當熊槐走進大殿,見太子橫已經跪在殿中了,便驅散了侍者,然後走到太子橫身前,陰陽怪氣的道:“喲!這不是寡人的太子嗎?你怎麼回壽郢了?你不是接受了江漢貴族的投靠,準備在郢都自立爲王了嗎?怎麼還會回到壽郢來見寡人?”

太子橫一聽這話,差點被嚇得魂飛魄散,連連叩首道:“父王息怒,兒臣冤枉啊,這些都是小人謠言,兒臣絕無此意。

兒臣只是在郢都之時,只是酒後說了一句醉話,這絕非兒臣本意,還請父王明鑑。”

“絕非你的本意?”熊槐冷笑道:“這恐怕是你的真心話吧!你自己說,如果是你,你願意一個人清醒時所說的話,還是一個人醉酒後的話。

尤其是你之前強烈反對遷都的情況下,現在你又說出這話,這讓旁人如何相信你?

即便寡人信你,但朝中大臣會信嗎?江漢貴族會信嗎?江淮貴族會信嗎?壽郢的百姓會信嗎?”

“兒臣···兒臣···”太子橫心中大急,但面對自己父王的詢問,卻說不出話來。

此時,熊槐長嘆道:“太子,你讓寡人失望了。這短短一年來,寡人先後讓太子你靜思己過三次,之前兩次只是讓你在家閉門思過,第三次更是讓你去宗廟,在列祖列宗面前反省。

寡人這麼做的目的難道是在責罰你嗎?

不~~”

熊槐看着太子橫,很是遺憾的道:“寡人這不是在責罰,寡人是希望你能自省,希望你能有所長進。

可是你呢?兒子都快成年了,卻依舊放浪形骸不知收斂,而且還在羣臣面前露出醉態,甚至還被臣子趁醉套話。

寡人已經六十多了,已經沒幾年可活了,而太子你又是這副模樣,你讓寡人如何能安心?

若是一朝一日寡人不在,國家全部託付於你,那時,寡人在九泉之下能放心嗎?”

太子橫聞言,身心俱是大恐,甚至驚恐的連全身的肉都在跳動也沒有發覺。

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七百四十四章 漢北三分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七百零七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歸來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齊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嚇暈太府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死一搏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計重施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計重施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襲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