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

次日。

就在壽春城中全都在議論楚王得了重症的時候,忽然之間,一個關於楚王病重將死的聲音冒了出來。

就在全城百姓擔憂楚王身體狀況的時候,關於新法的內容又吸引了百姓一大半的注意力。

“左徒要開啓下一輪變法了,聽說只要男子二十歲還在街上游手好閒無所事事的,全部抓起來發配北方戍邊。”

“聽說左徒決定效法秦國,將家貧者全部貶爲奴隸。”

“聽說左徒爲了鼓勵生育,決定加大力度促使女子成婚,將女子成婚年齡從十五歲提高到十二。”

“聽說女子十五不嫁,將會被官府指定婚姻,而且還是指定給那些上戰場受傷殘疾無妻者,以及家貧無妻者。”

“不僅如此,聽說左徒爲了照顧那些家貧無力娶妻者,決定頒佈新法,承認並鼓勵兄弟共娶。”

“啊?!道德淪喪,人性扭曲,全然不知禮義廉恥。”

“聽說,黑帝賜下新型粟米,左徒決定推廣改良的粟米,百姓只需播種一次,兩月後便可一畝地便收穫萬斤,且一年可以收穫六次。”

“聽說,黑帝改良了耕牛,這種耕牛不用人操作,便可以自己耕地,而且還不用吃草。”

“牛不吃草,那牛怎麼活下去,怎麼有力氣幹活?”

“這···黑帝乃是水神,所以黑帝家的牛隻喝水。”

“哇,太好了!”

“···”

隨着謠言大興,隨着某些人推波助瀾,整個壽春城中都變得人心惶惶。

那些沒有資格上朝,看不到楚王的中下層官員貴族,全都揣揣不安,擔憂起楚王的身體狀況來。

而普通的百姓,則全都在添油加醋的熱議左徒的新法,並笑談身側家貧者。

而家中貧困的百姓,則全都惶恐不安起來。

而壽春城中那些終日無所事事的人,則要麼開始匆匆找起工作來,要麼急忙逃亡出城。

在謠言興起的第五天,壽春城中關於楚王太子的議論聲,便被新法的議論聲壓了下去。

畢竟,雖然官員貴族更關心楚王的狀況,但無論是什麼官員還是貴族,都不會在公開場合大肆議論楚王的病情。

而城中百姓,雖然關心楚王狀況,也關心太子遷都,但這事不是他們可以議論的,同時,他們也更喜好嘲笑比他們弱小的貧困者,以及談論各種荒誕不經的事情。

壽春民宅。

龍舒君從門客哪裡得知城中消息,不僅感嘆道:“暴君雖然殘暴,但手段了得,這才短短几天是假,我散佈的謠言便失去了功效。

不過···公子平拜申子爲師,太子聞風而動,必然是對屈原他們有了警惕。”

說着,龍舒君沉吟了一下,期待的道:“看來,我要復仇,就不能直接衝暴君去,得從太子處入手。”

楚宮中。

熊槐聽陳軫說完城中事,愣了愣道:“這才短短五天時間,寡人就從生病到病重,再到病重將死,這病情也變化的也太慘一些吧!

難道百姓們就沒有人期望着寡人身體健康,長壽無恙?”

陳軫面色平靜的道:“大王,羣臣百姓心憂君王,以謠言傳謠言,以恐慌傳恐慌,是以謠言才傳播的如此快重。”

說到這,陳軫看着楚王道:“而且,大王近年來,將國事全部託付給太子令尹左徒,甚少在羣臣百姓面前露面,羣臣百姓見不到大王,心中不穩乃是理所當然的事。

所謂,三人成虎,衆議成真,還望大王察之。”

熊槐微微頷首,這一年來,他的確從來沒有在百姓面前露面過,而且也從來沒出宮過,這的確是一個大問題。

想着,他又皺眉道:“百姓愚昧,議論紛紛,這寡人還能理解,但那些臣子跟着恐慌,這就是大大的不應該了。若是寡人真的水土不服,那寡人還能生出兒子來!”

陳軫應道:“大王言之有理。”

此時,熊槐有問道:“賢卿,可曾查清楚非議寡人的謠言究竟是誰散佈的?”

陳軫面色沉重的道:“大王,自從上次壽春城中出現謠言後,臣雖然派出了大量探子在城中監視,並找到了一些謠言的源頭,但是,散佈大王謠言的這些人,幾乎都是城中普通百姓。

一些人是走在大街上聽到人談論,然後便將謠言告知他人,而另一些人則是收了錢,然後再大街上開始散佈謠言。

而據那些收錢的人交代,最初讓他們散佈謠言的人,有一些人說話帶着宋人口音。

而這些人,等臣去追查的時候,他們已經全都消失了。”

“宋人?消失了。”熊槐一怔。

現在宋國內部混亂的厲害,他們可沒心思來管楚國的事情。

當然,也不排除正因宋國亂,所以他們纔會搞亂楚國,以進行自保。

不過,更不能排除其他國家想要離間楚宋兩國的關係。

想到這,熊槐將思緒按下,然後看着陳軫問道:“既然中傷詛咒寡人的全都是普通百姓以外的其他人,那爲太子揚名都是些什麼人?”

“回大王,根據臣查探的結果,這些人約有一大半是江淮貴族手中的門客,一小半是江漢貴族的門客。”

“不對,這個結果很不正常,有問題。”熊槐聽到這,立即開口打斷了陳軫。

之前太子橫贊同對鄭袖秋後算賬,並逼死鄭袖,這讓江淮貴族對太子橫多有怨言。不久前,太子橫有流露出要遷都回郢都的想法,這讓江淮貴族極爲不滿。

這種情況下,爲太子揚名的大部分是江淮貴族,而不是江漢貴族,這就不合常理。

想着,熊槐肯定的道:“這樣的結果,一定有人在故意誤導,而且這個人一定在江淮貴族中有極高的聲望,才能調用江淮貴族。”

說到這,熊槐想起陳軫所說的帶着宋國口音的奸細,沉重的道:“這個人,要麼與宋國關係緊密,能從宋國調人;要麼是與其他國家有極深的聯繫,想要嫁禍給宋國。”

“大王英明!”陳軫看了看楚王,拱手道:“大王,根據臣的探查,這次的謠言不僅是衝大王來的,而且也是衝太子去的,甚至大部分都是圍繞着太子,似有將太子拉入各方爭端的跡象。

由此,臣推測,這一次的謠言,乃至上次的謠言,其主導者可能都不是我們楚國內部的人,而是來自國外,是國外有人想要要離間大王父子關係,以禍亂我們楚國。”

“是嗎?”熊槐見陳軫再次隱晦的進行勸諫,臉上露出疑惑之色,心中卻是了些許警惕。

陳軫果然善於洞察世事。

第一千章 出兵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六百章 心傷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九百九十八章 中山亡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四百章 往燕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六百五十章 連環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降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五百一十七章 佈局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壽縣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一千章 出兵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齊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二百二十三章 麥君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