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

三天後,在太子橫的主持與見證下,十五歲的公子彘正式拜在屈原門下。

這場小規模的半公開且並未大肆宣揚的儀式結束後,太子橫從屈服府上離去後不久,便被隱藏在壽郢之中的龍舒君得知。

“公子彘已經拜在屈原門下了。”龍舒君招來門客吩咐道:“快,立即在壽郢之中散佈消息。

其一,就說大王深居後宮,常年不理事,並非是在享受天倫之樂,而是因爲大王住在壽郢,水土不服,以致病重難以理事,甚至連公子彘拜師屈原一事,也只能讓太子代勞。

其二,在各處宣揚太子賢明,就說大王病重,國中大事在太子的處理下井井有條絲毫不亂。而且,太子不僅爲大王處理國事,還在爲弟弟的事情擔憂,不僅操心公子富的婚事,而且還操心公子彘的學業。

其三,太子與屈原交好,並十分認同新法。”

“諾。”

“來人,準備好十金,秘密送給潘君門客,請他爲我說一句話。”

“唯。”

“也準備好十金,秘密送給柱國門客,也請他爲我說一句話。”

很快,在有心的人推動下,太子橫上孝下慈的名聲,便在開始在壽春城中悄然傳播。

兩天後,整個壽春城裡幾乎都是讚揚太子橫的聲音,甚至,這聲音還已經開始向外流傳。

與此同時,關於太子與屈原的消息,也在壽春城中開始悄然傳播。

太子府。

州侯將太子橫美名遍傳壽春的事情告知太子橫後,見太子橫面帶喜色,有些遲疑的問道“太子,不知···城中百姓全都讚美太子,不知此事,太子可曾在背後推動?”

太子橫聞言,見州侯露出難以置信之色,笑臉一僵,搖頭道:“君侯你這是什麼意思,孤豈能不知其中輕重,主持公子彘拜師一事,目的在於舒緩與變法派的關係,而不是向變法派靠攏。

所以,這種事情,孤怎會主動宣揚呢?要知道,就連拜師儀式上,孤也沒有邀請任何大臣,只是讓屈原的門客在一旁進行見證罷了。

孤連大臣都沒邀請去觀禮,又怎會把這事弄得滿城皆知呢!”

州侯聞言,見太子不像說謊的樣子,不禁奇怪道:“那就怪了,既然不是我們讓人宣揚的,那這事爲何會鬧得滿城皆知呢?”

太子橫聞言,同樣也意識到這事情有些不對勁了。

就在二人遲疑間,潘君匆匆走了過來。

“太子,州侯,在下剛剛得到消息,有人發現柱國與左徒的人,在這兩日秘密爲太子揚名。”

“柱國、左徒?”太子橫一怔:“怎麼可能是他們?”

“不好。”州侯臉色一變:“太子,咱們被左徒他們算計了。”

太子橫一愣,隨後驚疑不定的道:“君侯是說,柱國左徒他們是故意傳出這個消息,並大肆爲孤宣揚,其目的···”

說着,太子橫臉色大變:“所以,他們宣揚此事的目的,不是讚揚我,而是離間孤與江漢貴族,甚至是孤與守舊貴族的關係。”

州侯肯定的道:“必是如此。”

就在此時,安陵君快步走了進來,然後帶着驚慌向太子橫行禮道:“太子,不好了,臣剛剛在城中聽到謠言,許多人都在議論太子與屈原私交甚厚,而且內心也十分贊同新法。

而且,人們還在傳說,太子力主讓公子彘拜屈原爲師,這是希望等將來自己即位後,能讓公子彘接替屈原,繼續主持變法。”

“什麼?”太子橫臉色瞬間一青,然後大罵道:“好,好,好,唐昧屈原你們着實可恨,孤已經主動與你們緩和關係了,結果你們竟然還敢登鼻子上臉,得寸進尺,實在是太過分了,太卑鄙了,太無恥了。”

罵畢,太子橫又向州侯等三人問道:“諸君,現在屈原他們拼了命的要跟孤扯上關係,要將孤拉下水,孤該怎麼辦?”

三人聞言,安陵君最先開口道:“太子儘管吩咐,臣願效死力。”

州侯潘君一聽,直接無視了安陵君這個花瓶。

頓了頓,州侯開口道:“太子,公子彘拜屈原爲師的事情,必定會引起反對新法的貴族的警惕,讓他們猜疑太子的意圖。爲今之計,需要另一個人來平衡公子彘的影響力。”

說着,州侯拱手道:“臣請太子立即前去拜訪太學祭酒申子,並請申子收公子平學生。”

“申子!”太子橫眼睛一亮。

申子乃是楚國申公的族人,信奉道家學說,是楚國江漢之間的大賢。因爲他對楚國的現在不滿,曾聲援屈原唐昧改革,同時又強烈反對屈原關於君子之澤兩世而斬的理論,是以,太傅環淵辭去太學祭酒後,父王便任命了這個即支持變法,又反對激進的大賢爲太學祭酒。

若是公子平能拜在申子這個對屈原進行過強烈抨擊的大賢門下,那麼比可打消羣臣對他的疑慮。

同時,還可以借申子的身份,拉攏太學諸子以及衆多的學子,讓他們爲自己宣揚美名。

甚至,等將來自己即位,太學裡面的學子,都可以爲他所用。

想着,太子橫立即應道:“好主意,孤稍後就去太學拜訪申子。”

說完,太子橫看了看州侯,期待的問道:“君侯可有補充。”

州侯搖頭道:“太子,只要公子平能拜在申子門下,讓太學爲太子發聲,那就足以平息城中謠言。”

太子橫一聽州侯沒有其他辦法,他想了想,想起昔日自己父王在郢都應對謠言的時候,立即搖頭道:“不,這還不夠,雖然太學開口,能平息城中貴族的懷疑,但是,這卻難以平息百姓心中的猜疑。

而要想徹底平息謠言,那就的用謠言對抗謠言。”

說着,太子橫看着州侯三人道:“諸君,你們立即發動自己手中的人手,在壽春城中散佈謠言。就說:大王出現嚴重的水土不服,病重將死,孤即將即位。”

三人聽到太子橫吩咐,正用心記憶間,突然太子之言,頓時全身一僵,然後驚恐的看着太子。

但,此時太子橫卻沒有停下解釋,而是繼續開口道:“還有:孤已經與江漢羣臣達成共識,準備上書父王,將都城遷回郢都。

新法初見成效,左徒屈原打算進行下一步變法,新法內容可能是···”

說到這,太子橫看着三人道:“新法內容你們隨便編,只要不涉及貴族,其他的,越離奇越好,越多越好,要勾起百姓的議論興趣···”

太子橫與三人商議完,便打發三人去散佈謠言,而自己則直接去了太學。

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五百六十七章 會稽城中第三百八十二章 姦情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計重施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千零四十章 韓王崩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鳥之飛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戰必勝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