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

另一邊,趙國派來質問楚國的使者終於抵達了壽春城。

熊槐在第一時間接見了趙國使者,並再三向使者保證,公子子青參與叛亂的事情,絕不是楚國指使的,而是公子子青受到了公子章的蠱惑。

同時,爲表誠意,熊槐還主動釋放了趙國人質——趙王何的舅舅趙豹。

趙國使者離開楚宮後,熊槐召見了陳軫。

“賢卿,現在趙國情況如何?”

“大王。”陳軫應道:“據探子來報,趙王何與齊王地會盟結束後,便返回了邯鄲。而趙相趙成與國尉李兌聯手,很快便控制了國中局勢,邯鄲迅速穩定下來。

而趙主父那邊,趙主父得知邯鄲大亂後,當即率軍返回邯鄲,並下詔讓趙成去見他。

但是,趙成得詔後卻並沒有去見趙主父,而是上書趙主父,說他身爲趙相,只聽趙王詔令,不聞他人令。

趙主父聞言,勃然大怒,又顧及趙成與李兌掌握了邯鄲以及原本駐守高唐的趙軍,自以爲實力不足,便在靈壽城中駐守,一邊在中山、代地徵召大軍,一邊招募胡人,一邊聯繫趙國各地官吏,一邊下詔給趙成李兌麾下的軍中將士。

受此影響,趙國內部大亂,而且邯鄲趙成李兌麾下的將士,也多有逃亡者。

趙成李兌見此,已經於半月前,帶着趙王何,帶着邯鄲的趙軍,直撲靈壽而去。”

熊槐一怔,大爲不解的道:“趙成李兌竟然主動率軍去了靈壽,這不應該啊?就在趙王何也站在他們那邊,有趙王的詔令,但趙王何畢竟沒有成年,在軍中聲望幾近於無。

而以趙主父在軍中的聲望,他們難道就不怕兩軍對陣之時,他們手中的軍隊會突然臨陣倒戈嗎?”

說着,熊槐腦中靈光一閃:“陳卿,秦齊兩國現在有何動靜?尤其是齊國,此時此刻,能幫助趙成他們的,可能就只有齊國了。”

陳軫拱手道:“大王明鑑,齊王地與趙王何會盟後,齊軍在第二天就進入高唐。其後,趙成從邯鄲出發的同一日,齊將觸子也率領二十萬齊國大軍往扶柳去了。”

熊槐將扶柳這個地名在腦海中轉了數圈,發現他對這個地名很陌生後,便看着陳軫道:“扶柳?這是哪裡?”

“回大王。扶柳在鉅鹿大澤東南部,原趙國東部,中山國南部,原本屬於中山國,後被趙國奪取。其後,趙國攻打中山期間,趙國將扶柳等中間河水南部百里之地全部割讓給了齊國,現在扶柳是齊國的地盤。”

熊槐點了點頭,齊軍前往中山國南部的扶柳,這擺明車馬就是去幫助趙成、趙王何的。

此時,陳軫見楚王點頭,又開口道:“而秦國那邊,秦國聽說了趙國內亂後,便再次以秦將魏冉爲將,率十萬秦軍駐紮河東汾陰,以觀魏國河東。

並且,秦國國尉司馬錯也率領十萬秦軍兵出函谷關,在焦地駐紮,以觀韓國重鎮宜陽。”

熊槐聞言,心中默默一算。

魏國苟延殘喘,十萬秦軍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韓國國力弱小,十萬秦軍也是極大的威脅。

魏韓兩國無法支援趙國,那趙主父除非能迅速搞定趙成手中的軍隊,而且還是不費吹灰之力招降邯鄲趙軍。否則,一旦面對趙成與齊軍的聯合絞殺,那趙主父十有八九要玩完。

想到這,熊槐看向陳軫道:“陳卿,趙國使者明日就會帶趙豹返回趙國了。今晚,卿去一趟趙豹府上,然後送給他黃金百鎰,就說這是寡人答謝他多年來聯絡楚趙兩國的謝禮。”

陳軫笑了笑,應道:“是大王,臣知道該怎麼做了。”

熊槐同樣笑道:“賢卿且去,若是趙主父敗了,那賢卿就去聯繫趙豹,就說楚國願意支持他做趙相。”

“唯。”陳軫拱手行了一禮,然後,他看到楚王的揮手示意,卻並沒有離去,反而露出遲疑之色。

熊槐見狀,詫異的道:“賢卿還有事?”

