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

良久。

趙主父收斂心中的哀色,然後擡眼看了趙王何一眼。

只是,他一看趙王何那冷漠的臉龐,便立即移開目光,不忍再看。

頓了頓,趙主父又哀嘆道:“那相國呢?你爲何要殺相國?相國可是對你忠心耿耿,而且,相國不僅是你的老師,他也是寡人的老師。雖然相國是寡人的臣子,但是寡人一直都像對待父親一樣對相國。”

趙王何聞言,本想說相國肥義是被公子章殺死的,但面對自己父王那哀傷的雙眼,這話到了嘴邊卻說不出口。

他沉默了良久,才措辭道:“父王,相國忠義,是爲了保住邯鄲,所以才死戰不退力戰而亡的。所以,相國是爲了趙國,爲了寡人而死的”

趙主父搖了搖頭,痛心道:“是你將相國賣給了趙成。”

趙王何又沉默了一下,木然道:“兒臣對不起老師!”

“你爲什麼要這麼做?要知道,若是相國在,他一定能幫你穩定朝綱,而趙國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混亂。”

“父王,兄長勢大,又是嫡長子,在朝中又有極高的聲望,而兒臣只是一個還未行冠禮的年幼趙王。若是老師不死,那邯鄲城中那些信奉立嫡立長,信奉國賴長君的貴族,就極有可能會倒向兄長。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那邯鄲血戰,就不是短短四天了。說不定等父王從曲逆回到邯鄲,邯鄲的血戰還沒有打完。

所以,爲了儘快結束內戰,唯有老師戰死,這才能讓朝中重臣貴族與兄長決裂。”

此時,趙主父看着趙王何用平靜的語氣說出如此絕情的話,不禁悲從心來,用陌生的目光看着趙王何,問道:“子何,你怎麼變成這樣了?”

趙王何面無表情的應道:“父王,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父王要問兒臣爲何變成如此,那兒臣只能說,是父王將兒臣變成了這樣。”

“···”趙主父聞言,頓時失聲,無以應。

趙王何見趙主父沒有說話,他也沉默了下去。

一時間,父子二人相對無言。

良久,趙主父再次開口問道:“趙成乃是先王的親弟弟,當年寡人年幼的時候,就對寡人虎視眈眈,信賴相國與韓王相護,沒給趙成任何機會,寡人才得以活到行冠禮親政。

現在,趙成有了救趙平亂大功,又被你任命爲相國,一旦寡人不在你身邊庇護你,你將如何自處?”

趙王何奇怪的看了自己父王一樣,不知道他說得不在自己身邊庇護自己是什麼意思。

於是,趙王何遲疑道:“自要父王跟兒臣回邯鄲,然後在王宮中頤養天年,那趙國自會安定下來,不會再發生任何動亂。”

趙主父搖了搖頭,再次問道:“若是寡人不在,你該如何自處?”

趙王何一怔,遲疑的看着趙主父,應道:“父王,國尉李兌是兒臣的心腹,有他在足以制衡趙成。況且,趙成六十有餘,而兒臣年僅十七,趙成已不足爲患。”

趙主父依舊搖頭:“不妥,那李兌寡人也知道,他曾經也是趙成的心腹。”

“將軍信期,乃是父王與相國爲兒臣挑選的王城守將,兒臣將邯鄲託付給了信期將軍,他必能保邯鄲無虞。”

“善!”趙主父這才點了點頭,然後,他沉吟了一下,再次開口問道:“那你對四國以及秦齊楚等七國怎麼處理。”

趙王何應道:“燕國對齊國有亡國之恨,所以兒臣打算將曲逆、武等百里之地歸還給燕國。韓國乃是趙國世交,只需一個使者便足夠了。魏國元氣已失,他只能求着趙國。而宋國那邊,兒臣打算召回宋相仇液,將宋國拋給齊楚兩國。

至於楚國,兒臣只是軟禁公子子青,並沒有追責公子子青謀反之罪。以楚趙兩國百年交好,加上兩國並不接壤,楚國將成爲趙國的援手。

而秦齊兩國,秦國出關道路較少,主要都在魏韓兩國那邊,所以,秦國只需派出一員重將防守便可。而齊國,兒臣行冠禮後會迎娶齊王之女爲後,加上趙國元氣還在,齊國必不會輕辱我趙國。

這次齊國停兵扶柳不前,就是齊國沒有把握的明證。”

“善!”趙主父再次點了點頭,又問道:“寡人打算廢相國之位,分相國爲左右丞相,以趙成爲右丞相,以樓緩爲左丞相。”

說着,趙主父看着趙王何問道:“大王以爲如何?”

趙王何沉默了一下,點頭道:“兒臣願聽父王詔令。”

“將軍趙袑,精通兵事,多有戰功,寡人慾以趙袑爲大將軍,大王以爲如何?”

