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

此時,陳軫見楚王懷疑,只是嘆道:“本來,臣察覺到外部的問題時,本來有些眉目了。但是,隨着太子出手,州侯、潘君、安陵君等人府上的門客,也開始在城中散佈大量的謠言,並將謠言轉移到新法上。

並且,隨着衆多反對新法以及支持新法的人,也在大肆傳播各種荒誕不經誇張離奇的謠言。

以致城中中傷大王與太子的謠言失效,同時也將城中攪得一團糟,讓臣的視線也混淆了。”

熊槐一聽扭轉城中謠言風向的竟是是太子橫,心中微微一愣。

太子橫···似乎有些長進啊!

想着,熊槐笑道:“寡人深居後宮,太子監國,此時此刻,對國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穩定,太子橫在謠言興起後,出手壓制,也是應有之事。”

說着,熊槐揮手道:“這次線索斷了就斷了,賢卿下次再努力便是,寡人相信,既然是各國插手,那他們肯定不會停下的。”

“大王言之有理。”陳軫見楚王揮手感人,應了一聲後,並沒有離去,而是拱手道:“大王,探子來報,公子子青之師,鶡冠子與弟子龐爰離開趙國後,一路向南抵達宋國。不久前又離開宋國商丘,繼續南下,似乎是想來我楚國壽郢。”

熊槐聞言,立即露出喜色,鶡冠子的大名他可是在二十年前就聽說了,甚至一度邀請他回國而不得。

現在,鶡冠子竟然自己回來了,而且還把弟子龐爰也帶到楚國了。

這···

熊槐大喜道:“賢卿,儘快確認此事,若是鶡冠子真的要到壽郢來,那就讓···”

熊槐本來是想讓太子橫親自去迎接的,但是想起太子橫與子青的關係,便改口道:“賢卿可通知公子旺財去迎接,以弟子禮,去淮水邊上相迎。”

陳軫見楚王說話停頓了一下,有明顯改口的跡象,深知太子與公子子青矛盾的他,只得在心中輕輕一嘆,然後應道:“唯。”

陳軫離開後不久,就在熊槐返回後宮的路上,一個侍者前來稟報道:“大王,太子求見。”

“太子來了?”熊槐一怔,應道:“傳。”

“唯。”

不久,太子橫來,禮畢。

太子橫拱手道:“父王,自從我楚國遷都壽郢後,無論是五國伐齊,還是趙國內亂,亦或者齊國伐燕,我楚軍都不見動靜。

《司馬法》雲: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今我楚國連續一年不動兵事,兒臣以爲不妥。

故,兒臣想請父王在一月之後,率壽郢守軍進行秋獵,一則演武,二則檢校新軍。”

熊槐一聽,心中便知太子橫的建議是衝城中關於他病危的謠言去的。

想着,熊槐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

太子此時提出這個最直接的,能驗證他身體健康的秋獵,這時機也卡的太好了。

那他從生病到病危演變如此之快的謠言,該不會是太子橫推動的吧。

其目的,就是秋獵破謠言!

想着,熊槐看着太子橫笑道:“太子言之有理,不過寡人年老體衰,這次的秋獵不如太子代勞吧。”

“不可。”太子橫立即反對道:“國之大事,在祭在戎,此事豈可假手他人。”

說着,太子橫拱手道:“還請父王勉勵爲之。”

“善!”熊槐立即從善如流。

太子橫離去後,熊槐看着太子橫離去的方向,不禁詫異許久。

短短數日未見,他發現太子橫真的大有長進,城中謠言都沒等他出手,太子橫自己就搞定了。

加上不久前太子橫主持公子彘拜師屈原,並讓公子平拜師申子,以平息各方誤解的事。

熊槐終於相信了那一句話是對的。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頓了頓,熊槐才傳令道:“傳召,寡人決定在八月十五日,舉行秋獵,一則演武,二則視察新軍,讓司馬與州侯做好準備。”

“傳令,通知左司馬,秋獵之際,寡人決定讓近衛軍擔任護衛,讓左司馬做好準備。”

詔令一下,城中臣民一聽楚王要進行秋獵,便全都送了一口氣。

既然楚王還能出去打獵,那關於楚王病危的事情,就肯定是假的。

既然關於楚王的消息全是假的,那城中的其他消息···

楚王一動,城中羣臣貴族便全都不敢動,而百姓也不再恐慌。

很快,滿城關於新法的議論聲便戛然而止。

一場鬧得滿城風雨的謠言,也消失於無形。

八月初三,鶡冠子師徒被公子旺財迎入壽郢,熊槐難得的親自接見他們師徒二人。

殿中。

熊槐看着鶡冠子笑道:“先生的大名,寡人可是二十年前就聽到了,這些年來,寡人一直都在期盼着先生回國,直到今天,才終於得償所願啊。”

鶡冠子之前見楚王讓公子旺財在淮陰相迎,又見許久未離開後宮接見羣臣的楚王,在他抵達壽春城後,第一時間接見了自己師徒二人,心中本來就有些感動。

此時,他聽到楚王情真意切的話,更是感到了楚王的重視。

想着,鶡冠子感動的道:“承蒙大王錯愛,臣慚愧。”

熊槐又跟鶡冠子寒暄了幾句,然後轉眼看向鶡冠子身側的龐爰道:“將軍的大名,寡人也曾多次聽子青提及,尤其是將軍與趙主父奏對時說,‘百戰而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

對此,寡人也深以爲然,以爲將軍正是當世名將啊。

而趙王糊塗,竟讓將軍這等大才離趙來楚,這正是趙王之失,而寡人之幸。”

龐爰一聽,立即拱手道:“大王一戰滅越,又轉瞬間平定貴族叛亂,此正是將帥之典範。而楚國令尹、柱國,俱是天下名將,威震各國。臣以微末之得,豈敢當大王贊。”

熊槐哈哈一笑:“將軍謙虛了。”

三人閒聊了一怔後,熊槐有心考校鶡冠子的學識以及真心,便開口道:“先生,不久前趙國內亂,而後將宋相仇液調回國中。

如今,宋國相位空缺,宋國上下爲了相國之位,爭端不朽。

日前,宋國有人來信寡人,問寡人宋相人選,寡人猶豫許久,不能決斷。”

說完,熊槐看向鶡冠子道:“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勢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九百九十八章 中山亡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趙之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八百五十一章 頒佈爵位 上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五十七章 逼迫秦國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軍到來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國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降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六百五十章 連環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裝暈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始作俑者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