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

原中山國都城靈壽外,邯鄲趙軍大營。

此時,趙相趙成看着王位上那年僅十六歲,正與國尉李兌侃侃而談的的趙王何,心中實在是複雜極了。

幾個月前,李兌遊說他站在趙王何那邊,並許諾他趙相的位置。

原本,他以爲李兌勸他站在趙王何那邊,是出於投機。

而且,他也認爲李兌也說的對,公子章強壯跋扈,有趙主父之風。

一旦公子章即位,他肯定會淪爲路人的。

而趙王何則不然,趙王年紀小,手中又無權無勢,只要出面併成功的保住了趙王的位置,那他就是挽救趙王的功臣,挽救趙國的功臣,再加上他趙王親叔祖的地位,那他一定會成爲一個不是趙王的趙王。

所以,爲了滿足自己朝思暮想數十年的趙相位置,他被李兌說動了,站在了趙王何那邊,併成功的坐上了趙相的位置。

然後,他發現自己之前想多了。

趙王何雖然年幼,但趙王在平定公子章之亂後,先讓國尉李兌接管了軍權(他現在還搞不清楚李兌是什麼時候投靠趙王何的),然後又接收了前相國肥義的遺產,加上趙王大義在身,導致他原本想做不是趙王的趙王的心思全部落空。

雖然趙王何已經將國事全都託付給他了,但他現在只是一個趙相,權力還沒肥義大的趙相。

想着,趙成看着趙王何的目光充滿了異色。

之前,他是看着侄子趙主父趙雍長大的,現在,他又是看着侄孫趙王何長大的。

而這兩個人,都在束髮後不久便遇到了重大的危機。

而侄子趙雍解決問題,靠的是肥義與韓國。

但,侄孫趙王何卻靠的是他自己。

這樣一對比,趙成覺得自己即便在年輕二十歲,就算是正值盛年的時候,可能都搞不定趙王何。

畢竟,他壯年的時候,就沒有搞定趙主父,而且還被趙主父玩弄於股掌之間。

而趙王何比他爹趙主父陰險多了。

想着,趙成看着趙王何越發恭敬了。

此時,趙王何與李兌說完軍情,便開口道:“相國,國尉,齊軍停留扶柳不前,這是想要讓寡人與父王兩敗俱傷啊!”

趙成聞言,立即開口道:“大王,這肯定是齊國想要趁火打劫,想要再從我們身上割下一塊來。畢竟,以主父的威望,若是沒有齊軍的幫助,我們恐怕不是對手。”

李兌也點頭道:“相國言之有理,看來我們還需備上一份重禮給齊國。”

“不,這樣不妥。”趙王何搖頭道:“之前邯鄲接連發生兩場大戰,已經讓我趙國元氣有損,若是此時我們再與父王開戰,那趙國必將陷入虛弱。到時,我們可能連中山國都守不住。

所以,寡人沉思許久,決定與父王面談,說服父王放棄兵權,然後回宮頤養天年。”

趙成聞言瞬間變了臉色,他剛剛還想着趙王何比趙主父強,現在趙王何就做起了說服趙主父的春秋大夢。

要知道,趙主父還正處在身強力壯的盛年呢,怎麼可能會接受回宮頤養天年的結果。

而且···

趙成看了看趙王何那小身板,他覺得一旦趙王何出現趙主父身邊,那一定是羊入虎口。

想着,趙成立即開口勸阻:“大王,主父身邊小人甚衆,現在主父聽信讒言,已經認定是臣等謀害了公子章,他是不會聽勸的。”

“不。”趙王何自信的搖頭道:“若是你們去勸說,那父王肯定是不會相信的,但是,寡人不同,寡人乃是父王的親兒子,以子勸父,父王一定會聽的。”

說罷,趙王何直接開口道:“此事就這麼決定了,相國,國尉不必勸了。”

說着,趙王何對趙成道:“相國,明日你隨寡人一起去見父王。”

“···”趙成僵在原地,以爲趙王何要賣他了。

“相國放心,寡人保你安全,與你同生共死。”

“···”趙成雖然不願,但他一見趙王何不容置疑的眼神,只得應道:“唯。”

趙王何看向李兌道:“國尉,稍後你備上一份重禮,大張旗鼓的送往齊國。並率領大軍謹守軍營。”

“唯。”

次日,靈壽城中。

趙主父得知趙王何與趙成帶着一屯將士在城外求見,先是一怔,然後又大怒道:“那逆子與叛逆不是給齊國送禮去了嗎?現在齊軍未來,他們就敢來見寡人!好,好得很,傳令,讓他們來。”

不久,趙王何與趙成來到大殿中。

禮畢。

趙主父看了看自己的兒子趙王何,然後又看了看自己的叔叔趙成,冷笑道:“好好好,不愧是寡人的好叔叔,不愧是寡人的好兒子,你們竟然還有臉有膽的來見寡人。”

趙成見到趙主父後,本來就有些忐忑不安,擔心趙主父殺他爲公子章報仇。現在一聽趙主父將自己放在趙王何前面,立即便知趙主父將自己當成了主謀。

冤啊!