陳軫點了點頭,然後拱手道:“大王,最近在壽春城中查到一個十分不妥的消息。”

“什麼消息?”

“大王,公子憲章降生後不久,城中謠傳公子降生時天地有異象,有龍虎匯聚於宋夫人的宮殿上方,而且宋夫人生公子時,殿中有光芒照出。”

熊槐一聽,笑着擺手道:“假的,憲章降生時寡人就在殿外,哪裡有什麼異象,哪裡有什麼光芒。這不過是一些愚人聽說了公子憲章之名,又得到了寡人的賞賜,所以才以憲章二字牽強附會罷了。

寡人近日也在宮中聽一些侍者悄悄說過,這種神秘的事情,大家都喜歡傳說,算不得什麼大事。”

陳軫搖頭道:“大王,百姓愚昧,牽強附會以訛傳訛,自然不是什麼大事。”

“可是···”陳軫一臉沉重的道:“可是經臣再三查探,公子憲章生而不凡的消息,不是從先從宮中傳出的,而是先在壽春城中謠傳,並飛快的傳遍全城,並向外地擴散。

然後,宮中才傳出公子憲章生而有異的消息。”

熊槐一怔,立即反應過來:“消息不生於事情的中心宮中,反而先生於宮外,這說明謠言不是自然而然的生出,也不是百姓喜聞樂見自然傳播,而是有人刻意傳播。”

陳軫點了點頭,然後遲疑的看了一眼楚王,拱手彎腰道:“大王,臣冒死以聞,在太子離都之後,城中突然傳出這種消息,臣擔心這事可能是衝太子去的,而公子憲章乃是他們手中的工具。”

熊槐微微頷首,認可了陳軫的說法。

他雖然早就打算費太子了,但是這個心思他可沒跟任何人說,也沒有安排任何人主動去做,更不會拿剛剛出生的公子憲章做文章。

此時,陳軫見楚王點頭,又接着道:“大王,臣聞之,賢孝如曾子,一旦連續三人跟曾子之母說曾子殺人,那曾母也得翻牆逃亡。一旦有三個人在大街上高喊有猛虎,那麼大街上的人就全都會逃亡。

所以,即便親如父子母子,一旦二人隔離,那麼就會有小人進獻讒言,從而使得父子不信失和,這就如同晉獻公懷疑太子申生一般。”

熊槐看了陳軫一眼,知道陳軫這是在爲太子進言,說他不該讓太子橫返回郢都。

不久前鹹尹範環就曾爲太子進言,現在又有陳軫,或許···不僅僅只是範環陳軫兩人,還有昭雎甚至屈原唐昧他們,在太子橫沒表露反對變法的傾向的時候,他們的心思可能也在太子橫身上。

太子橫身爲嫡長子,也是年紀最大的公子,果然在朝中深得人心。

想着,熊槐點頭道:“賢卿所言極是,待太子從宗廟出來,寡人會讓太子立即返回壽春的。”

“大王英明。”陳軫拱手行禮,然後又開口道:“臣嘗聞:物必先腐,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而後讒入之。

臣愚鈍,請大王察之、思之!”

熊槐再次點了點頭:“賢卿之意,寡人已知之矣。還請賢卿勞心,看看這次城中的謠言是何人散佈的,寡人不能讓太子受了委屈,也不能讓尚在襁褓之中的公子憲章受委屈。”

“請大王放心,臣這就去!”

陳軫離去後,熊槐想起暗中離間他們父子的人,不禁冷笑一聲:“不管是草魚,還是雄魚,這魚終於開始上鉤了,而且還是一條大魚。”

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滅族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一千章 出兵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五百四十六章 安撫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