趙王何更加古怪的看着自己的父王,他知道,現在的大將軍乃是牛翦,若是父王任命趙袑爲大將軍,那牛翦呢?

想着,趙王何點了點頭:“善!”

“將軍許鈞熟知兵事,多有戰功,寡人慾以許鈞爲上將軍,大王以爲如何?”

“善。”趙王何再次點了點頭。

“善!”趙主父笑了笑,然後衝趙王何揮了揮手:“大王你回去吧!”

趙王何一怔:“父王不願再回邯鄲?”

趙主父笑了笑,並沒有回答。

趙王何見此,遲疑了一下,然後離開側殿,接着,他便帶着趙成離開靈壽城。

二人回到趙軍大營,趙成遲疑許久,本想詢問趙王是否說服趙主父,但他看着趙王何凝重的臉色,卻什麼都不敢問。

另一邊,趙主父在趙王何離開後,又在偏側沉默了許久,然後離開偏殿,召集羣臣下令道:“傳詔:大將軍牛翦身爲公子章之師,不能勸阻公子章,反而還與公子章密謀反叛,其罪當誅。然,寡人念及其多有戰功,免其一死,剝奪其大將軍之位。”

“詔令:相國趙成平亂有功,但其身爲國尉,不能提前發覺公子章叛亂一事,以致邯鄲亂起,血戰四日,國人多有損傷。故而,寡人決定廢除它相國之位,轉任右丞相。”

“詔令:大臣樓緩,賢,有功,升左丞相。”

“詔令:趙王何年有十七,已長而壯,當行冠禮。是故,寡人決定以右丞相趙成爲正使,以大將軍趙袑爲副使,以宗正趙啓爲祝官,一月後,在宗廟爲趙王何行冠禮。”

“詔令:寡人失德,不能使趙王兄弟相親相愛,反而使他們兄弟反目成仇,並連累國中父老,此寡人之罪也。

寡人無德,羞,不能再見國中父老,是以,寡人決定將國中事務全部交給趙王何,從此不再理事。”

“詔令:寡人羞愧,無顏再見歷代先王,是故,寡人決定立即停止修建寡人之陵寢。”

此時,趙主父沉默了一下,又開口道:“傳召給大王,寡人不以先君襄子爲鑑,恣意妄爲,以致趙國大亂,此寡人之失。是故,還望大王以寡人爲鑑,不要犯下寡人同樣的錯誤。”

這些詔令一下,整個靈壽城頓時一片大亂。

但,因爲趙主父還在,因爲左丞相樓緩、大將軍趙袑、上將軍許鈞等人也在緣故,靈壽城很快又穩定了下來。

然後,詔令傳到城外趙軍大營,趙王何沉默了一下,然後也下詔:“代君謀反,罪大惡極,是故,寡人決定廢其代君封號,並收回代地,其雖死,然其妻子尚在,故將妻子全部貶爲庶人。”

趙主父聽到趙王何下詔的消息後,長嘆一聲,然後又下詔道:“代君謀反,其妻子同罪,雖被貶庶人,但不能抵其罪。故,寡人決定將代君正妻以及其三個子女,全部流放胡地。”

次日。

趙主父帶着三千胡人組成的單騎大軍離開靈壽城,然後一路向北而去,在樓煩王的領地中接走公子章夫人子女後,便繼續往北而去,直到深入北地,不知所蹤。

代地代君府上。

樂毅得到靈壽城傳來的消息,便找到趙奢道:“現在主父已經走了,夫人與世子全都被貶庶人流放北地,而且連大將軍也被罷黜了。若是我們繼續呆在趙國,不是被大王以不能輔佐勸解代君的名義處死,便是跟大將軍一樣,免除所有職位,然後返回家中等死。

然後,大丈夫在世,當建功立業,名留青史,纔不負此生。”

趙奢一聽,點頭道:“然!不知樂子有何見教?”

樂毅道:“不久前,在下曾出使燕國,與燕王語,甚歡。如今燕王在燕求賢若渴,所以,在下打算去燕國。”

趙奢嘆道:“唉,吾亦知燕王賢,同去,同去。”

說罷,二人簡單的收拾了行禮,便一同出走奔燕。

另一邊,趙國邯鄲。

鶡冠子得到靈壽的消息後,感嘆道:“雖然趙國內亂已平,但趙國卻失去了唯一的機會!”

說着,鶡冠子看着龐爰道:“爲師打算返回楚國,不知你有何打算。”

龐爰立即拱手道:“學生願追隨先生,先生去哪,學生就去哪。”

“善。”

齊國臨淄。

當齊王地得知趙主父與趙王何沒打起來後,不禁大失所望,然後,他便吩咐道:“傳召給將軍觸子,讓他立即率軍北擊燕國,寡人要給燕國一個狠狠的教訓。”

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八百六十六章 淮陰相見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趙之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八百章 退意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六百章 心傷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裝暈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歸來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