趙成覺得自己冤死了。

想着,他一擡頭,然後他就看到了自己側前方那趙王何瘦弱的身軀,然後,他眼睛頓時一縮,然後就把話給嚥了回去。

另一邊,趙王何沒有注意到落後自己半個身位的趙成,而是看了一眼殿中的大將軍牛翦,又看了看殿中的其他大臣,面不改色的拱手道:“父王,兒臣上對得起趙國社稷,下對得起趙國列祖列宗,問心無愧,當然能理直氣壯。”

與此同時,本來就關注着趙成的趙主父,先是見趙成用敬畏眼神看了自己兒子一眼,似乎是想要反駁卻不敢開口的模樣,接着,本不該開口的趙何竟然開口了。

見此,趙主父微微一怔後,立即意識到他好像弄錯了一個問題。

想着,趙主父立即大罵道:“逆子,還敢狡辯,你隨寡人來。”

說罷,趙主父立即起身向側殿走去。

趙王何聞言,也跟着向側殿走去。

側殿。

父子二人相對而坐。

良久,趙主父用陌生看着面前的趙王何,問道:“爲何要殺你哥哥,他已經失敗了,你完全可以放他逃亡國外的,他可是你哥哥啊!”

趙王何看着自己面前的父王沉默了許久,認爲要說服父王,絕對不能巧言令色。

於是,他實話實說:“若是父王你不偏心,兒臣自然願意放大哥出國。

但,大哥身爲代君,大哥之師大將軍牛翦又手握重兵坐鎮中山,兒臣爲趙國考慮,不得不如此。”

“寡人偏心。”趙主父哈哈笑道:“寡人已經讓你即位爲趙王了,將整個趙國全都給你了,你竟然會認爲寡人偏心,這是寡人聽到的最好笑的笑話。”

趙王何看着有些瘋狂的趙主父,聽着耳邊傳來的瘋笑聲,認真的點了點頭:“不僅兒臣是這樣想的,兄長也是這麼想的,我們都認爲父王你偏心。”

此言一出,趙主父的笑聲頓時戛然而止。

“父王,十年前,兄長還是太子,是一個受盡苦難、身強力壯、衆望所歸的太子。在兄長沒有任何過錯的情況下,在羣臣的反對浪潮中,父王因爲母后的一句話,就廢了兄長的太子之位。

從那時起,兄長就一直在心中認爲父王你偏心。”

說着,趙王何看着沉默不語的趙主父笑道:“當然,兄長不敢說父王你怎麼怎樣,也不敢對父王你怎麼怎樣,但是,兄長卻敢對兒臣這個剛剛失去母親的稚子如何!”

趙主父聞言,心中一痛,眼中也微微發酸。

此時,趙王何見趙主父不開口,便繼續道:“一個人得到他不應該得到的東西,那他一定會有禍患;而一個人失去他不應該失去的東西,那他心中一定會有怨恨。

所以,從兒臣即太子位的那一天開始,趙國失去了兩個人,一個是疼愛弟弟的好兄長,一個是崇拜兄長的好弟弟。

而後,等兒臣即趙王位,趙國便多了兩個人,一個失去所有且滿懷仇恨的惡毒兄長,以及一個得到所有卻日夜恐懼的羸弱稚子。”

說到這,趙王何看着趙主父笑道:“父王可知,這十年來,兒臣是怎麼過的?”

“子何你···”趙主父看着臉上還留有懼色,彷彿還未從回憶中緩過勁來的趙王何,頓時心如刀絞,然後說不出話來。

“父王,你可知道,這十年來,兒臣最輕鬆的日子,便是父王你率軍出征的時候。因爲父王你每次率軍出征,都會帶着兄長一起走,而兄長一走,兒臣就不必再面對兄長那惡毒的眼神了。

而只要兄長待在邯鄲一日,兒臣就常常於睡夢中驚醒,甚至寢食難安。

十年來,隨着兒臣一天一天的長大,兄長對兒臣的仇恨與怨毒也一天一天的增長。

等到兒臣十二歲的時候,兒臣已經明白兄長仇恨我的根源所在,所以,從此以後,兒臣再也沒有再向兄長示好,因爲兒臣知道自己的任何是好都沒用了,甚至將趙王之位還給兄長也沒用了。

不過,兒臣也曾在心中默默告訴自己,等到兒臣行冠禮後,只要父王不幸,那兒臣不會對兄長下手,而是會像父王對待相國成那樣對待兄長。

因爲這是兒臣還有父王欠兄長的。”

趙主父聽到這,心中微微一暖,但···

“可是···”此時趙王何話鋒一轉,用冷漠的眼睛看着趙主父道:“可是就在不久前,兒臣從老師肥義哪裡得知,大王要立兄長爲北趙王。

此事雖然失敗,但父王你還是將兄長呆了多年的代地封給了兄長。

父王你可知你封給兄長的不是代地,而是給了兄長一個機會。”

趙王何冷笑道:“從那時起,兒臣就知道,兒臣與兄長之間,只有兩種結果,要麼同歸於盡,要麼只能活下一個。

而導致我兄弟反目,甚至勢不兩立的,不是我們自己,因爲我們都是身不由己。

這一切的一切,其背後的根源都在父王你這裡。

因爲你的偏心,因爲你的兒女情長,讓我們兄弟二人走上不歸路。

最終導致兒臣與兄長在邯鄲血戰四日,將士百姓死傷慘重,甚至兄長也死了。”

此時,趙王何看着沉默不語又面色蒼白的趙主父,接着道:“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

所以,兄長雖然是死在兒臣手中,但殺兄長的那個人,卻是父王你啊!”

趙主父聽到這,頓覺趙王何的話如同一把尖刀一般,狠狠的扎向自己的心口,然後···一刀兩刀三四刀······

然後,他的心都碎了。

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敵所必救第三百章 會盟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六百一十七章 聲音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三百三十章 獻策第四百九十五章 甘茂來楚 上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勢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三百七十四章 伐薛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國攻城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九百三十六章 貌合神離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百三十章 麪粉計劃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